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龍門》古詩全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龍門》古詩全詩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杜甫《龍門》古詩全詩賞析 篇1
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
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往還時屢改,川陸日悠哉!
相閱征途上,生涯盡幾回?
作品賞析
【鶴注】龍門一山,連跨數郡,此詩蓋指東京而言。天寶元年,公在東京,為姑萬年縣君制服,又為墓志。四載,又為皇甫妃范陽太君盧氏作墓志。當是其時作。鰲按:此再至龍門也。故曰“往來時屢改。”其云佛寺,蓋近驛之寺。元人《龍門記》謂舊有八寺,固不但奉先一寺也。洪覺范指奉先者,未然。
龍門橫野斷①,驛樹出城來②。氣色皇居近③,金銀佛寺開④。往來時改⑤,川陸日悠哉⑥。相閱征途上⑦,生涯盡幾回。⑧
(此詩再游龍而作也。上四寫景,下四感懷。斷山之上,佛寺弘開,洛城之中,皇居壯麗,此登高所見者。時屢改而川陸長存,見前游已過。閱征途而生涯無幾,嘆后游難必也。)
①《水經注》:禹疏伊水北流,兩山相對,望之若闕,即所謂橫野斷也。橫野字,見晉劉琨表。②《杜臆》:驛樹自都城而出,直接龍門,便見繁華氣象。
【鄭注】《河南志》:龍門驛,在河南縣十八縣。曾鞏曰:驛樹,驛道兩畔之樹。庾信詩:“半城斜出樹。”③《唐書》:東都皇城,名曰太微城。宮城,在皇城北,名曰紫微城。都城前值伊闕,后據關邙。何遜詩:“山中氣色滿。”顏延之詩:“皇居體環極。”④覺范曰:佛地有金色世界、銀色世界。梁元帝《梁安寺碑》:“銀闕金宮,出瀛洲之下。”《抱樸子》:“游戲佛寺”。韋應物《龍門》詩:“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杜臆》:地志:龍門石壁,鑿石龕石佛數千,中有極大三龕,魏王為長孫皇后所造,其偉麗可知,故有金銀之語。⑤《左傳》:“行李之往來。”⑥陸機《豫章行》:“川陸殊涂軌。”謝朓詩:“懷古信悠哉。”⑦陸機《嘆逝賦》:“人閱人而成世。”徐陵詩:“征途悉轉旆。”⑧《莊子》:“吾生也有涯。”宋之問詩
杜甫簡介:
[dù fǔ]
杜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2-3]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背景: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家世背景
杜甫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3]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后,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鞏縣。[1][66]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5],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6]。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他日后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后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里欣賞過畫圣吳道子畫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后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夸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7]
年少優游
開元十九年(731年),十九歲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臨猗)[8]。二十歲時,杜甫漫游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參加“鄉貢”。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這時他父親正在兗州做司馬,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登兗州城樓》,是省侍父親于兗州時的作品;還有《畫鷹》《房兵曹胡馬》兩首,以青年人的熱情歌頌了雄鷹和駿馬;還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結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見了詩人高適,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
天寶四載(745年),他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在飲酒賦詩之外,又討論了煉丹求仙,而且共同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范野人。兩人還互贈了詩篇。杜贈李的詩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贈杜的詩說:“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兩人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見面。
困守長安
杜甫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9]。
天寶十載(751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一說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但杜甫在《官定后戲贈》題下原注曰:“時免河西尉,為右衛率府兵曹。”而唐代文學家元稹及《新唐書》卻提及杜甫為“胄曹參軍”,故其官職尚存爭議)[67]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陜西省蒲城縣)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10]
戰亂流離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11-12]
短期任職
至德二載(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疏救房琯這件事,杜甫經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但“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后,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年九月,長安收復。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13]
蜀中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杜甫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14]
杜甫草堂廣德二年(764年)春,嚴武再鎮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說:“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狂夫》)“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他用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饑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云安(云陽),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到達夔州(奉節)。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一些勞動。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成為千古絕唱。[13][15]
舟中長逝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冬天的時候漂泊到湖南岳陽,泊舟岳陽樓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登岳陽樓》[16]。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大歷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13]時年五十九歲。[17]
成就:
詩歌成就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18],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19]。
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0]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杜傾向,也像杜甫一樣用律詩反映當時的抗清斗爭,慷慨激昂。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資料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注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 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注》、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后,詩話筆記中評 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編有《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 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匯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 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2][21]
書法成就
杜甫書法《嚴公九日南山詩》拓本[22]杜甫在書法的創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等等內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了。同時,他對于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于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23-24]
評價:
唐代韓愈:①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題杜工部墳》)[41]②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42]
唐代白居易:(杜詩)貫穿今古,縷格律,盡工盡善。(《與元九書》)[41]
