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青溪》閱讀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青溪》閱讀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一:
(1)“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這兩句詩的詩眼是________、________兩個字,運用了________的表現手法。(4分)
(2)請結合全詩景物描寫的特點,賞析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4分)
(3)前人曾點評說“喧”“靜”二字俱極深妙,請具體說說這兩個字的深妙之處。(3分)
(4)這首詩透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樣表現這種情感的?(3分)
參考答案
(1)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賞析能力。詩眼應是句子中的動詞或形容詞,所以“喧”和“靜”很容易被找出來。判斷表現手法時可以根據找出來的這兩個字的特點,即“動靜結合”。
答案 喧 靜 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2)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的鑒賞能力。分析景物特點時要找出詩歌中的意象,如“黃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葦”等,然后把詩歌中描寫景物的詩句用有文采的語言表述出來。
答案 詩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溪流隨山勢蜿蜒,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松林里靜靜流淌,水面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景物描寫靜中有動,自然素淡。詩人有意借青溪來為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恬淡來印證自己的素愿,抒發了他閑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為一體。
(3)“喧”字寫出了溪水流經山間亂石中時水流湍急的狀態,造成了強烈的聲感,是以聲襯靜。“靜”字寫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謐。這一聯中一動一靜,聲色相通,表現了環境的清幽寧靜,極富意境美。(3分)
(4)詩歌表現了作者淡泊恬靜、閑逸超脫的情感。“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詩人借青溪來為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這里融合為一。“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歸隱之意。(3分
二:
注釋
①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愿”。
②言:發語詞,無意義。
思考與練習
⑴解釋詞語:逐: 趣: 澹:
⑵作者在詩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
⑶詩歌中哪兩句對偶最工整?請找出來作簡單分析。
參考答案:
(1)循、沿 同“趨” 安靜
(2)喻自身之素愿安閑。
(3)“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或“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三:
1、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這段路程雖不及百里,卻多姿多彩。“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這兩句寫出了青溪水什么特點?“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這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答:微波蕩漾,清澈澄凈。(2分)對比襯托,溪水穿過亂石時湍急喧鬧,流經松林平地時和緩安靜,色調幽美,安詳。動靜對比,以動襯靜。(2分)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請結合青溪的天然景致,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答:王維借青溪素淡的景致,表達他恬淡(淡泊)的心境,閑逸的情趣。(3分)
賞析:
本詩寫了一條不很有名的溪水,描寫了溪水及周圍的景色,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詩人用清溪的淡泊比照自己的恬靜安閑,將如畫的景色與自己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全詩清淡、自然、素雅,卻韻味深厚。
本詩寫的是山水景色,是王維在藍田南山隱居初期寫的,又叫《過青溪水作》。詩人通過歌頌青溪的寧靜,表明自己喜愛閑適生活的情趣。
前四句總體介紹了青溪。黃花川在今天陜西鳳縣,青溪在今天陜西沔縣,兩地距離不遠。“每逐”表明詩人曾多次順著青溪進入黃花川游玩。山勢的蜿蜒曲折使得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顯得豐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下來的四句,詩人用了“移步換形”的手法,寫了青溪的各種景色。詩人穿行于山間亂石之中時,青溪的水聲喧鬧,一個“喧”字在聲音上形成了很強的震撼力。流過松林平地時,溪水又變得安靜起來,沒有任何聲音。清澈的溪水與兩旁翠綠的松樹相互映襯。
第五、六句,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將詩的意境有聲有色地營造出來。青溪流出松林后,到了一片開闊地,只見荇菜、菱葉浮在水面上,青翠蕩漾;蘆花、葦葉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充滿詩意。這里的“漾漾”形容水動的樣子,“澄澄”形容水靜的樣子,動靜相應,非常生動。
結尾四句表達了詩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談不上秀美絕倫,但為什么這樣吸引人呢?這是因為詩人的心情。詩人將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閑適的心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統一。之后,詩人用了東漢嚴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釣的典故,表明隱居的意愿。
本詩清新雅致,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很自然,詩意無窮。
參考譯文
走進黃花川,我每每追隨青溪的流水。
旅程還不到百里之遙,溪水隨著山路萬轉千回。
它流過山間的亂石,發出喧響轟鳴,流經幽深的松林,又帶著林間青色的寧靜。
菱角和荇菜蕩漾在水上,澄凈中央岸的'蘆葦倒映。
我的心向來淡泊閑靜,何況面對著淡泊如我的青溪。
從此留在這巨石之上吧,我將以垂釣來度我的余生。
簡析
首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閑。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一,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著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是最恰當不過的。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苑咸《酬王維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王右丞集箋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系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擁有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的后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古詩《青溪》閱讀及賞析】相關文章:
《青溪》古詩閱讀及賞析08-08
古詩《青溪》賞析04-08
《青溪》古詩原文及賞析04-29
《桃花溪》《青溪》閱讀練習及答案08-13
古詩-桃花溪賞析03-31
《溪居》 古詩賞析03-30
溪興古詩賞析04-25
《青溪》古詩詞鑒賞11-11
徑溪古詩翻譯賞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