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古詩課件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課件,無論哪種類型的課件,都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課件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古詩課件,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古詩課件 1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人的代表作品。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優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培養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系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1、全面領會并用恰當的語言準確概括詩詞意境及所用的藝術手法。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詩意點與主問題】
讓學生在閱讀中將詩詞的情感體驗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豐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建構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蘊。
【教學策略與手段】
涵詠、賞讀、點撥、講析相結合。
【課前準備】PPT
【教學流程】
導入語設計:
走進古典詩歌,就是走進了一個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詩歌的清芬中,我們的前人會從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中立起,踏著秦磚漢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飄飄地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古典作品的解讀和鑒賞總是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在我們眼中,古詩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堅果,雖然我們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兒是有營養的,但我們卻無法突破那堅硬的語言外殼。詩歌鑒賞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難么? 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們以《山居秋暝》為例一起作個探討。
鑒賞韻律,感悟詩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小學古詩課件 2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9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更”,誰認識這個字?“更”是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你能用它組詞嗎?(三更、五更)在這樣的夜里,我們能做些什么事呢?讓我們聽聽唐朝大詩人顏真卿是怎么說的吧!
2、板書“學”,誰來讀讀這個字?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誰知道“勸學”是什么意思?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勸學詩,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解題
二、學習古詩
1、范讀古詩(配樂)
2、解題,介紹作者
3、自由練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把要認的字下面畫△,在會寫的字下面畫○。
4、再讀課文,感悟到想象一幅畫面:一個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秉燭學習的場景。
5、指導朗讀。領讀(配樂)
6、指名讀,領讀、分組讀、齊讀。
7、積累詞語:勤奮、首先、后悔、勸告、遲早、讀書、珍惜等。
三、學習生字
1、認讀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組詞(卡片)
2、了解“首”的字理演變過程。(演示)
3、用各種方法識字,讓學生講一講
4、在識字的過程中強調“發”的讀音
5、指導書寫
“勸”注意變化,同時觀察“左小右大”
“遲”提醒學生注意捺變成點
6、積累有關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名句
①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②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③一日無再晨,歲月不待人。
四、總結
通過學習,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從現在開始,堅持到底。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書寫生字
教學反思:
上周語文課教學《勸學》后,深刻反思,通過教學雖然在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對本節課的教學,回憶起來感到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現做一下總結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克服。
教學本節課在備課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對人物的介紹,詳細準確。在引入課題時設計的三種方法,最后采用激趣導入法。同時本節課能注意讓學生積累好的詞句。例如:教學指導講解詩意之后,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出示了格言警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所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礪,歲月不待人。)
