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憫農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憫農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今譯
農民辛勤鋤禾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國內采用簡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為餐了。餐飧: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作者背景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詩人。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大歷七年(772年),父親李晤時任烏程縣縣令,生李紳于湖州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紳六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廬氏帶著他遷居潤州無錫(今屬江蘇),由母親躬授學業。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古詩憫農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憫農》賞析10-19
憫農古詩賞析12-11
古詩賞析:鋤禾和憫農05-16
古詩《憫農二首》譯文和賞析11-21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12-10
憫農古詩詞鑒賞02-09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精選10篇)04-19
憫農10-07
憫農古詩詞鑒賞7篇03-10
憫農的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