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語文《詩兩首》審美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詩歌吧,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詩兩首》審美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愛這土地
【作者】艾青
【朝代】現代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鄉愁
【作者】余光中
【朝代】現代
拼音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情濃意深的形象美: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寫于抗日救亡最艱難的歲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于祖國最為深沉的愛,但他沒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運用象征的手法,描繪了一組鮮明的詩歌形象。讓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鳥,由鳥兒生前的歌唱,寫到它死后的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此外,分別賦予“大地”“河流”“風”“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體說來,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間的無比溫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滿生機的解放區的象征。這樣,通過具體、真切的形象,抒發了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
2、鮮明強烈的音韻美: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就詩的每一節來看,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但全詩四節,節與節之間,對稱、和諧、均衡,呈現整飭美。根據抒情需要,詩人用了復沓手法。全詩各節都采用“鄉愁是──”與“我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句式。復沓手法的運用,既突出地抒寫了鄉愁,又分清了詩的層次脈絡,從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強了節奏感。各節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形容詞,同一位置上詞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類似音樂的回環往復、抑揚頓挫、一唱三嘆的旋律,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七年級語文《詩》審美鑒賞】相關文章:
曹雪芹《香菱學詩》審美鑒賞12-07
古體詩鑒賞08-07
詠薔薇詩鑒賞10-26
鑒賞題畫詩的訣竅12-23
《山中雜詩》原文及鑒賞07-10
李紳的生平簡介及詩鑒賞02-07
《中秋尋覓》現代詩鑒賞10-01
王翰的《涼州詞》詩鑒賞11-29
《贊美》中國現代詩鑒賞09-09
李群玉《黃陵廟》詩鑒賞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