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望月思鄉的《靜夜思》古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望月思鄉古詩《靜夜思》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月思鄉古詩《靜夜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靜夜思》
作者: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創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賞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短短二十個字,卻如同一幅簡潔而深刻的畫卷,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在寂靜的夜晚,望月思鄉的情景,千年來打動了無數游子的心。
詩的開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營造出一種清冷、寧靜的氛圍。詩人在睡眼惺忪之際,看到床前灑下的一片皎潔月光,恍惚間以為是地上泛起的寒霜。這里的“疑”字用得極為精妙,它表現出詩人在朦朧狀態下的一種錯覺,同時也為后文的思鄉之情埋下了伏筆。月光如霜,不僅描繪出了月光的潔白與清冷,更給人一種寒冷、孤寂之感。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的孤獨與寂寞愈發強烈。
接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從恍惚中清醒過來,抬起頭仰望那高懸在天空中的明月。明月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思鄉的象征,它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游子們想起自己的故鄉。詩人望著明月,心中涌起無盡的思鄉之情,于是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這一“舉頭”一“低頭”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舉頭望月時,詩人的目光被明月所吸引,心中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低頭沉思時,詩人的思緒回到了故鄉,回憶起故鄉的點點滴滴。
這首詩的魅力在于它的簡潔與深刻。全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只用了最樸素的語言,卻表達出了最為真摯的情感。詩人以明月為線索,將自己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明月作為一種自然景觀,它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在詩人的筆下,它卻成為了情感的寄托。通過對明月的描寫,詩人將自己的思鄉之情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波瀾。
此外,這首詩還具有很強的畫面感。讀者可以通過詩人的描述,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一位孤獨的游子躺在床上,看到床前的明月,誤以為是地上的寒霜。他抬起頭,望著那高懸在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涌起無盡的思鄉之情。然后,他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這樣的畫面簡潔而生動,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詩人的孤獨與思鄉之苦。
《靜夜思》不僅是一首優美的詩歌,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游子遠離故鄉,漂泊在外。他們在寂靜的夜晚,看到那高懸在天空中的明月,心中都會涌起無盡的思鄉之情。這首詩正是抓住了游子們的這種共同情感,用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才能流傳千古,打動無數人的心。
總之,李白的《靜夜思》以其簡潔的語言、深刻的情感、強烈的畫面感和廣泛的共鳴,成為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們在欣賞詩歌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望月思鄉的那份真摯情感,以及中華民族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望月思鄉古詩《靜夜思》】相關文章:
李白望月思鄉的《靜夜思》古詩09-12
古詩靜夜思靜夜思全文11-23
李白望月思想的唐詩《靜夜思》07-18
《靜夜思》古詩鑒賞12-19
古詩靜夜思賞析12-11
古詩李白靜夜思01-21
古詩靜夜思全文優秀11-22
《靜夜思》古詩原文及賞析11-03
古詩《靜夜思》教學設計12-21
描寫春天的古詩《靜夜思》賞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