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塞》古詩欣賞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齡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世界軍事史中有關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簡介并不多,然而僅有的資料上記述的內容卻十分具有傳奇色彩,主要原因在于,他執政時期,進行了世界上有史以來的最早的大規模、系統化的軍事改革,這在世界軍事史上,無疑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公元前745年,提格拉·帕拉薩三世成為亞述帝國的統治者,從此,轟鳴的戰車踏遍西亞北非,一段充滿驚濤駭浪的歷史就此揭開了序幕。在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簡介中,戰爭幾乎貫穿了他的整個執政生涯。數年間,他屢次發動對外戰爭,打敗了亞述多年的勁敵烏拉爾圖,征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繼而吞并了古老的巴比倫,建立起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政權,并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軍事改革,將軍隊分成若干個專門兵種,從而進一步提高軍隊的戰斗力,繼續走上征服一個又一個威脅自己統治的鄰國的征戰之路。在尚武精神的鼓舞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與鄰國展開了漫長而激烈的角逐,其勢力范圍一度延伸至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亞述帝國也因此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曠世帝國。戰爭過后,接踵而來的是統治征服地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在歷經征服地人民一次次激烈的反抗之后,提格拉·帕拉薩三世開始反思其執政前期血腥暴政的危害,為了消弭征服地百姓的仇恨,他采取了一系列執政措施,并創立了一套加強民族融合的統治方法,這亦成為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簡介中值得稱頌的主要政績之一。
古往今來,眾多歷史學家提到對三千多年前執政的西亞亞述帝國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的歷史評價,多半會稱其為一位“英明果敢的暴君”,由此可見,在“武治天下”方面,這位西方國度的領導人與中國古代誅滅六國的秦始皇頗有異曲同工而之妙,因而注定要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關于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的歷史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從有限的資料考證,提格拉·帕拉薩三世出身于行伍之中,在內亂中逐漸掌握軍權和政權,并于公元前745年一舉奪得了王位,成為亞述帝國的最高領袖。在他執政期間,曾多次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通過一次又一次與鄰國的交戰不斷擴大勢力范圍,鐵蹄所到之處,西亞諸國人民無不血流成河。為了鞏固政權,有效遏制征服地的反抗現象,提格拉·帕拉薩三世曾對征服地進行過野蠻的“三光政策”,大規模屠殺當地平民,因而有關其殘忍暴虐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然而對于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的歷史評價,也并不是一句“暴君”那么簡單,作為杰出的軍事家,他也為推動世界軍事史的發展做出過杰出的貢獻。比如在長期征戰的歲月中,他總結出一套規范部隊建制,便于軍事化管理的重要體系,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的軍改政策包括建立系統的軍事管理部門和細分不同的兵種,這場堪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改革作為寶貴的軍事資料被載入史冊,也令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的歷史評價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