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桂殿秋·思往事古詩詞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殿秋·思往事古詩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原文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譯文翻譯
回憶往事江邊上,江水中映著美人的倩影和秀麗的遠山。我倆同船共聽滴滴答答的雨聲,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單薄,默默地忍受著嚴寒。
注釋解釋
桂殿秋:詞牌名,即《搗練子》,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涼吹玉笙”句。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另有雙調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干,即岸,江邊。
“青蛾”句:女子的眉黛有似倒映在水中的山密。青蛾: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興地處吳越之交,故云。
舸(gě):船。
簟(diàn):竹席。
衾(qīn):被子,輕衾即薄被。
創作背景
這首詞憶念的是作者于順治六年(1649年)隨岳父從練浦遷居王店途中初相戀的往事。朱彝尊十七歲人贅到馮家,其妻妹馮壽常只有十歲。九年后馮氏出嫁,到了二十四歲她又回到娘家來住,在這時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愛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歲就死去了。
《桂殿秋·思往事》賞析
這首詞曾被清末民初的詞學家況周頤激賞,在其《蕙風詞話》中,曾記載云:“或問國初詞人,當以誰氏為冠。再三審度,舉金風亭長(朱彝尊)對。問佳構奚若,舉《搗練子》云云。”(按《搗練子》即《桂殿秋》,而誤引“小簟”為“小枕”)如果按況氏所云,則此詞簡直成了一代清詞的壓卷之作,但況氏卻并未能清楚說明其好處究竟在哪里。
這首小詞應該跟朱氏與其妻妹馮壽常的愛情本事有著密切的關系。朱彝尊十七歲入贅到馮家,其妻妹馮壽常只有十歲。九年后馮氏出嫁,到了二十四歲她又回到娘家來住,在這時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愛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歲就死去了。朱彝尊的詞集《靜志居琴趣》以及晚年編定的詩文集《曝書亭集》中的長詩《風懷二百韻》,都是在馮氏死去后才寫的,在這些作品中均可見到朱氏對馮氏的感情之深厚和難忘。
朱氏和馮氏曾有幾次同舟共載的機會,這在朱氏的詩詞中曾留有不少有關的記述。從這些詩詞中來看,朱氏之得與馮氏有同舟共載之機會,大約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次是朱氏入贅到馮家后不久,江南曾一度遭遇兵亂,朱氏與馮女全家避兵舟中,這是兩人第一次同舟共載,當時馮女年紀雖方逾十齡,但其眉目必極為秀美,曾予朱氏以深刻印象,故其《風懷》詩于敘及兵亂中“盡室隱村艡”之時,竟以生動之筆墨記述了馮女“推窗倚峭檣”時所露出的“蛾眉新出繭”的美麗。其次是朱氏入贅后曾與馮氏全家數度乘舟出游,而于途中登岸參拜佛寺時,兩人曾被游人誤認為夫妻,故其詞有“眾里分明并儂拜”,及“盡說比肩人”與“贏得渡頭人說,秋娘合配冬郎”等句,這些情景必然都曾給朱氏留下了不少美麗動心的回憶。其三則是朱氏移居梅里時,亦曾與馮女同舟共載。蓋以江南水鄉,其來往出入必多以舟船為重要交通工具,而朱氏與馮女之間,則平日因為有禮防之拘束,自然極少有能夠公然相對共處之機會,但在乘舟外出時,則全家勢必同處于一個篷艙之內,如此則朱氏與馮女遂得有較長的時間可以公然地相對共處,而兩人之間的愛意滋長,也必與此種同舟相對之機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其《鵲橋仙》“寒威不到小篷窗,漸坐近、越羅裙釵”,及《漁家傲》“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淥水,當時已露千金意”等詞句,皆可為證。《桂殿秋》正是朱氏若干年后再回憶起當年自己與那個美麗的女子同舟共渡之往事所寫的一首詞。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曾把朱詞與南宋史達祖的《燕歸梁》做了比較,丁氏以為朱詞“較梅溪詞尤含意無盡”,此言的是。朱氏的愛情詞雖然只是寫愛情,并無言外的賢人君子的用心,但因其所寫的是屬于一種傳統禮教所不容許的、不可公諸于世的隱秘戀情,因而在其內在之欲求與外在之局限的沖突矛盾中,有一種不得不自我強加斂抑的姿態,這使得他的愛情詞寫得很含蓄朦朧,容易給人以言外之聯想。而且因為對這一愛情的珍惜與對馮女的尊重,使他的詞寫得比一般愛情詞更珍貴、更莊嚴,有一種尊嚴和高貴的品質。何況這首詞所表現的,除去一種尊嚴高貴之品質以外,似乎還蘊含有一種豐富的言外之潛能。
