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賀新郎·端午》詩詞名句翻譯賞析
《賀新郎·端午》是宋代詞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托屈原之事,抒心中怨憤之情。上片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描繪端午節的場景風物,下片用嬉笑怒罵的筆調嘲弄往江中投粽子以饗屈原的傳說和歷史遺習。全詞從院內寫到陌頭,是一幅端午風俗圖,但深有寄托,暗含著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下面是《賀新郎·端午》詩詞名句翻譯賞析,歡迎閱讀。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綀衣紈扇,
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夸結束,
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
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既紉蘭佩,
更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
醉死差無苦聊一笑,
吊千古。
譯文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開得正艷。彩繪的帷簾敝開,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搖絲絹小扇。中午的清風驅散暑氣,顯得格外清亮。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扎成的老虎。爭先恐后的來渡口觀看賽龍船。我年紀大了,不愿再去與人擁擠,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任憑那些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船漿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風致萬世流傳。他生平帶著芳草,胸襟懷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誰信在千載之后,他在江底的靈魂還會把米粽垂涎。說什么是怕蛟龍發怒,才把粽子扔進江中給蛟龍解讒。唉,這些傳說是多么荒誕。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與世皆醉死在當年,反而省去許多苦惱怨煩。想到這里便有興作此詞以為笑談,憑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注釋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著。
②結束:妝束、打扮。
③釵符艾虎:《抱樸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綴髻鬢為釵頭符”。《荊門記》:“午節人皆采艾為虎為人,掛于門以辟邪氣。”
④觀渡:《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靈均標致:屈原風度。屈原字靈均。
⑥紉蘭佩:聯綴秋蘭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過來。
賞析:
此詞為敘寫端午民俗,憑吊屈原之作。上片寫端午民俗。“深院”三句寫紅艷的榴花開放,突出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來了,如春的少男少女也出來了,以此點染節日喜慶氣氛。“清暑”二字則又寫出端午節暑而不熱,暑而風清的氣候特點。“兒女”三句寫端午風俗以及端午節人們的裝飾打扮。“老大”四句重點描述了年輕人龍舟競渡的場景。“靈均”三句贊美屈原的高風亮節和超群脫俗的高尚品格。“誰信”三句辭意頓折,借“誰信”二字表達一種出乎意料,難以置信的惋嘆。“把似”四句以諧謔方式,提出了詞人一反民俗傳統的看法,詩魂屈原今日醒來,定以為當年醉死會比今日少痛苦。詞人在上片表現得心態平和,描述冷靜,到了下片情緒急轉直下,表達自己的憤怒心情。
創作背景
咸淳三年時值端午節,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悅氛圍,殊不知國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卻“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屢遭挫折,胸中有許多牢騷不平之氣,便借屈原事一吐為快,創作此詞。
【《賀新郎·端午》詩詞名句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04-22
經典古詩詞名句及翻譯04-22
關于端午的詩詞名句06-23
蘇軾《浣溪沙·端午》翻譯與賞析06-06
古詩詞經典名句賞析05-15
《賀新郎》宋詞賞析12-14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9
古詩詞原文及翻譯賞析11-11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6-20
古詩詞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