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賞析古詩文
篇一:詩歌鑒賞之賞析句子
教學目標:
1.了解賞析名句型詩歌鑒賞題的一般提問方式
2.掌握賞析名句型詩歌鑒賞題的一般答題模式
一、賞析名句型詩歌鑒賞題的一般提問方式
(1)這一聯或這一句最生動傳神,為什么?
(2)某句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某句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其妙處。
二、賞析名句型詩歌鑒賞題的一般答題模式
答題步驟:
1、解答煉句題的語言組織:
(1)描述句子大意:根據原句展開聯想,描述景象或意境。
(2)手法及特點: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點
(3)情感或理趣: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揭示了一種怎樣的理趣。
(4)語言特點:有時還要指出語言特點,點明妙處與作用。
(5)結構作用:一般要指出該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附: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詩中所起的作用
○首句的作用:
1開篇點題,統領全詩,領起以下對什么的描寫
2為下文對什么的描寫作鋪墊
3渲染某種氣氛,為詩歌奠定某種基調。
4如果首句設問,那么就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省的作用。
○尾句的作用:
1總結全詩,深化或升華主題
2卒章顯志,點明題旨
3照應上文或題目,前后呼應,使詩歌結構嚴謹
4言有盡而意無窮,使人回味無窮
○中間句(轉承句)的作用:
1過渡、承上啟下或呼應前文、照應后文
2打伏筆
3轉換話題
點睛句(中心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以啟迪。
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三、答題示例:
2010年1月海淀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②題。(8分)
雜詩六首(之一)
曹植
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愿欲托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①下列對詩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兩句,寫詩人站在高臺上見到的自然景色:秋風陣陣,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詩經》,常用來指憂傷之地。
B.三至六句寫詩人與所念之人相隔萬里且被江湖阻隔,縱有方舟也難以渡達,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實難承受。其中“之子”指詩人自己。
C.七至十句寫詩人極目遠眺之際,看到孤雁從庭前飛過,聽到孤雁悲鳴,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給自己思念的遠方之人。
D.結尾兩句寫孤雁飛遠了,詩人“鴻雁傳書”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飛去的雁影,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失望與憂傷。
【答案】B
②這首詩起筆兩句“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歷來被人稱道,請賞析其妙處。(5分)
【答案】前兩句寫詩人站在高臺上見到的自然景色:秋風陣陣,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北林。借景抒情,借“悲風”、“朝日”、“北林”等悲涼的意象,營造了高遠的意境,抒發了悲愴的思念之情。起筆兩句,在結構上統領全詩,渲染了悲愴的氣氛,并以“悲”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
【參考答案】(5分)要點:起筆兩句在內容上統領全詩(1分),運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所選景物如高臺、朝日、悲風、北林等都具有悲涼、闊大的特點,營造了高遠的意境(1分),渲染了悲愴的氣氛(1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1分)。(意思對即可)
【例2】(09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古人讀此詩時,認為本詩中頷聯自有妙處,請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篇二:賞析句子和詩詞
句子的賞析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像母親的手”是比喻;又順著說它能“撫摸”,是擬人。這個句子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使用,寫出了春風像人一樣,突出了它的溫暖和柔情。
小草偷偷地從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偷偷”、“鉆”把小草擬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樣,不期然地出現在你的面前,而且“鉆”字還透露出小草的頑強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鬧”比“叫”好,好在“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斗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老城”本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個巧匠的妙手,給人下想象的空間。)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就必須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貼畫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寫山村風光,綠樹環抱著村莊,這是近景;郭外青山連綿,那是遠景。由近而遠,景色越來越開闊,一派清幽恬靜的氣氛。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窗子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圃,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這田園風光簡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詩人告訴朋友,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間那種融洽的感情,詩人對田園的喜愛溢于言表。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詩人春游西湖,從孤山寺北到賈公亭西,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臨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濯洗一般。“腳”字形象寫出了云靠近水面的情形。春天來了,西湖水漲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見早來的黃鶯爭搶著飛上向陽枝頭唱歌兒,它們還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誰家的一雙小燕子從水邊銜了泥飛回去筑巢。春到西湖,鳥兒們活躍起來。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詩人看到路邊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句詩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表現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是全詩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與綠水掩蓋不住旅途憂郁的情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潮平”與“一帆懸”既有實景之美,也有虛景之壯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風景雖然美,但其中還是有令人不盡愉悅之處,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畢竟不是十全十美的。