但是發現存在著許多不足,例如,課堂講的多,對詩意理解講得過細,耽誤了時間。指導朗讀,練習朗讀時間也多,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教學為主,造成時間緊張,指導寫字時時間太短。
分析原因感覺在指導學習方法,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方面還要加強指導,培養學生利用好的方法,有利于教學任務的按時完成。
為此,今后我要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循序漸進,耐心指導培養,保證教學任務的勝利完成。
小學古詩課件 3
一、學習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第二學段(3—4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二、古詩教學的誤區
1、一是傾盆大雨式的背誦;
2、是填鴨注入式的串講。為了節省時間,教師一講到底,學生沒有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
3、是囫圇吞棗式的翻譯。
4、以復述大意、歸納主題、概括表達方法為其詩歌教學(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教學也大抵如此)不變的路數,把本應充盈著激情、陶醉和愉悅的詩歌鑒賞,弄得干巴巴,冷冰冰,了無生氣,毫無詩意。
5、文本解讀膚淺鄙陋
著名學者 王尚文先生認為:“文本的空白包括語義、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這些空白是老師設計提問引發思考.發現落差達成理解的關鍵之處。”老師如果忽視詩歌文本中的 “空白”,僅依一家之解乃至個人之見教學,就會“誤讀”甚至“歪解”,就會讓文本的解讀膚淺鄙陋,造成詩歌教學的“浮光掠影”現象。
6、是信口開河式的問答
教學思路機械陳舊有的老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采用所謂的“問題教學”思路.用一個個繁瑣的問題將如詩如畫的文本進行肢解.喪失了詩歌教學的審美性。正如王家新教授指出:“詩歌教學普遍缺乏一種語文本位、文學本位意識.過于注重于詩的思想意義.甚至把詩歌課變成了思想教育課。要注重從審美層面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真正把詩歌當做詩歌來教.讓教學回歸詩歌本身。”機械解讀詩歌文本,只能讓學生遠離詩歌、遠離文學、遠離語文。
7、常見古詩教學套路
常見的詩歌教學模式“解讀字詞含義——理解詩句大意——詩歌白話化——總結詩歌思想”,詩歌教學沒有美感可談,無法激發學生興趣,沒有與學生產生共鳴,只是為了考試而學。
三、詩歌教學的方法
(一)好的導入,等于成功的一半。
導入課題時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了解背景,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對于詩歌中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只要與詩歌所寫的內容有關系,也應讓學生有一個大概了解。詩歌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或者映照在情緒的流波里,是詩人自己獨特的情感宣泄。學習詩歌絕不能脫離作者與時代去憑空解讀作品本身,否則很有可能對詩歌原意的理解造成誤差。因此,教師在教授一首詩歌之前,首先應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培養他們初步的搜集信息、辨別信息、整合信息和梳理信息的能力。上課時,教師可采用學生匯報信息、教師補充資料的方式來“知人論世”,包括作者的情感、身世、寫作風格等;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性、風俗環境、政治因素等。
(三)通讀全詩,掃清障礙。
1、第一步是解決詩歌中的生字詞。
2、第二步是朗讀全詩。讓學生嘗試準確并且流利地朗讀全文詩,做到不漏字、不錯字。
3、教學古體詩。教師要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
可以讓學生提出不能理解的詞或字,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字的含義;了解有些詞古今意思的不同及詞序的不同,懂得古今漢語的變化,避免望文生義。如:杜牧《山行》中的“坐”、“寒山”、“出處”、“紅于”這些字詞,“停車坐愛楓林晚”。這些字句。都是需要給學生講解清楚的只有講清了這些字、詞、句,學生才能很好地理解全詩所描述的深秋季節詩人乘車觀賞楓林晚景的基本內容。
(四)讀、品、想象感受詩詞之美。
1、品詞析句,感知詩詞意美。
詩歌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理解詩的精妙之處。因此,教師應該大膽放手,鼓勵學生探究。抓住詩中關鍵的詞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從而深刻地理解詩的意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那樣,不能用吹、來、到來代替。因為“綠”字不僅傳神的寫出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還寫出了春天的色彩。再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那樣,不好用“推”來代替,因為在那月光皎潔、夜深人靜的環境中,忽然聽到幾下“梆梆”的敲門聲,以動襯靜,就更顯出寺院的深幽沉寂。如果用“推”字就顯不出這許多好處來。所以說,在詩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心品味詩句中字詞。
2、反復朗讀,體驗詩之美。
由于詩歌語言具有音樂美的特點。特別是我國古代詩詞形式整齊、句式固定,讀起來很有節奏感。“三分詩七分讀”,誦讀得好,讓靜止的詩詞活起來,就可使我們進入一種可聞、可見、可感的意境里去。
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指導學生根據詩歌的語言特點把握正確的停頓,讀出節奏、語調。其次要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如配樂朗誦、教師范讀、男女生交叉讀、學生自由朗讀等。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充滿感情.讀出詩詞的韻律和節奏,讀出意境來。洪鎮濤先生曾說:“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的要領。”吟誦。是朗讀的最高境界,有韻味。有情境。只有把節奏韻律全讀出來.才能體會詩歌的音樂之美.感受詩歌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學生進行朗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加強必要的方法指導:朗讀前,要渲染氣氛,激發情感,以引起共鳴;同時,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注意節奏、聲調、停頓、強弱,要讀出自己的感情,將詩的感情轉化為藝術感染力。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身臨其境的體會詩的意境
