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石壕吏的教學反思
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杜甫的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杜甫風格沉郁頓挫,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著民眾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杜甫是為人民不錯,但杜甫已經看到這樣的疾苦,就《石壕吏》一問,為什么不站出來為老婦人一家求求情呢?諸如此類,問題還有很多。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杜甫是一個官吏,有些時候自己也無能為力,畢竟文學有時候也受政治的影響。況且杜甫只是一個小官,有些時候也沒有話語權。
就這課本人上完后,對自己上的這課還算滿意,對我們這一個偏遠的小鎮來說,學習能夠想象想兵役法之類的問題,還是值得肯定的,但因為學生基礎差,上起課來還是有些吃力。 最后,學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做。他們富有個性化的豐富的生活經驗,奇異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結果,往往超出預想的設計。面對新情況,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資源共
享,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最后由老師來小結,以達共識,實現教學目的。
篇二:石壕吏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石壕吏》教學設計
南網頭中學 鄭滿紅
(一)導入:
“背背上節課學的《春望》”——(溫故知新)。“今天我們來學習與《春望》同一時期的一首長篇古體敘事詩《石壕吏》”。(板書課題)
(二)預習交流
1:結合注釋1介紹故事背景。
2:談預習后的收獲和產生的問題。
強調兩個讀音:老婦出門看、咽的三種讀音。“走”、“已”、“裙”、“前途”、“且”、“雖”、“急”等詞語的意思。 3:一生讀課文互評,教師點撥古體詩的停頓、節奏。
再指生讀。 強調感情基調。
師范讀。——自由讀。——指生讀——齊讀
4:疏通文意。
(三)品讀探究:
1:明確作者投宿的時間地點和發生的事件,體會從中反映出的社會的動蕩不安。
2:分析老翁、老婦、官吏、杜甫的形象特點,從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反映出來的問題,品味作者的思想傾向。重點分析致詞的內容,分層,概括層意。想象老嫗說這些話的用意,結合插圖想象官吏會說些什么。同桌配合補充吏呼的內容,并在班內說一說。
從分析杜甫的沉默入手,結合其身份、背景,分析他的復雜的思想感情。這一綜合性的問題可小組討論解決。
(四)研討(出示思考題)
題目是《石壕吏》但卻用大量篇幅寫老嫗,只對官吏簡單敘述是否不妥?體會作者語言特點。(小組合作交流)
(五)全課總結:
(六)練習:練習背誦
(七)作業:
改寫石壕吏一文。
附:板書
石壕吏
時間 地點 事件
(暮) (村) (有吏夜捉人 )——社會動蕩 不得安寧 老翁:逾墻走 睡臥不寧
官吏:呼 一何怒 兇暴蠻橫 不可一世
老婦:啼 一何苦 值得同情 勇挑重擔
杜甫:沉默 關心時局 同情百姓
教學反思:
通過上面的教學環節,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問題:
1、教師在集備過程中,對每個研討問題,教師要多預設幾個問題,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怎樣來思考?會從哪些方面考慮?會出現哪些理解的偏差?哪些需要做詳盡的點撥?
