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驚蟄的古詩詞
時屆驚蟄,雷聲隱隱,綠楊隨風,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感受到溫暖氣息,沉睡的巨龍開始蘇醒。千里鶯啼,斜飛白鷺,將嫩翠掛在柳葉清爽的枝頭,將芳菲鋪滿春意盎然的人間。下面是有關驚蟄的古詩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韋應物愛民思田里
公元783年的秋天,47歲的韋應物辭別長安,途經洛陽,由水路乘船,歷汴梁、睢陽(商丘),過宿州,沿運河經符離、盱眙,迤邐兩千里,出任滁州刺史。
在任職期間,看到春耕時節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目睹黎民的凄楚與悲哀,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詩人感慨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閑”,終日忙碌于農活,卻無隔夜糧,勞役無休歇。想到俸祿來自賦稅,不由深感慚愧。
那“一雷驚蟄始”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寫節氣,實則烘托內心的震撼。
二、白公巴城四面春
公元818年春,白居易從江西九江(江州)啟程,一掃“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的憂郁,溯江而上過三峽,就任忠州(今忠縣)刺史。
他以兼濟之心造福一方,留下許多親民愛民的故事和百余首傳誦至今的忠州詩,似一輪皓月懸于忠州歷史的星空。
忠縣白公祠與洛陽唐少傅白公墓祠齊名,是我國僅有的兩座白公祠之一。忠縣白公祠臨長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氣勢恢宏。
經過白居易兩載春風化雨,忠州不再是“競春無人來”的炎瘴濕卑地。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白居易踏青在外,鶯飛草長,心曠神怡,對忠州驚蟄風物的熱愛溢于詩里行間:
聞雷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三、范鎮都中春意遲
北宋翰林學士范鎮(字景仁),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史學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話,三范指范鎮、范祖禹、范沖,均為成都華陽縣(今雙流縣)人。
范景仁與同鄉蘇洵交情頗深,他比蘇洵大一歲,比東坡大三十歲,十分欣賞三蘇的才華,體恤備至。
蘇東坡剛做官沒多久,父親蘇洵在開封去世,他要和蘇轍一起將父親的靈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當時交通不便,從開封到眉山居然要走整整一年,途中路費短缺,又是范鎮慷慨解囊,提供幫助。
熙寧十年(1077)春,蘇轍得知哥哥蘇軾由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河申府(今山西永濟西)來京述職的消息,便和范鎮出迎,雙方在澶(今河南濮陽)、淮(今山東鄄城)間相遇。
誰知到了陳橋驛,突然接到皇帝的詔命:蘇軾改知徐州,不許進京。儼然把蘇軾當成罪官或什么危險人物。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兄弟倆一時不知所措,幸有范鎮請他們暫時寓居于自己的東郊園林。
范景仁住在城南,城東則有別墅“東園”。由于遠離京城的政治核心區和商業繁華地段,故而環境幽雅,蘇軾和弟弟蘇轍每次進京述職,一直借住在范鎮家。
范鎮死后,蘇東坡在挽詞中寫道:“高齋留寓宿,旅食正蕭然。”意思是感謝范鎮留宿的情誼。蘇轍則將游景仁東園之行詳細記述:
游景仁東園(節選)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驚蟄剛過,草木卻依然酣睡,好像春雷并沒有把他們叫醒。今年的春為何這樣姍姍來遲?詞中贊美春意不疾不徐,如舒緩的輕音樂,洋溢著絲絲縷縷的醇美氣息,展現出超然于世外的情懷。
驚蟄的古詩詞 篇1
1、《聞雷》
白居易(唐)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余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2、《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舒岳祥(宋)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3、《驟雨》
陸文圭(宋)
絳帳虛堂設,檐牙雨驟傾。
已過驚蟄日,未聽候蟲聲。
向晚飛蚊出,偏工傍耳鳴。
山靈戲窮士,邀喝夜相迎。
4、《春晴泛舟》
陸游(宋)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5、游景仁東園(節選)
蘇轍(宋)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驚蟄的古詩詞】相關文章:
描寫驚蟄節氣的古詩詞(精選55首)03-15
驚蟄的讀音是11-11
驚蟄的作文03-07
驚蟄的詩句12-30
驚蟄中考作文08-09
驚蟄傳統風俗03-06
驚蟄經典優美句子02-28
驚蟄優美句子11-24
驚蟄的作文范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