豐富的想象力是理解領悟詩歌意境的重要因素,只有打開孩子們思維的大門,才能理解一首首富有情趣的詩歌。我們知道詩歌是詩人憑借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想象,使詩情畫意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這樣,才能使學生領略到詩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從而促進想象力的發展。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要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恢弘的畫面,領會詩人豪放、曠達的胸懷和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教學時,當學生頭腦中浮現一幅漫天皆白的雪景圖,引導學生去想象風大雪厚,荒冷寂靜的江中,這位老漁翁卻在大風雪中蓑衣斗笠,獨釣寒江之上。去體會作者借這一鮮明的形象表達不屈的意志和抗爭精神。在引導學生的想象中,還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作用,讓詩中的形、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這樣可以將學生帶人詩中所描繪的境界去,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詩歌教學效果。
例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制作出flash動畫,一只小船載著作者,快速行駛在萬重山的長江上,動畫中配以猿聲,這樣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令人遐想的情境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詩歌描繪的優美空間。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想象在詩歌教學中起著靈魂的作用豐富的想象、聯想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馳騁想象的風帆,擴展思維去開拓最美的意境。
4、識圖補充法。
小語誨馱多半配有彩圖.利用彩固有教促進詩歌教學.是較好柏選徑 識圖是直觀教學.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丹別指導認識彩田上的景物}二是講求順序性和連貫性.不能東拉西扯,東拼西湊。補充+指在彩圖上沒有表達出來的詩歌中的文字.再通過抽象的語言變流加 教學 從而讓學生細致、壘面、探^理解領會其思想內容。
倒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小語第十冊)一詩.首先是指導學生分別有序連貫認識彩圖上的景物“黃鶴樓 、“黃鶴樓腳下的不同人物”、“煙花”、 孤帆 、 遠影”、“碧空”、
“長江”. 天際”,然后補充課本圖上沒有的字詞“之”、 廣陵 、“下 、“揚州”.“盡”.“唯 。通過指導直觀識圈.學生初步理解鍰會丁詩馱的基本思想內容,再加以補充教學,學生就能全面耀^理解領會詩馱的思想內容.
5、拓展延伸,重建詩歌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里尤為重要 ~審美是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它讓對象保持它的自由和無限。”詩歌教學中的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也要體現出這樣的特點。詩歌只是提供了一個較為模糊的、概括的總體形式框架.學生只有通過主體性的參與.填補圖式結構中的空白。把不確定的意象確定下來.才能重建起具體的意象體系。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領會詩意的基礎上去說、去寫。例如:陳吭《一字歌》杜甫《春夜喜雨》
小學古詩課件 4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5個字。正確讀出碧玉、妝成、裁出、剪刀“4個詞語。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通過想象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歌的意境,想象古詩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雖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總讓我們揮之不去,請看:(出示春景圖)看了這美麗的春色,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春天嗎?你最喜歡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看老師寫(1板書詩題)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
2釋題
師:誰來讀課題?齊讀課題,
(1)學習詠(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識憶字形)
(2)理解詠
師:詠字是口字旁,那么詠就是(生嘗試說:歌唱、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生說歌唱、贊美柳樹)
師:我們來讀讀課題。(齊讀)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
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讓我們在詩中尋找吧!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自由讀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分行讀(四人一人一句,開火車讀)
(3)了解似的兩種讀音
(4)學習絳:正音、識憶字形、理解絳的意思(絳是絞絲旁,那么就是與絲織有關,那絳的意思就是)生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看注釋是讀懂古詩最好的方法。讀綠絲絳理解綠絲絳(出示實物)
(5)下面我們來讀讀古詩,看誰讀得正確通順。齊讀古詩
2讀出節奏,
聽了你們讀,老師也想讀
聽出了老師與你們讀得有什么不同嗎?
