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元宵節的詩詞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燒燈節”.古人在元宵之夜,都要點起千萬彩燈,舉辦觀燈賞月、燃燈放焰、戲猜燈謎、共吃元宵等活動,那么,古代詩詞是怎樣描寫元宵節的呢?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賞析: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歌,描寫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燈;前后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賞析:玉漏銅壺是計時的,“玉漏銅壺且莫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像元宵節這樣的良辰美景,時間應該走得慢點。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賞析:春節之后,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游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一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賞析:千門開鎖寫家家戶戶都出門看燈,萬燈明燈山燈海到處都是燈很熱鬧。佳節盛會自然要慶祝煙火、唱戲的;三百泛指人多,內人應該是朝廷舞姬,三百多人跳舞很壯觀,聲音響徹云霄。
觀燈樂行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賞析: 李商隱用這句詩句描繪的當時唐朝繁榮昌盛的景象,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其實元宵節在古代又稱燈節!就是寫元宵節的宏偉燈景。
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燈火鋪滿了整個京城,華美的車和傘蓋把大道都擋住了,自己閑著沒事但是沒辦法看到京城百姓慶祝元宵節的盛景又不好意思和鄉間人民一樣去參加“賽紫姑”的活動。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賞析:這首詞的作者是歐陽修,一說是宋代才女朱淑真。后兩句寫花燈美啊,可是卻見不到那人了——以美景寫哀情是從《詩經》里學來的。
永遇樂·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煙濃,吹梅笛怨”這四句寫景詩非常有名,足見易安才氣。絕妙!
醉落魄(元夕)
宋·范成大
春城勝絕。暮林風舞催花發。
垂云卷盡添空闊。
吹上新年,美滿十分月。 紅蕖影下勾絲抹。老來牽強隨時節。
無人知道心情別。
惟有蛾兒,驚見鬢邊雪。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賞析: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京都元夕
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賞析:此詩展現了游人在元宵節游玩的景象,寫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華,手法上,用樂景抒哀憤之情,長衫和炫服華妝的對比,含蓄動人,意味深長。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賞析: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祖籍河南扶溝。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元夕二首
佚名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賞析:每逢佳節倍思親,元霄之夜,人自然是要懷念親人的,而在這種時候,遠離親人的游子更會感到寂寞冷清,回憶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感受如實寫來,更加顯得真摯深沉。
元宵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影永冰燈
明·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賞析:唐順之是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嘉靖八才子之一,文武全才,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歸有光合稱嘉靖三大家,是明代重要文學流派唐宋派代表人物。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賞析: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臺城路·上元
納蘭性德
闌珊火樹魚龍舞,望中寶釵樓遠。
靺鞨余紅,琉璃剩碧,待囑花歸緩緩。
寒輕漏淺。正乍斂煙霏,隕星如箭。
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莫恨流年逝水,恨銷殘蝶粉,韶光忒賤。
細語吹香,暗塵籠鬢,都逐曉風零亂。
闌干敲遍。問簾底纖纖,甚時重見。
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
賞析:元夕之時,燈事狂游,熱鬧非常。但詩人的眼底心中卻別有一番滋味,燈事愈烈愈令詩人的相思深濃難遣。而從詞意來看,這里所懷思之人,或是戀人,或是友人,抑或是別有所指,不詳。詞之上片側重寫燈事情景和由此引來的對伊人的懷念。多是借景語鋪敘。下片承上片之懷思,進一步抒寫相思的孤寂愁苦之情。
【寫元宵節的詩詞】相關文章: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02-24
描述元宵節的古詩詞01-14
元宵節有關的古詩詞01-13
元宵節的相關古詩詞01-13
元宵節相關的古詩詞01-13
寫谷雨的古詩詞03-23
寫除夕的古詩詞01-12
詩經中寫美人的詩詞11-22
寫秋天的古詩詞01-30
關于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