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漫興》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漫興》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鑒賞】
這首絕句是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中的第五首,這組詩創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的成都草堂已建成兩年了。詩人在這一段時期內興之所至而陸續寫下了一組詩,因此叫做“漫興”。而這組絕句的創作手法,亦是屬于“漫興”式的:即信手看拈來、草草點綴而意趣盎然,自成佳篇,如一個精通金石書畫的大手筆,偶然隨意點染小幅花鳥畫,雖然率然成之,而于活潑有趣之中亦見功力之深厚,精力之充沛。
詩中寫的是暮春中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閑居無聊,為戶外關不住的春光所吸引,沿著浣花溪漫步。這里的春江,指的是成都草堂邊上的浣花溪,這一帶風景秀麗宜人,是詩人閑居時
常來的地方。成都草堂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給長期流浪的詩人以棲身之所。詩人這一段時間內大概是一直埋頭在書齋中過著悠哉閑哉的日子,可是這一天到了戶外卻忽然發現時間已是暮春天氣。一年一度的春天,正如這浣花溪水一般在潺潺流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看著這一切,自己身世的年老困頓、一事無成驀上心頭來,怎能不為之腸斷!
這樣想著,一邊扶著藜杖走著,不覺來到了草綠如茵、鮮花怒放的溪邊,他的腳步不知不覺地放慢了,到了后來甚至立住腳,不再前行。為什么呢?下面兩句詩為我們作了解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原來,這樣一幅大自然春光的美麗圖畫而使得我們的詩人忘記了憂愁而為之駐足良久,沉浸在深深的陶醉之中。從“徐”到“立”,詩人在春光中流連不去的狀態宛然可見。三、四兩句乃是就詩人之眼前所見的一幅畫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詩人的感情色彩,柳絮漫天飛舞,何等撩人,桃花鮮紅艷麗多么可愛!春光如許惱人!詩人忍俊不禁,不由得笑著嗔怪柳絮亂飛,實在是太“顛狂”了,而桃花的艷麗顯得很“輕薄”。事實上,柳絮只能“因風起”,“桃花”也只能被水漂去,都是自然物,更無所謂“顛狂”或“輕薄”,可在詩人筆下,卻都成了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生命的,這真是:“以我觀物,故物皆在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人在這時已和大自然深深地融為一體了。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注釋】
(1)漫興:隨性而至,信筆寫來
(2)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3)顛狂:放蕩不羈
【譯文】
都說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盡,怎么會不感到傷感呢?拄著拐杖漫步江頭,站在芳洲上,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古詩《漫興》賞析】相關文章:
絕句漫興·眼見客愁愁不醒古詩賞析12-03
古詩春興賞析04-01
古詩 《春興》的賞析03-31
溪興古詩賞析04-25
《漫興·腸斷春江欲盡頭》古詩鑒賞12-02
辛棄疾《卜算子·漫興》全文賞析04-16
辛棄疾《卜算子漫興》翻譯賞析05-25
辛棄疾《卜算子·漫興》翻譯賞析05-25
卜算子漫古詩賞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