(有節奏)讀的有高有低叫韻律,有快有慢叫節奏
好,請你們也用這種節奏讀一讀自由讀
指名讀1中1好、帶讀齊讀古詩。這次老師聽出來了,有點像古人讀詩了。
三理解詩意,品讀詩句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來。你讀完《詠柳》這首詩,如果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柳樹,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師:請大家輕輕地讀,看看注釋、看看插圖、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從詩中的哪個詞或那句話讀出了柳樹的美?
1學習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出示一二句),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的哪個詞讀出了柳樹的美?
預設:
生:我從碧玉(板書碧玉,解釋碧玉就是綠色的玉)讀出柳樹很綠。
師:哦,柳樹是那樣的綠就像是被(碧玉裝扮成的一樣)。齊讀:(第一句)還讀懂了那個詞?
生:我從綠絲絳(板書絲絳)知道柳條像綠絲帶一樣漂亮。(出示實物)
師:當千萬條柳條垂下來就像綠色的絲帶一樣柔美。齊讀(第二句)
(b)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讀1、2)
(2)創設情景讀
師:早春二月,春風拂面,柳樹展現她迷人的風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樹倒映水中,柳樹翠綠翠綠的,長長的柳條隨風飄舞。(課件出示垂柳圖)你們看柳樹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剛剛我們知道碧玉是指綠色的玉,但還有另一層意思,想知道嗎?老師告訴你們: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輕美貌的女子。這里用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形容什么?如果說柳樹像美女,那倒垂下來的柳條又像什么呢?(少女的頭發)看到這樣的柳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們就美美得讀吧?
個別讀、齊讀。師相機指導。
2學習三四句
(1)多美的柳樹啊!詩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師讀(出示第三、四句),誰來讀?你讀懂了哪句?
預設:
生:我讀懂了“二月春風似剪刀”就是說二月春風像一把剪刀。
師:它剪出了什么?對,裁剪出細細的柳葉。
(2)品味“裁”
a出示柳葉圖,問這是怎樣的柳葉啊?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精美、可愛、嫩綠)
b這精美、可愛的柳葉是春風裁出來的,(板書裁生看老師寫,注意筆順)裁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用裁呢?如學生有困難,可引導學生用裁組詞(裁縫),裁縫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來嗎?
師:春風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師裁出了這樣美的柳葉,這是怎樣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個剪字怎能代替!
(3)了解修辭方法
再讀詩,看看有什么發現?(你真會發現)
預設:生上一句是問,下面是回答。
師哪一句是問?(不知細葉誰裁出)誰來問問?個別讀、齊讀。
師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僅是回答嗎?更是詠嘆春風的神奇啊!。在這句中有個似,這似就是(像)的意思。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樣一比,寫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男女生合作讀)
3師生合作讀詩
師:老師描述,同學們讀相關的詩句,可不要讀錯喲。
迎著徐徐的春風,詩人信步來到小河邊,看到柳樹翠綠翠綠的像碧玉裝扮成的一樣,無數柳枝垂下來像綠絲絳一樣柔美,詩人不禁吟誦——--詩人來到柳樹下看到精美纖細的柳葉,驚喜萬分,不禁自問——,哦,原來是春風這把剪刀裁剪出來的呀,詩人贊嘆道—
4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嗎?對著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說好了嗎?帶著你的理解,我們再來讀一讀。
四想象畫面
師: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配樂朗誦),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樹,垂掛著無數根細長而柔軟的枝條。
師:你只看到了翠綠翠綠的柳樹,垂下長長的枝條隨風飄舞嗎?再想想,在這美麗的春天,(柳樹旁、山腳下、花園里、小河邊)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這些美景都是春風裁剪出來的,詩人只是在贊美春風嗎?還是在贊美春天,大自然
師:是啊!春風一吹,給我們帶來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板書春風------春天——大自然)
五鏈接詩句
師: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讓小草發芽生長,柳樹那長長的枝條隨風飄舞,還在撫摸著堤岸呢(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那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沒有長成樹蔭呢?(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這樣美的春景吸引了黃鸝在枝頭間唧唧喳喳的叫著,白鷺也展翅高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師: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大自然的美景無處不在,還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春江水,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六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師: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圖,這是誰?他正在做什么?讓我們跟著詩人一起來贊美的春天柳樹吧!指名讀:小詩人你來贊美吧!賀知章你來贊美吧!齊讀:小詩人們,大家一起來吧!(課件出書詩和圖)
讀得這么好,能背出來嗎?我們一起來試試。齊背(配樂)
七小練筆
在詩人賀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樹,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請寫一寫。
師:老師也寫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綠碧綠的,像一塊塊無暇(xiá)的翡(fěi)翠。
(是什么)(怎么樣)(像什么)
孩子們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鳥)拿起筆寫一寫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總結:是啊,春天是生機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們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讓我們再一次吟誦《詠柳》齊背古詩。描寫大自然美景的詩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外去收集收集,積累下來,好嗎?