一般說來,一篇作品并不見得其中之每字每句都富含有感發之潛能,不過只要全篇中有一二處蘊含此種潛能,便已足可以使全篇為之振起。朱氏此詞開端三句所寫的“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是說回憶起當年兩人同舟共渡時,那個美麗的女子風姿綽約,她的黛眉在青山的映襯之下顯得更為秀美。而朱氏這首詞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賞愛,足以引人產生感發之聯想者,實在乃是因為此詞有結尾的“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兩句。此二句若就其狹義者而言之,則其所寫者自然乃是朱氏與馮女同舟共載之情事,寫兩人曾經共在一條船上,兩個人都因相思不能成眠,可是卻連訴說衷情的機會都沒有。
前句的“共眠一舸”四字,寫所處的地點之相近,同時也暗示了在如此接近的“一舸”中,其主觀的想要接近的內在愿望之強烈。而后句的“小簟輕衾各自寒”七字,則寫外在的現實環境之約束所造成的難以逾越的隔絕之痛苦。而且前句之“聽秋雨”三字所暗示的無眠的苦況,則又正是對開端“共眠”二字的強烈的反諷。是其所寫者雖為現實之情事,但在其敘寫中所暗含的反諷的張力,以及其在主觀內在之愿望與客觀外在之約束中所造成的強烈的對比,遂使其所寫的個別事件,化生出了一種足以喻示整個人世之“天教心愿與身違”之共相的潛在的能力。何況這兩句詞中所使用的一些語匯,也都在語言學之聯想軸中,具含有一種足以引生讀者豐富聯想的作用。即如“舸”字所提示的“船”的形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就有著一種喻象的語言代碼作用。船的形象一般習慣給我們的聯想就是一段生命的歷程,一片生活的天地。所以我們俗語形容生活的苦難,就說“逆水行舟”,形容同心合力就說“同舟共濟”,以舟船來喻示人生的種種處境。即使僅就詞人作品中所寫的舟船形象而言,如蘇軾《臨江仙》結尾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便是以“小舟”之遠逝,表現一種想要飄然遠引的襟懷;而辛棄疾《沁園春》之“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則是以“駭浪”中不能前進的船來表示一種對外在環境之迫害的憂懼。
而朱詞在“共眠一舸”之下所寫的“聽秋雨”的意象,就中國詩歌之傳統而言,原來也有一種喻象的作用。秋雨中你有什么樣的感覺?而聽雨給了我們多少感受和聯想?蔣捷《虞美人》詞,曾有“少年聽雨歌樓上”、“中年聽雨客舟中”、“老年聽雨僧廬下”的敘寫,就是以“聽雨”的形象,來喻示人生各種不同環境之經歷和心情,而蘇軾《定風波》之“莫聽穿林打葉聲”,則是以對“雨聲”之無懼來表示他的瀟灑,可見以“聽雨”一詞來喻示自己的感受與心境,含蘊是極其豐富的。下句“小簟輕衾各自寒”,同樣甚有感發之潛能。蓋以“簟”為所臥之席,“衾”為所覆之被,下“簟”上“衾”正喻示了一個人生活在人世中的最基本的處境,也是最基本的所有。而曰“小簟”“輕衾”,“小”字之拘限,“輕”字之涼薄,二者相結合,遂使人感到了一種最為無助與無奈的境界,更繼之以“各自寒”三字,則是在此種無助與無奈之中,對于外在凄寒之一種獨力的忍受和承擔。所以朱彝尊這兩句詞寫得很妙。他寫的是一個愛情事件,可是他這兩句詞給了我們極為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聯想。如果把這首詞的范圍擴大,那就是在我們的國家、或是我們的世界,我們是在一個屋檐下的,在一個天空下的,可以說都是“共眠一舸”,但我們每個人有每個人所經歷的風雨,我能夠為你做些什么?你又能為我做些什么?古人說:“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相助。”一個人又能替另一個人分擔些什么呢?只能是各自忍受承擔自己的苦難和寒冷。所以此詞的“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兩句,就作者之本意言之,雖或者只不過是對于舊情往事的一種現實的追憶而已,然而卻因其在敘寫中,于無意間所使用的語法結構和詞匯,使他所寫的文本產生了一種足以引人感發之聯想的喻示的潛能。這正是朱氏此詞于無意間所達致的一種妙處。
【桂殿秋·思往事古詩詞】相關文章:
秋懷古詩詞08-09
有關秋的古詩詞09-20
詩人秋的古詩詞09-20
蘇軾寫秋的古詩詞08-24
詠秋的古詩詞名句10-09
《秋詞》古詩詞鑒賞02-13
寫秋的古詩詞(精選70首)08-09
關于秋的古詩詞精選30首07-09
秋之思-秋天作文700字10-26
2022年中秋古詩詞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