“鄉書何處達?歸雁落陽邊”:如此只好把感情寄托到“鄉書”之上,真情難得還在家鄉。表達思鄉之切。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魏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體現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去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我寄心與明朋,隨君直到夜郎西:我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將月亮人格化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作者是主張詩歌創作要有進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剛剛還在三峽里穿行,兩岸所能見到的處處是崇山峻嶺,待到渡過荊門,長江江面 突然開闊,浩瀚渺茫,兩岸都是平曠的原野。這使長期生活在蜀地的詩人欣喜萬分,并迅即將這種感受寫入詩中。兩句中的第二字練得好,群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是一望無衛、地的平野。“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交換,推移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曲、幽、深”三字表現了禪院花木幽深清靜的環境,
《醉花陰》是表達懷人的情思的。試分析詞的景物、節令描寫對抒發感情所起的作用。
答:李清照的詞委婉含蓄,“半夜涼初透”的秋末季節,陰沉沉的天氣,慢慢地燃燒著的瑞腦等,都烘托出詞人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心情,“西風”則更進一步渲染了詞人的這種心情。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梨花開:以“卷地”和“白草折‘形容風勢之猛;其次寫雪,用一個”飛“字勾畫出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最后寫詩人的聯想:詩人望著披上銀妝的樹木,忽然覺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這個新奇的聯想既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以抒情開篇,再用景物作烘托,顯得搖曳金姿,大意是,雙方見面極為不易,剛見面又要分離,想到此后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更感到難舍難分;何況正值暮春,樂風無力,百花凋殘,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以花比喻美好年華之將逝,極力渲染了悲涼氣氛。
《南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都飽含著愛國憂思,但在格調上有所不同,試做比較分析。 《南園》的愛國憂思是與個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分不開的,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愛國憂思是與個人的愛國熱忱息息相關的。前者有些消極成分,后者的格調則是積極向上的。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把“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
答:“悠然”寫出了作者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蒸”和“撼”兩個動詞好在哪里?
答:“蒸”顯示出洞庭湖萬物的無限生機;“撼”寫出了湖面寬闊,所勢龐大的景象。
《漢江臨眺》描寫的是怎樣的自然景象?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試著運用豐富的、你,在腦海中把這首詩轉換成一幅山水畫。
答:描寫了漢江的地理位置和浩瀚的水勢,為我們展示了江水波瀾起做、高山為霧氣籠罩而時隱時現的自然景象。
你是怎樣理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
答: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找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江城子 密州出獵》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又是他們的代表作,試把這兩首詞與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作比較,看看它們在內容、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江城子 密州出臘》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的是打獵經歷和軍中的生活情景,或牽犬擎蒼,或沙場點兵,寫的都是豪壯之舉,“射天狼”、“了卻君王天下事”表達的都是抗敵立功的雄心壯志,風格雄渾,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陰》和晏殊的《浣沙溪》寫秋天的閨中生活和春天的園中景物,或把酒東籬,以黃花比人,或舉酒聽歌,在小徑間徘徊,生活范圍狹窄,情感抑郁,低沉,風格委婉秀麗,與豪放詞派截然不同。
2.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游 山 西 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品讀詩歌,展開想象,描繪詩人初來農家時見到的情景。(不超過100字)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答: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
3.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行路難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①“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這樣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②在詩歌中詩人的思想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答:
4.閱讀下面三則古詩文,完成后面題目。
(一)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
(2)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四川資陽題)對下邊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A.這首寫景詩描寫了作者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表達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的胸襟。
B.詩的頸聯寫景致的缺憾: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使人頓生惆悵之情。
C.尾聯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思鄉之情。
D.在唐朝的詩人里,王灣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這首五言絕句卻使他留名青史。
篇三:煉字角度賞析詩句
1、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分析詩句中的破、掛字妙在何處?
