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賞析的舊辦法與新方向
中學的古詩文教育,除了讓學生接觸、喜愛古詩文以外,教會學生分析鑒賞古詩文的方法也很重要。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突破“主題思想、內容結構、抒情特色、語言藝術”等傳統分析模式,以全新的視角和理論啟發學生領略作品的個性和藝術的獨特性,學會鑒賞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詩文作品,并學會古詩文批評鑒賞之法,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至為關鍵,也至為迫切。
傅庚生教授是中國文學批評史及唐詩研究的前輩學者,有多種論著。我喜歡他的《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一書,因其有助于古詩文的賞析和教學。該書將文學批評與文學鑒賞相結合,將理論與創作實踐相結合,借用古代的詩文理論來講解古詩文賞析之法,體現了鮮明的學術個性,與高頭講章式的'文學批評論著有很大區別。
傅著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茲擇舉其要目以窺一斑:精研與達詁;深情與至誠;情景與主從;聯想與比擬;脈注與綺交;縱收與曲折;穿插與烘托;警策與夸飾;辭意與隱秀;勢度與韻味;真色與丹青;雅鄭與淳漓;練字與度句;重言與音韻;對偶與用事;摹擬與熔成。
可見,舉凡古詩文的閱讀方法、詩文的情感表達、比興之法、結構布局、風格變化、格調庸雋、語言聲韻等各方面的鑒賞問題均有涉獵。我以為,該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中國傳統的詩文理論與詩文鑒賞于一體,借助古代的詩話、詞話、文話來分析鑒賞古詩文,它對我們今天的借鑒作用也體現于此。
西方現代文學理論盛行“細讀”之法,傅著也有此特點。他論述詩文之抒情達意、布局結構、層次變化、用字用韻,均極細極詳,對鑒別詩文之美丑,指摘瑕瑜,十分有用。他結合具體的詩文例句,借用古代詩文評話語,屢論古詩文“縱收之法”“明暗兩法”“隱勝與疏快”“練字與度句”“用韻之清濁”等等,對古詩文之“細讀”,尤有勝處。
書中還有許多獨得之見,如“以感人之淺深,衡量文學作品之優劣,十九得之”,“情不深而誠不至之文章,亦有借形式上之技巧或時代之崇尚而傳世或風行一時者矣,然均不足與于第一流作品也”等。世人多對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有好評,傅先生則指出此詞在“情景間未能勻稱”。這些見解,對于我們如何準確地鑒賞詩文作品,也有借鑒作用。
傅著在材料和方法上多取資于古人,貌似一種舊體系、舊方法。但借用古人點評詩文的方法、技法,融入古人的詩文理論材料講解古詩文,對今天的語文教育來說,是一個革故鼎新的新方向,給我們新的啟發。冀有志于此者,不妨沿其例,用其法,勉力一試,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