唐代元稹:①杜詩浩蕩津涯,處處臻到。(《敘詩寄樂天書》)[41]②杜甫天才頗絕倫,每尋詩卷似情親。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酬李甫見贈》)[43]
北宋司馬光: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續詩話》)[44]
北宋蘇軾: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王定國詩集敘》)[45]
宋代葉夢得: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跡捕。(《石林詩話》)[46]
宋代許顗:老杜詩不可議論,亦不必稱贊,茍有所得,亦不可不記也。(《彥周詩話》)[47]
南宋陸游:文章垂世自一事,忠義凜凜令人思。(《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41]
清代彭定求等:天寶間,甫與李白齊名,時稱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白居易亦云:“杜詩貫穿古今,盡工盡善,殆過于李。”元、白之論如此。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于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全唐詩》)[48]
近代魯迅:①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劉大杰《魯迅談古典文學》)[49]②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杜甫》)[41]
黃錦祥:“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50]
現代詩人[美]肯尼斯·雷克斯羅斯: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中華五千年文學家評傳》)
參考資料:
1.2月12日: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誕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07-02-12[引用日期2020-12-06]
2.詩圣杜甫.中國網[引用日期2013-09-20]
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4.杜甫.《全唐詩·壯游》.北京:中華書局,1960
5.杜甫.《全唐詩·壯游》.北京:中華書局,1960
6.杜甫.《全唐詩·奉贈韋丞丈二十二韻》.北京:《中華書局》,1960
7.白壽彝.《中國通史·隋唐時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陳貽欣.杜甫評傳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第42頁
9.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上·杜審言·孫甫》:《中華書局》,1997
10.《新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二十六》: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11.《新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甫謝,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于色,然性失于簡。酷嗜鼓琴,廷蘭托琯門下,貧疾昏老,依倚為非,琯愛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12.(唐)杜甫著;(清)錢謙益箋注.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錢注杜詩 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04:第688頁
13.安史之亂和杜甫漂泊西南時期.網易網[引用日期2013-12-16]
14.《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成都,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
15.《新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門。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16.李振華,丁慧琴著,唐詩誕生的地方,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01,第155頁
17.《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鎮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
18.鐘嶸;《鐘嶸詩品校釋》. 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ISBN 9787301013649 (簡體中文).
19.杜甫;周祖詵. 《隋唐五代文論選·進鵬雕表》. 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ISBN 702002861 (簡體中文).
20.班固; 顏師古. 《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0. ISBN 7101003055 (簡體中文).
21.多賞杜甫詩,少惡搞杜甫像.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16]
22.杜甫書法《嚴公九日南山詩》拓本.無為齋[引用日期2013-02-16]
23.杜甫書法成就.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3-12-16]
24.杜甫.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3-12-16]
25.劉廷富.《試論杜甫詩歌意象生成的特點及其審美價值》.《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第10期 (簡體中文)
26.吳沆.《環溪詩話》
27.元稹;楊軍.《元稹詩文選.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 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ISBN 702004484 (簡體中文).
28.秦觀; 王醒. 《秦觀集--中國家庭基本藏書·論韓愈》. 山西省: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ISBN 780598585 (簡體中文).
29.彭定求.《全唐詩.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60. ISBN 710100638 (簡體中文).
30.韓愈; 黃念然、胡立新、官春蕾.《中國古典詩詞名篇選注集評.調張籍》. 廣西自治區: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ISBN 756336143 (簡體中文).
31.《杜甫畫像》,《臨川先生文集》卷九
32.杜甫; 彭定求. 《全唐詩.登高》.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60. ISBN 710100638 (簡體中文).
33.莫礪鋒. 《杜甫評傳》. 南京市: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7305017973/9787305017971 (簡體中文)
34.孟棨; 何言語煥. 《歷代詩話統編.本事詩·高逸第三》. 北京市: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 ISBN 750132104 (簡體中文).
35.杜甫——悲憫天下的詩之圣者. 中國華文教育網 [2009-8-21] (簡體中文).
36.杜甫草堂博物館概況. 成都文化旅游網. 2009年3月23 [2009年8月16日] (簡體中文).
37.莫礪鋒; 黃天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三卷 》.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005. ISBN 704016481 (簡體中文).
38.劉大杰. 《魯迅談古典文學》. 《文藝報》. 1956年20號 [2009-08-16] (簡體中文).
39.杜甫;彭定求。 《全唐詩·望岳》. 北京市:中華書局。 1960. ISBN 710100638 (簡體中文).
40.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中國文學史專題網[引用日期2013-12-19]
41.王志艷 編著.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杜甫.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5年03月第1版:211-212
42.唐·韓愈 著;王基倫 注析.韓愈詩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07月第1版:165
43.霍松林 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583
44.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 編.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上).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687-688
45.曾禮軍 著.古代文學的文化批評與學術反思.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04月第1版:67
46.林繼中 著.杜詩學論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08月第1版:329
47.傅庚生,傅光 合著.杜甫論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版:224-226
48.清·彭定求,等 編.全唐詩 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223
49.顧農 著.與魯迅有關.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09月第1版:216-217
50.杜甫 西方視野中的偉大和隔閡.濟南日報[引用日期2020-07-02]
【杜甫《龍門》古詩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古詩賞析01-26
辛棄疾《卜算子 齒落》 古詩全詩賞析07-12
兩只黃鸝鳴翠柳全詩的意思賞析古詩詞03-02
即事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杜甫古詩《春夜喜雨》賞析(精選7篇)03-31
《南中詠雁詩》古詩譯文注釋及賞析06-17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古詩賞析03-02
《蜀相》杜甫古詩鑒賞03-30
杜甫的古詩詞12-06
杜甫詩《兵車行》說課稿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