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望岳翻譯
望岳,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該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望岳翻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
⑵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⑶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⑷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蕩胸:心胸搖蕩。曾:同“層”,重疊。
⑹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 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壯偉。 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政治抱負。“會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名家評價
宋·范溫《潛溪詩眼》:《望岳》詩云“齊魯青未了”,《洞庭》詩云“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語既高妙有力,而言東岳與洞庭之大,無過于此。后來文士極力道之,終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岳》第二句如此,故先云“岱宗夫如何”……無第二句,而云“岱宗夫如何”,雖曰亂道可也。
明·高棅《唐詩品匯》:起句之超然者也。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頃見岱宗詩賦六本,讀之既盡,為區檢討用儒言曰:“總不如一句。”檢討請之。曰:“齊魯青未了。”
明·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
明·鐘惺《唐詩歸》:三字得“望”之神(首句)。險奧(“蕩胸”二句)。定用望岳語景作結,便弱便淺(末句)。此詩妙在起,后六句不稱。如此結,自難乎其稱,又今設身為作者想之。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齊魯青未了”五字雄蓋一世。“青未了”語好,“夫如何”跌蕩,非湊句也。“蕩胸”語,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見其趣;對下句苦。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記,千言不了,被老杜數語說盡。只言片語,說得泰岳色氣凜然,為萬古開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膽。
明·王嗣奭《杜臆》:“齊魯青未了”、“蕩胸生云”、“決眥入鳥”,皆望見岱岳之高大,揣摹想象而得之,故首用“夫如何”,正想象光景,三字直管到“入歸鳥”,此詩中大開合也。······集中《望岳》詩三見,獨此辭愈少,力愈大,直與泰岱爭衡。詩垂近千年,未有賞識者。余初亦嫌“蕩胸”一聯為累句,今始知其奇。鐘伯敬乃謂:“此詩妙在起,后六句不稱。”猶然俗人之見也,又謂:“定用望岳語作結,便弱便淺。”請問將用何語作結耶?
清·金圣嘆《杜詩解》:“岳”字已難著語,“望”字何處下筆?試想先生當日有題無詩時,何等慘淡經營!一字未落,卻已使讀者胸中、眼中隱隱隆隆具有“岳”字、“望”字。蓋此題非此三字(“夫如何”)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題,亦用不著也。······此起二語,皆神助之句(首句)。凡歷二國,尚不盡其青,寫“岳”奇絕,寫“望”又奇絕。五字何曾一字是“岳”?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設,恰是“望岳”二字(“齊魯”句)。二句寫“岳”。“岳”是造化間氣所特鐘,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見其胸中咄咄!“割昏曉”者,猶《史記》云:“日月所相隱辟為光明”也。一句寫其從地發來,一句寫其到天始盡,只十字寫“岳”遂盡(“造化”二句)。翻“望”字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為“眾山”字,益奇也。如此作結,真有力如虎(末二句)。
清·黃周星《唐詩快》:只此五字,可以小天下矣,何小儒存乎見少也(首二句)。“割”字奇(“陰陽”句)。“入”字又奇,然“割”字人尚能用,“入”字人不能用(“決眥”句)。
清·張培仁《古歡堂集雜著》:余問聰山;老杜《望岳》詩“夫如何”、“青未了”六字,畢竟作何解?曰:子美一生,唯中年諸詩靜練有神,晚則頹放。此乃少時有意造奇,非其至者。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詩用四層寫意:首聯遠望之色,次聯近望之勢,三聯細望之景,末聯極望之情。上六實敘,下二虛摹。少陵以前,題詠泰山者,有謝靈運、李白之詩,謝詩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卻平淺;李詩有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復。此詩遒勁峭刻,可以俯視二家矣。《龍門》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諧,蓋古詩之對偶者。而其氣骨崢嶸,體勢雄渾,能直駕齊、梁之上。盧世曰:公初登東岳,似稍緊窄,然而曠甚。后望南岳,似稍錯雜,然而肅甚。固不必登峰造極,而兩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詩學纂聞》:起輕佻失體。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齊魯青未了”五字,已盡太山。
清·汪師韓《讀杜心解》:公望岳詩凡三首,此望東岳也。越境連綿,蒼峰不斷,寫岳勢只“青未了”三字,勝人千百矣。“鐘神秀”,在岳勢前推出;“割昏曉”,就岳勢上顯出。“蕩胸”、“決眥”,明逗“望”字。未聯則以將來之凌眺,剔現在之遙觀,是透過一層收也。······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清·楊倫《杜詩鏡銓》:“蕩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見其趣。“割”字奇險(“陰陽”句)。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四十字氣勢,欲與岱岳爭雄。
清·延君壽《老生常談》:予嘗謂:讀《北征》詩與荊公《上仁宗書》,唐、宋有大文章,后人斂衽低首,推讓不遑,不敢復言文字矣。此言出,人必謂震其長篇大作耳。不知“齊魯青未了”才五字,《讀孟嘗君傳》才數行,后人越發不能。古人手段,縱則長河落天,收則靈珠在握,神龍九霄,不得以大小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望岳》一題,若入他人手,不知作多少語,少陵只以四韻了之,彌見簡勁。“齊魯青未了”五字,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此十字氣象旁魄,與岱宗相稱(“造化”二句)。奇情寫望岳之神(“蕩胸”二句)。抱負不凡。邵子湘曰:語語奇警(末二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詩望岳翻譯】相關文章:
古詩望岳的翻譯03-31
《望岳》古詩賞析翻譯01-16
古詩望岳杜甫的翻譯03-30
杜甫古詩《望岳》03-27
求古詩望岳賞析05-22
杜甫《望岳》古詩賞析04-16
勵志古詩望岳》賞析04-03
杜甫古詩《望岳》賞析08-20
關于望岳原文及翻譯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