板書
詠柳
碧玉裁
絲絳
春風——春天——大自然
小學古詩課件 5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 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 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小學古詩課件 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用具】
PPT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
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
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小學古詩課件 7
設計思路: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寫了詩人行走在深秋時節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學時將多媒體課件與古詩巧妙融合,使課堂充滿靈動的氣韻和優美的意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讀中品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獨特體驗,關注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課要求會寫的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詩句。
3.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欣賞圖畫,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有四季,分別是哪四個季節呢?(學生回答)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說: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楓葉、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圖片)因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
2、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屏幕上的動畫,猜一猜這是哪個季節呢?這幅優美的畫描繪的是哪首詩?(學生回答)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動畫)。大家都猜得很準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秋天的經典之作——《山行》 。
3、理解題目,了解詩人。
師:誰能說說“山行”是什么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4、資料展示:詩人簡介。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
2、你們有沒有不認識的字呢?下面老師來考一考大家。
出示“徑、斜、楓、霜”4個生字,指名認讀,幫助正音。全班齊讀。哪位同學來給這些生字找個好朋友,組個詞?
3、指名讀詩,注意讀出節奏,師評價。
4、指導全班齊讀古詩。(提醒:讀古詩時語速要放慢,注意句內停頓。)師讀一句,學生跟讀。 5、請大家再次自由朗讀,讀出節奏感。然后分別請女生、男生比賽讀古詩。
三、朗讀古詩,品味詩境,體會詩情
1、詩畫結合,品讀一、二句:
(1)讀著優美的詩歌,我們和詩人杜牧一起欣賞著秋天的景色。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一二句。
(2)你們從中看到了什么樣的美麗景色?(寒山、石徑……)
(3)寒山是什么樣的山?為什么覺得寒山美呢?
我們經常說,距離產生美。那么,從遠處看,寒山是什么樣的?大家做一個比較了再回答:什么東西矮矮的、短短的,讓人感覺丑丑的。
寒山,讓人感覺。
(4)復習《七律·長征》中描寫山的詩句。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5)理解“徑、斜”的意思。(展示PPT:石徑圖片)
(6)除了寒山、石徑,詩中還有什么景色讓你感覺到非常美?(白云)
“白云生處”的云是怎樣的?(什么顏色的?云是厚厚的還是薄薄的?)
云在空中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我們用一個成語怎么說?(若有若無。)
(7)在這若有若無的白云生處還有什么呀?(隱隱約約的人家。)
(8)大家欣賞著如此動人的景色,你會怎么來讀這句詩呢?(指名讀一二句)
學生有感情練習朗讀。
(9)學生說說一二句詩意。
2、詩畫結合,品讀三,四句。
(1)前面一二句寫的是遠處的景色,接著詩人杜牧把筆鋒一轉,由遠到近,他又寫
了什么呢?(學生齊讀三四句。)
(2)詩人原本是坐在車上欣賞著深秋時節的美景,可這會兒詩人卻停下車來了,為
什么呢?用詩句怎么說?(停車坐愛楓林晚。)
①“坐”是什么意思?
