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詩的意思及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詩的意思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寒食》原文及翻譯
作者: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賞析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尋味。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輕)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
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志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中唐以后,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