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佳人》詩詞鑒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杜甫《佳人》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釋:
1、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絕代:猶絕世、舉世無雙,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改“世”為“代”。幽居:隱居。空谷:幽深的山谷。
2、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據后“官高”句,則佳人出于官宦人家。
3、依草木:應上“幽居空谷”。
4、關中:今陜西中部一帶,此實指長安。天寶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喪亂:指安史之亂。
5、“官高”二句:謂連兄弟的尸骨都不能收殮,官高又有何用?
6、世情:世態人情。惡(wù):厭惡,嫌棄。衰歇:衰敗失勢。
7、轉燭:比喻世事變幻,富貴無常;亦喻時間變化迅速,轉瞬即逝。
8、輕薄兒:夫婿喜新厭舊,故曰“輕薄兒”。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即夜合花,又名合歡花,朝開夜合,故曰“知時”。
11、鴛鴦:水鳥,雌雄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江總《閨怨篇》:“池上鴛鴦不獨宿。”
12、舊人:指棄婦,佳人自謂。
13、“在山”二句:徐增曰:“此二句,見誰則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婦人在夫家,為夫所愛,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清的;婦人為夫所棄,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濁的。”(《說唐詩》卷一)仇兆鰲則曰:“此謂守貞清而改節濁也。”(《杜詩詳注》卷七)亦通。
14、“侍婢”二句:極寫佳人生活之艱苦凄涼。侍婢賣珠,見其生活拮據。牽蘿補屋,見其所居破敗。蘿:即女蘿,一種有藤植物。
15、“摘花”句:花以插發,而佳人卻摘而不插,說明無心修飾,亦“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衛風·伯兮》)意。
16、“采柏”句:柏實味苦,自不能食,卻常常采滿一把,有清苦自甘、其苦自知意。動:常常。掬(jū):兩手捧取。
17、翠袖:泛指佳人衣著。
18、修竹:長竹。竹有節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堅貞操守。
【韻譯】
有一個美艷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采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賞析】
詩的主人公是一個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中,這是一個獨特而鮮明的女性形象。
詩一開頭,便引出這位幽居空谷的絕代佳人,接著以“自云”領起,由佳人訴說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說自己出身于高門府第,但生不逢時,趕上了社會動亂;兄弟雖官居高位,但慘死于亂軍之中,連尸骨也無法收葬。在這人情世態隨著權勢轉移而冷暖炎涼的.社會里,命運對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勢去,輕薄的夫婿無情地拋棄了她,在她的痛哭聲中與新人尋歡作樂去了。社會的、家庭的、個人的災難紛至沓來,統統降臨到這個弱女子頭上。女主人公的長篇獨白,邊敘述,邊議論,傾訴個人的不幸,慨嘆世情的冷酷,言辭之中充溢著悲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的比喻,“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的對照,使人想見她聲淚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獨向深山而與草木為鄰了。詩的最后六句,著力描寫深谷幽居的凄涼景況。茅屋需補,翠袖稱薄,賣珠飾以度日,采柏子而為食,見得佳人生活的清貧困窘;首不加飾,發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際,倚修竹而臨風,表現她形容憔悴和內心的寂寞、哀怨。無論從物質從精神來說,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個勤快的侍婢,出則變賣舊物,歸則補屋采食,與主人相依為命,否則,那將是何等孤苦難耐啊!
詩人在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時,也借助“比興”贊美了她高潔自持的品格。固然,“牽蘿補茅屋”──那簡陋而清幽的環境,“摘花不插花”──那愛美而不為容的情趣,已經展示出佳人純潔樸素的心靈;但“采柏動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寫,卻更將佳人形象與“竹”“柏”這些崇高品質的象征聯系起來,從而暗示讀者:你看這位時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經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勁節的綠竹嗎?同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潔情操的。出山水濁是在山水清的陪襯,核心在于一個“清”字。詩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與“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機杼的。
命運是悲慘的,情操是高潔的,這是佳人形象的兩個側面。詩人刻畫人物的這兩個側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稱。敘述佳人命運,是第一人稱的傾訴,語氣率直酣暢;贊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稱的描狀,筆調含蓄蘊藉。率直酣暢,所以感人肺腑,觸發讀者的共鳴;含蓄蘊藉,所以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兩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滿悲劇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關于這首詩的作意,清人黃生認為:“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詩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亂發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時候,詩人不得已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驅使,挈婦將雛,翻過隴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竟落到棄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關山難越、衣食無著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高風亮節,同這首詩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托相結合的佳作。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稱他的詩為“史詩”。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的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佳人》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江村》詩詞鑒賞09-29
《雨》杜甫古詩詞鑒賞12-30
杜甫《贈花卿》詩詞鑒賞09-27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詞鑒賞09-27
杜甫《夢李白·其一》詩詞鑒賞09-27
杜甫——《春宿左省》詩詞鑒賞02-24
佳人杜甫古詩原文及解析03-30
杜甫古詩鑒賞10-24
杜甫《登高》原文及鑒賞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