②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情感?(“愛”。)
③老師依次問“愛”、“晚”的意思,學生自由發言。 ④學生說說第三句詩的意思。
(3)詩人在這些景物中,最喜歡哪種景物呢?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①老師依次問“霜葉”、“于”、“紅于”的意思,學生思考。
②學生說說第四句詩的意思。
(4)請大家思考一下:美麗的景物這么多,為什么他獨獨最愛楓林的霜葉?
詩人拿霜葉和二月花作(比較),我們來比較一下。
①對比:“霜葉”是深秋時的`楓葉,二月花是春天的鮮花。從氣候來看,深秋的氣溫降低,春天的氣溫回升,這說明楓林霜葉所處的環境比二月花要……? ②提問引出楓葉精神:可是,被秋霜打過的、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楓葉卻比溫暖的春天中盛開的鮮花還要紅艷,這說明楓葉具有怎樣的精神??(楓葉具有不畏嚴寒的精神。)
(5)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
(因為“紅如”不過是說霜葉和二月花一樣紅,而“紅于”是說霜葉比二月花還要
紅,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更經得起風霜考驗。)
(6)那么,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這首詩呢?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更深層次地說,《山行》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
引領學生有感情地吟誦詩句。兩個大組賽讀古詩。
四、古詩新唱,拓展閱讀
1、大家喜歡唱歌嗎?古詩也是可以編成歌曲的,下面讓我們跟隨動畫視頻一起唱一唱《山行》吧!
2、其實以前也有很多詩人寫過秋天的景色,大家比較一下,和詩人杜牧寫的有什么不同?PPT展示:
①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戰國·宋玉《九辯》。)
本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肅殺氣氛多么令人悲傷啊!蕭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敗景象。
②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③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以前的詩人常常把秋天寫得很凄涼蕭條,流露出消極傷感的情緒。而詩人杜牧卻把深秋的景色寫得(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傷感之情。)
3、也有一位詩人和杜牧一樣,一反常調,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PPT展示:秋詞唐代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人杜牧和劉禹錫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希望同學們也留心觀察生活,能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4、其實,一切詩境皆心境。不管是以前的詩人寫的凄涼的秋天還是杜牧寫的充滿生氣的秋天,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詩人當時的情感。
5、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山行》 。
總結:希望大家以后有機會去外面旅游時,如果欣賞到楓林的美景,能吟誦出詩人杜牧的詩句,或者在心中默念自己即興創作的詩,唱一唱也行,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葉子都掉地上了,有啥好看的呀!”剛才給大家開了一個玩笑,古詩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希望學習古詩可以陶冶你們的情操,豐富你們的想象,提高你們的素養!
五、作業
想象《山行》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象,并把它畫出來。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
霜葉
(呈現景色的圖片)
小學古詩課件 8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二十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中“我來試一試”。
4、理解詩句的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春節家人年飯的照片,生字、詞卡片;過年時家中門上的'對聯和一些有趣的春聯。
課型:
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那時的熱鬧,那時的親人相聚,那時火紅的對聯?
(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看書上的插圖,看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生字游戲――教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教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教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預設: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教師: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指生朗讀全詩。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詩的意思)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4)有時,用不同的語氣,(比如反問、感嘆的語氣)能夠加強我們說話的語氣,更加強烈的表達過年的喜慶。誰能試試把這兩句――“千戶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說一說?
預設學生說話―――(感嘆句)(比喻句)(反問句)等。
注意激發學生個性的感受,把學生生活中過年的景象予以再現。
重點點撥――教師:“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個“總”字,把春節這一民族傳統文化生動的表現出來。來,把你們家中的春聯,還有你比較喜歡的春聯展示展示,看看這個“總”字,有著什么樣的含義。
預設:家家戶戶、各有千秋、更新換代、種類繁多、喜氣洋洋......
