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
一群白鵝和灰鵝在道旁水壕邊呆著,看見他們來,伸著脖子,嘎嘎地叫嚷,大搖大擺的,并不驚走。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希望大家喜歡!
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 篇1
《詠鵝》
朝代:唐代
作者: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詩】
鵝,鵝,鵝,
彎著脖子向著天空唱歌。
它雪白的羽毛飄浮在綠水上,
紅色的鵝掌輕輕地劃動著清澈的水波。
【賞析】
這首詩原題叫“詠鵝”。“詠”,用詩歌等來敘述。這首詩相傳是駱賓王府七歲時寫的,描寫白鵝在綠水中浮游蕩漾、快樂呼喚的情景,寫得通俗易懂,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不僅寫出了鵝的一般特征,而且給我們畫出了一幅清新悅人的“鵝戲清波”圖。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位天真的小作者歡快的心情。
第一句,選用了三個“鵝”字,運用摹聲的手法,把鵝的鳴叫聲送到人們的耳朵里,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難想象,小作者聽到鵝的叫聲,看到鵝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心中多么快活,不僅脫口而呼:“鵝、鵝、鵝!”
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時的樣子:彎曲著長長的脖子,向著藍天高歌。在孩子的眼中,這樣子有多么得意,多么神氣!
三、四句描寫鵝游動的情態。“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潔白的羽毛,碧綠的春水,鮮紅的腳掌,清澈的波紋,白、綠、紅互相映襯,色彩鮮艷。鵝在水上是輕輕地“浮”,緩緩地“撥”,動作優美,怡然自得。這情景,當然會使孩子心情愉快,甚至會高興地手舞足蹈。
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新鮮活潑,明白如話。詩人經過認真觀察,從聲音、形象、動作、顏色等幾個方面抓住特點進行描繪。“曲項”、“白毛”、“紅掌”,是白鵝的形體特征;“向天歌”、“浮綠水”、“撥清波”,是白鵝的生活習性和行動特征。詩人抓住這些特征,把白鵝浮水時的形象和神態寫得生動、逼真,給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麗的圖畫。
【鑒賞】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 篇2
詠鵝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注釋
1、曲項:彎著脖子。歌:長鳴。
2、撥:劃動。
詠鵝賞析
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 篇3
駱賓王,字觀光,是我國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卒年不詳。駱賓王因七歲能作《詠鵝》詩而被稱為“神童”。駱賓王之所以七歲就能寫出震驚后世的《詠鵝》詩,當然和他的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奮學習、刻苦努力的結果。
駱賓王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是一個詩賦愛好者,熟讀《詩經》和《漢賦》;他的母親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子,善于作詩習文。特別是他的父親駱一度,雖然主讀經史,但也喜歡賦詩寫文章。
駱賓王出生后,祖父見他生得皮膚如脂,眼睛有神,便預測他將來是一個做詩人的材料,對他格外注重培養。從他剛剛會說話的時候開始,沒有先教他識字,而是教他背詩;他的母親雖然知道應該先教字后教詩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掃老人的興,便乘老人不在時,偷偷地教他識字。
駱賓王在長輩的影響和教育下,對詩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祖父教給他背的詩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親私下教給他的字默寫一遍,便能記住,而且再也不會忘記。開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詩,他能記住;后來,祖父每天教他兩首詩,也能記住;再后來,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詩,他仍能記得住。父親見兒子一天能學會四五首詩,仍精力充沛,便又夾雜著讓他學古文,讀經書,駱賓王同樣興趣濃厚,學習刻苦,并且開始模仿著寫詩、作文章。當他五六歲的時候,因為他善于觀察,喜歡動腦,不僅掌握了上千首詩和幾百篇古文,而且寫出的詩歌也意新詞美,作出的文章氣勢豪邁,成了當地遠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國各地選拔人才。來浙江義烏縣選才的官員獨出心裁,在正式舉行考試之前,要召開一次賽詩大會,以進行初選。駱賓王聽說后,也非要去參加不可,可是他的父親駱一度卻不同意。他認為,這次賽詩會是朝廷所派官員舉辦的.,一個剛剛學會寫詩作文的孩子也去,豈不是胡鬧?萬一朝廷怪罪下來,自己如何擔當得起?
后來,在駱賓王的反復要求下,他的爺爺發話了:“你父親就是這樣膽小怕事。別鬧了,他不帶你去,我帶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詩就作詩,不能作就別參加,去看一看,開開眼界也是好的。”
駱賓王高興得一個勁地點頭。
七月的天氣,正是驕陽似火,賽詩場不得不設在了湖邊的一片樹蔭下。即使這樣,那些考官們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著,可汗水還是順著臉往下流。祖孫倆來到一看,賽詩已經開始了。那些報名的舉子,有的年過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輕的也二三十歲了;可他們念出的那些詩句,不但考官聽了搖頭,連小駱賓王聽了也感到沒有味道,不由得心中著急,躍躍欲試。
正在這時,只聽考官高聲喊道:“還有哪位上場參賽?”
賽場上無人回答。
考官見無人應賽,便宣布說:“既然無人再來參賽,今日就此結束。”
“且慢!我可以參賽嗎?”
祖父一把沒拉住,駱賓王已躍人場內。
考官見進入賽場的雖然是個小孩,出語倒有膽識,眼睛雖然不大,卻炯炯有神,不由得來了興致,遂微笑著說:“此次賽詩,未宣布年齡限制,你可以參加。”
駱賓王說:“那就請大人出題吧!”
考官一聽,不由感到吃驚,心想:別的參賽舉子,都是把準備好的詩拿來念,而他卻要當場吟詩,還要考官出題,看來,這小孩有點不凡。可是,出個什么題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見湖的對面游來一群鵝,并且“哦,哦”地叫著,遂靈機一動說:“就以湖中的鵝為題吧!”
對鵝,駱賓王很熟悉。因為他的家鄉有一條小河,天天有鵝在河中戲水覓食,他經常隨爺爺去河邊散步,對鵝的形象和習性做過細致的觀察。所以,當考官說出以鵝為題時,他稍加思索,便隨口吟道: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青波。
駱賓王的話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稱贊說:“詠得好,詠得好,真是詠絕了!”
那些參賽的舉子,更是一個個被駱賓王驚得面紅耳赤,目瞪口呆。
這年,駱賓王七歲。他的名字,伴隨著《詠鵝》,被越傳越遠。
后來,駱一度去山東博昌(今山東博興縣)任縣令,駱賓王也隨父來到博昌。幾年后,父親病死在任上。十七歲的駱賓王帶著他的母親,移居到兗州瑕丘縣。他初試未中,公元678年,任長安主簿,后調侍御史。
【駱賓王的神童之作《詠鵝》】相關文章:
《在獄詠蟬》駱賓王唐詩鑒賞11-23
詠鵝唐詩賞析03-12
小學古詩《詠鵝》的鑒賞06-07
小學語文《詠鵝》教學設計09-30
小班語言活動 古詩:詠鵝04-11
駱賓王的主要詩歌07-04
一年級語文詠鵝課件01-31
駱賓王人物介紹07-04
唐朝神童詩人的故事07-15
一年級語文上冊《詠鵝》教學課件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