富有動感,充滿氣勢,充分表達了作者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一詞:形象寫出詩人的遠離世俗后的閑適、自得。
見字寫出詩人看到南山后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作者的自由與愜意。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隨時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停、投、拔、顧四個動作現詩人內心苦悶抑郁和感情激蕩變化。
5、小園香徑獨徘徊。
獨字寫出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傷感。
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直、圓兩字用的十分傳神,直字表現了大漠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的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
7、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一個聚字寫出了山形氣勢;一個怒字表現了黃河的水勢和聲勢
8、觀滄海
題目的觀字統領全篇。
9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闊字用得好,表現潮平后舟中人視野開闊的景象。正字用得妙,表明當時及時順風又是和風,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一帆高懸的情形展現的淋漓盡致。
10、沙場秋點兵
秋字 既點明時令,有渲染了肅殺、悲壯的氛圍。
11、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守將處境艱難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1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鐘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傳達出詩人對泰山的鐘愛贊美之情;
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曉使泰山割開來的,寫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峻的氣勢。
篇四:古詩中的字詞句賞析
賞析流程
在賞析中,要注意三個關鍵詞: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賞析的關鍵在于準確地把握詩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礎又是意象。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意象構成意境,意境表達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對春天的喜愛。所以詩歌賞析要遵循這樣的思維流程:
意象(詩的基礎)→意境(詩歌畫面的氛圍)→思想感情(詩的內涵)
連云港市卷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蘊含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試題的兩問均涉及到了詩的內涵,遵循上述思維流程,這兩問很容易回答。第一問要求考生分析詩句的哲理,即思想內涵。首先應明確詩句中涉及的意象,一是重疊縈繞的山水,一是柳暗花明的村莊;然后對意象進行分析,重疊縈繞的山水表現的是迷茫的境界,柳暗花明的村莊表現的是明朗的境界,兩者放在一起,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絕處逢生”的驚喜之情;最后也就不難領悟到蘊含其中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第二問要求考生體會詩句抒發的情感。詩句中的意象是:月色,拄杖的詩人(是悠閑的),農家的門,叩門的動作(甚至有聲音)。這些意象是在詩人的愿望(從“若許”一詞可見)中組合在一起的,傳達出閑適美好的氣氛,可見詩人對農家生活(田園生活)非常喜愛(向往)。
一、品味煉字類 名句賞析類
[題目形式](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⑴品味語言類題目的答題流程
這類題目有兩種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詞語(以字為常見),一是賞析詩句。 先看品味詞語的考題。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詩人煉字的`妙處。回答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答題時一般要體現下面幾個流程(根據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
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并說出自己的觀點
⑵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
⑶展開想象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⑷說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題型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比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第四句詩中的“閑”字能否改為“忙”字?為什么?根據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
⑴不能換;
⑵“閑”是空閑的意思,在句中則是“閑得慌”的意思;
⑶詩人約客久候不至,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
聲和蛙聲,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
⑷可見,“閑”字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焦急等待客人到來而客人卻遲遲不到的無聊和無奈的心情。“忙”字則與詩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情不協調。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析:
(1)“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
(2)再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里人的思念之情,
(3)故答案應為: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雨過山村[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問題:古典詩詞講究煉字,末句中的“閑”字用得好嗎?,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解析:
(1)用得好
(2)閑”字面應為“清閑、閑適”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這個詞的作用。
(3)通過第三句可以看出,這首詩描繪的是婦姑浴蠶的勞動生活情景,事實上沒有一個人閑著,是梔子花“閑著”,用了反襯、擬人的手法,因而答案為: 妙在它不從正面著墨,而從側面落筆,以“梔子花”的“閑”來反襯人們的“忙”,巧作對照,情趣盎然(或: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蠶婦們去后庭中梔子花的閑適自在。)
[題目形式](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2.答題流程
再看賞析詩句的題目。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它們往往在景、情、理、藝(表達技巧)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所以經常被用來設置成考題。根據具體的句子,可四者皆說,也可有所側重。答題時一般要體現下面幾個流程(根
據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
⑴結合詩句或具體詞語作分析,準確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或妙詞效果
⑵明確詩中具體形象,概括形象的特點;
⑶說出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比如,南通卷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根據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
⑴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同時把白雪比喻成飛花;
⑵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⑶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
[題型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后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后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篇五:詩句賞析
出自中唐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后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宋代詩人志南的《絕句》
絕句
作者:僧志南 年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游,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 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系起來。 "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教你如何賞析古詩文】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文賞析04-09
精選經典古詩文賞析05-09
經典的古詩文賞析04-08
古詩文賞析04-08
課外古詩文賞析04-09
《牧童》古詩文賞析04-09
《絕句》古詩文賞析04-08
精選唯美古詩文賞析05-06
《浣溪沙》古詩文賞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