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鹿柴古詩詞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鹿柴古詩詞,歡迎大家分享。
鹿柴古詩詞1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韻譯】: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評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
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
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
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鹿柴古詩詞2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細讀慢品詩人王維“鹿柴”的詩句后,我眼前浮現出山林動人的場景,強烈感受到自然界中“靜”與“動”的和諧之美。你看:
鹿柴附近的'空曠山林中,空氣清新,寧靜幽深,濃密大樹層層遮掩,看不見人的蹤跡,只聽見有人輕輕的說話聲。傍晚時分,夕陽透過濃密樹葉照進了這幽靜森林,斑駁陸離、星星點點,有一束陽光反射后照在碧綠濕潤的青苔上,極緩慢地移動著。
遠景是空山陪襯下的人語,近景是青苔陪襯下的夕陽。有動有靜,靜是主基調,動雖然輕微,卻顯得突出。靜陪襯了動,動反襯了靜,靜更顯寧靜,動更顯靈動。動與靜的互相陪襯就是和諧之美。
綠葉陪襯紅花,綠更綠、紅更紅,美不勝收,也是一種和諧之美。
寧靜的課堂,學生聚精會神、主動思考,老師循循善誘、娓娓動聽,知識和智慧在師生之間靜靜地流淌,仍是靜與動的和諧之美。
我贊美和諧之美,我欣賞和諧之美。
鹿柴古詩詞3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釋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軍時在山上扎營,立木為區落,叫柴;別墅有籬落的,也叫柴。
2.空:詩中為空寂、幽靜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輞川集》中的一首。詩中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山之所以“空”,是因為杳無人跡。“不見人”三字,將“空”具體化。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通常情況下,山中盡管無人,但不會無聲。“但聞”二字將瑟瑟風聲、潺潺水聲、唧唧蟲聲、啾啾鳥聲統統排除開,只聽見偶爾傳來的幾聲“人語響”。表面上看,這幾聲“人語響”似乎打破了寂靜,其實,一陣人語響過以后,空山又回到了萬籟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兩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說,要描寫幽暗的境界應回避光亮,詩人卻偏偏寫“返景入深林”。猛一看,這一抹微弱的斜暉似乎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絲光亮,其實恰恰相反。當“返景”的余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時,那一小塊光亮與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況且,那“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更漫長的幽暗。
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輞川集》中的作品,大多著力描寫自然景色的靜美境界,前人認為這些詩不談禪機而深得禪理,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絕。這反映了王維晚年對現實冷漠的消極思想,但這些詩“詩中有畫”的表現手法卻具有不朽的美學價值。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詩的大體內容,在準備考試時,可以做復習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鹿柴古詩詞】相關文章:
《鹿柴》原文及翻譯01-31
《鹿柴》古詩賞析11-25
《鹿柴》的原文及其翻譯10-20
《鹿柴》古詩原文以及賞析03-09
幼兒園小班《鹿柴》教案08-25
小升初語文古詩練習題:《鹿柴》09-13
幼兒園小班《鹿柴》教案2篇08-27
經典古詩詞08-05
古詩詞征文06-05
古詩詞感想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