- 相關推薦
《歸雁》的詩詞
《歸雁》的詩詞1
原文:
題鄭防畫夾五首
【其一】
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其二】
能作山川遠勢,白頭惟有郭熙。
卻寫李成驟雨,惜無六幅鵝溪。
【其三】
徐生脫水雙魚,吹沫相看晚圖。
老矣個中得計,作書遠寄江湖。
【其四】
折葦枯荷共晚,紅榴苦竹同時。
睡鴨不知飄雪,寒雀四顧風枝。
【其五】
子母猿號槲葉,山南山北危機。
世故誰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賞析:
《題鄭防畫夾五首》,是黃庭堅題詠鄭防畫夾中作品的組。鄭防是藏畫的人,畫夾相當于現代的集錦畫冊之類。第一首詩題惠崇的畫。惠崇是僧人,能詩善畫。《圖繪寶鑒》說他“工畫鵝、雁、鷺鷥”;《圖畫見聞錄》說他“尤工小景,為寒江遠渚,瀟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正因為惠崇的山水、花鳥饒有詩意,才格外引起詩人品題的興味。王安石、蘇軾都有詩題詠他的畫。蘇軾的七絕《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膾炙人口。黃庭堅這首詩的首句六字,既點明畫的作者,又描繪出畫境。畫中景物并不止“煙雨”、“歸雁”,但作者有念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詩中給人們展現了一幅煙雨歸雁圖。
二三句承上,一氣而下,寫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生幻覺:恍惚之間,好像坐在瀟湘、洞庭的煙波之上,目送行行歸雁,鄉情油然而生。詩人很想喚一葉扁舟,回歸故鄉。第三句中的“喚”字,有的版本作“買”。“買”字不如“喚”字靈活。這三句不僅筆致疏朗輕淡,傳寫出畫中的“虛曠之象”,而且化畫境為實境,融入思歸之情。第四句從前三句中跌落,描寫詩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聽得友人說:“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錯把畫境當作真境。這樣結尾,峰回路轉,饒有情趣。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郭熙《林泉高致》),詩畫有相通之處。因此,詩歌可再現畫境。但以詩題畫,一般不宜于全寫真境,更不宜全寫畫境。全寫真境,變成了山水景物詩,不成其為題畫詩;全寫畫境。用詩句一一描述畫中景物,無異于舍棄詩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長,容易寫的呆滯而無生氣。沈德潛說杜甫題畫詩:“全不粘畫上發論。如題畫馬、畫鷹,必說到真馬真鷹,復從真馬、真鷹發出議論。后人可以為式。”(《說詩晬語》)杜甫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便從畫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畫景。黃庭堅這首詩,便學習了杜甫題畫詩的手法,使畫中之景與畫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發生交流。杜甫的題畫詩,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描繪畫境中道出畫理。如《戲題王宰山水圖歌》,因題畫而道出“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的藝術見解。黃庭堅在此題的第二首詩,題詠的是鄭防收藏的.郭熙的畫,也運用這一表現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畫家,其畫強調“取勢”。他說:“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他的山水畫論《林泉高致》提出的“三遠”——高遠、平遠、深遠,就是要取山川之遠勢。黃庭堅對繪畫有很高的藝術素養,所以這首詩的前二句“能作山川遠勢,白頭惟有郭熙”,是很精當的評價。
三四句具體詠贊畫夾中郭熙之作。郭熙曾為蘇才翁家摹寫宋初北派山水畫家李成的《驟雨圖》六幅,因此筆墨大進。詩人在鄭防畫夾中得以見到《驟雨圖》真跡,非常興奮。但三四句不直說,而是曲折達意。自從見到郭熙畫后,他禁不住躍躍欲試,也來摹寫《驟雨圖》,但一時找不到六幅好絹。“鵝溪”,在今四川三臺,以產上好畫絹著稱。把六幅畫絹說成是“六幅鵝溪”,以出人意料的語言,創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潔輕柔的畫絹。黃庭堅學杜甫詩,以善于錘煉句法、字法著稱,于此句可見。這兩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給整首詩增添了盎然意趣,補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詩不流于枯燥。從章法和句法來看,第二首詩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筆勢,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氣連貫、第四句陡然轉折不同。可見詩人用筆靈活多變,決不重復,總是力求創新與出奇。
《歸雁》的詩詞2
[唐] 杜甫
聞道今春雁,南歸自廣州。見花辭漲海,避雪到羅浮。
是物關兵氣,何時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過五湖秋。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歸雁》的詩詞3
【年代】:唐
【作者】:錢起——《歸雁》
【內容】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賞析】:
錢起是吳興(今屬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長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飛,曾作《送征雁》詩:“秋空萬里靜,嘹唳獨南征……悵望遙天外,鄉情滿目生。”這首《歸雁》,同樣寫于北方,所詠卻是從南方歸來的春雁。
古人認為,秋雁南飛,不越過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們飛到峰北就棲息在湘江下游,過了冬天再飛回北方。作者依照這樣的認識,從歸雁想到了它們歸來前的棲息地──湘江,又從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話,再根據瑟曲有《歸雁操》進而把鼓瑟同大雁的歸來相聯系,這樣就形成了詩中的奇思妙想。
根據這樣的藝術構思,作者一反歷代詩人把春雁北歸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而故意對大雁的歸來表示不解,一下筆就連用兩個句子劈空設問:“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詢問歸雁為什么舍得離開那環境優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回來呢?這突兀的詢問,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引上了詩人所安排的軌道──不理會大雁的習性,而另外探尋大雁歸來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聲凄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的。
詩人就是這樣借助豐富的想象和優美的神話,為讀者展現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著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曉音樂的大雁形象。然而,詩人筆下的湘神鼓瑟為什么那樣凄涼?大雁又是為什么那樣“不勝清怨”呢?為了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無妨看看他考進士的成名之作《湘靈鼓瑟》。在那首詩中,作者用“蒼梧來怨慕”的詩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樂聲中寄托了對死于蒼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時,詩中還有“楚客不堪聽”的詩句,表現了貶遷于湘江的“楚客”對瑟聲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靈鼓瑟》同《歸雁》相對照,使我們領會到:《歸雁》中的“不勝清怨卻飛來”一句,原來是從“楚客不堪聽”敷演而來,作者是按照貶遷異地的“楚客”來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聽到湘靈的充滿思親之悲的瑟聲,便鄉愁郁懷,羈思難耐,而毅然離開優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飛回。“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學家王粲《登樓賦》中的這兩句揭示羈客情懷的名言,正可借來說明《歸雁》詩中旅雁聽瑟飛回時的“心情”,而詩人正是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地表露了宦游他鄉的羈旅之思。這首詩構思新穎,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它以獨特的藝術特色,而成為引人注目的詠雁名篇之一。
【《歸雁》的詩詞】相關文章:
雁歸故里散文05-25
歸雁唐詩原文02-07
《歸雁》古詩賞析04-10
歸雁現代詩歌05-15
錢起《歸雁》古詩賞析10-19
早雁古詩詞02-12
亂紅飛盡歸雁忙經典散文01-17
雁南回·雁北歸的現代詩歌03-08
秋月雁歸又一年現代詩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