2、老師在關注學生展講知識點的同時,也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火花,并創設情境,讓學生的思緒進行碰撞,進行辯論。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教師強迫式,讓學生內心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成為有效課堂。
3、教師評價性的語言要及時、適當、有效,富有鼓勵性。只有教師積極的評價語言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驗成功與快樂!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個學生發現一個問題并提出來,比解決十個問題都重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能力,這樣才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篇三:《石壕吏》教學反思
《石壕吏》教學反思
《石壕吏》是一首古體詩,篇幅較長,學生先自行解決詩歌重難點字詞的翻譯,了解詩歌大致講了詩人暮投石壕村、目睹衙役捉人這樣一件事,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對人們遭受的戰亂表示強烈的不滿。
優點:
1、教態自然大方,講練到位;
2、教師聲音洪亮,語言清晰,板書工整,條理清晰;
3、整節課思路清晰,有講又練、有自學。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重
心,老師把我比較到位。
建議:
課堂缺少互動,學生參與度不高,注意把控課堂,加強小組之間
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氣氛。
篇四:《石壕吏》教學反思
《石壕吏》教學反思
《石壕吏》教學反思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文言文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篇名作,此文寫于“安史之亂”前期,此時,詩人已到中年,他親眼目睹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書寫此文,借以揭露了官吏的殘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人物對話的分析,明確中心,理解主題,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世界。教學過程中,我著重采用朗讀法、討論法、表演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在教學中,我首先展示了一組“伊拉克戰爭新聞圖片”,整個圖片不僅展示了人民的苦難,而且展示了美國所耗費了巨額資金和傷亡人數,讓同學們聯想到古代的冷兵器時代下戰爭的慘烈,勞動人民的凄慘狀況,從而為教學的展開奠定感情基礎,
語文教學,我們要幫助學生了解文學常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我在解題這一環節中,把“官”和“吏”進行了區分,讓學生認識到文中的“捕吏”也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對這一反面形象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在突破重難點時,我們以“讀”和“議”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準確把握全文,然后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從而喚醒同學對和平的期盼。在作業部分,著重放在寫作上,讓學生通過想象,加入多種描寫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教學中,本打算進行現場小品展演,以課本劇的形式來結束整節課的內容,但由于在自主研討這一環節中使用的時間過長,最后略顯倉促。
通過這節教學,我覺著有美中不足之處。語文課應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應該在文章中挖出新意,語文課堂更應該與時俱進。所以,我對這節課的后半部分重新構思,加入“閱兵”的相關內容,讓學生珍惜現在的和平時代,更要認識到“國家強大的必要性”,從而明確自己的重任,最后用“少年中國說“的一段經典誦讀來結束全文,才能真正實現這篇文章的價值。
篇五:石壕吏教學設計及反思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石壕吏》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
情的寫作方法。
2. 揭露官吏的橫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難
(二)能力目標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礎上自讀“三吏”“三別”。
2 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三)情感目標
1.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悲天憫人之心。
2.認識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石壕吏》中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婦的訴說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
無可奈何自請服役。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l.投影片:①文學常識 ②隨堂練習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l.學習《石壕吏》一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內背誦這首詩。
(二)整體感知
l.作者及詩的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
亂后的故鄉。可是不到兩個月,形勢發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洛陽一帶又騷動起來。詩
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
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
和情節生動而流傳得最廣。
2.教師范讀此詩。
(三)教學過程
1.講解該詩體裁:五言古風。
2.生字、詞的掌握。
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異義):跑。行:走。
呼:大聲吆喝。怒:兇狠。啼:啼哭。苦:痛苦。鄴(yè)戍(shù)戌(xū)戊(wù)存者且偷生,死者
長已矣:活著的不過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就永遠完結了。存者,活著的,生存的人。且,暫且。已,動詞
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更,再也。嫗(yù)雖:即使,雖然。衰:衰弱、衰微。備:準備。炊:燒火做
飯。 泣:小聲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
3.疏通文意,指導學生口譯詩歌,并分析。
①故事開始:第一自然段,點明時間、地點,官吏在晚上出來抓人當兵揭開了故事的序幕,老頭警覺地越
墻而逃,老婦出門應付。深刻揭示戰禍之中人民不得安寧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開: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態呼,老婦的苦啼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
步步展示出來。明確一點,差役絕不是靜聽老婦訴說,而是不斷怒呼咆哮,并沒有同情她,因為如不是差
役追問不放,老婦不至于被逼到自請赴役。從老婦的哭訴中也可見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
三男已死亡,可見戰爭之慘烈,寡兒媳衣不蔽體可知其貧困。
③故事的結局:第四自然段,老婦被捉,兒媳婦抽泣,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徹夜未眠。凄苦、悲
憤,盡在不言中。
控訴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慘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總結、擴展
1.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中,“三吏”、“三別”描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詩人的心與受苦受
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于人們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會有
啟發。控訴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慘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布置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
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反思一:從多個角度設想,從課文的整體考慮,才能讓學生置身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把握作者的寫作情感
反思二: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抓住學生心里,感知學生心里,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之中,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內涵。
【古詩石壕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石壕吏》古詩賞析05-01
語文《石壕吏》教學反思01-10
《石壕吏》古詩原文及賞析03-23
石壕吏04-05
石壕吏11-12
《石壕吏》教學設計10-20
經典古詩詞《石壕吏》賞析03-07
改寫《石壕吏》11-16
改寫《石壕吏》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