(老師注意把學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歸納,并對學生的個性化體會予以鼓勵。)
教師:還有什么詞,
能這樣傳神地表現節日的氣氛?(除、入、換、)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戶萬戶童童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指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指生背誦。
小學古詩課件 9
活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理解一些字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韻律美。
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描繪的美麗場景進行描述。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活動準備
多媒體創設的動畫、圖片
教學過程
1、溝通文本與生活,激趣導入
師:孩子們,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誰愿意說說你的發現?(生自由說如生1: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生2: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青蛙醒了。)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
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歡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們為此寫下了許多精彩美妙的詩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釋題:分別讓幼兒用組詞方式解釋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居住。
2、立體的交響樂
通過動情的語言,借助優美的畫面、音樂等,把春天的`種種意象變成一首立體的交響樂,為幼兒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3、聽師范讀古詩,整體感知
4、我能找
下面的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最象村、童、堤、散、歸。
5、理解詞句,深入感知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欣賞一下詩中美麗的畫面。同桌互相為一組,說說詩中描寫了哪些美麗的景色,你是通過哪句話知道的。
6、預設
(1)、兒童散學歸來早(課件播放:鐘聲、孩子們的喊叫聲)聽,聽到了什么?(放學了,放風箏了)師:村里的孩子們多高興啊!我們也高高興興地讀讀第三句。(指名讀,強調歸來早這三個字要重讀,早字帶拖腔)
(2)、忙趁東風放紙鳶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放風箏嗎?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把風箏放上天的?(生敘述放風箏的過程)師:誰愿意上來表演放風箏?(學生上臺表演)師:看,他的風箏上天啦!這是我們想怎么讀忙趁東風放紙鳶請試試。(學生試讀)師:快看,我們的風箏風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風箏在哪?找到了嗎?
(3)、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學生看課件自由說。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4)、草長鶯飛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
7、隨師有韻味地誦讀古詩
設計意圖
善于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在關鍵處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信息。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里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仿佛看見了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活動延伸
放飛想象,發散思維。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出示課件,展示其他關于春天的古詩,拓展教學資源
小學古詩課件 10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誦讀古詩感興趣。
2、嘗試理解古詩的內容。
3、在熟悉練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誦讀。
4、學習創編古詩的動作。
5、了解清明的節氣及習俗。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板書、樂曲《平湖秋月》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詩的意境。
2、教師范讀古詩。(今天老師帶來的一首好聽的古詩,你們想聽嗎?)
《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教師講故事(結合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在清明節前后,細雨紛紛不斷地下著,路上的行人心中很不舒服,難受,就急匆匆忙忙地趕路回家。這時候有一位叔叔就問一個放牛的小朋友,你知道哪里有賣酒的地方嗎?這個小朋友用手指著杏花村,告訴這位叔叔,那個叫杏花村的`地方有賣酒的。
4、逐字逐句講解古詩
5、創編動作,加深記憶
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教師引導幼兒做動作用手慢慢的做下雨的動作,從高處慢慢的往低處。)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引導幼兒作為走路的人,在路上下著雨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么樣的?那么你會怎么樣?)(急匆匆的趕路回家)
第三句借問酒家和處有。(引導幼兒做出喝酒的動作。)
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請幼兒來扮演牧童,請幼兒做出用手指著前面的動作。)
6、找一找古詩中認識的字,用不同顏色的圖形標注出來。手指點讀教材中的古詩《清明》。
7、游戲回音壁,隨師有韻味地誦讀古詩。
8、觀看flash、集體跟讀
請幼兒邊觀看古詩課件,邊跟讀,邊做動作
9、配樂,根據動作,集體背誦古詩。
請幼兒邊做動作,邊背誦。
10、教師鼓勵幼兒自編動作幫助記憶。
活動延伸
了解清明節相關常識:清明是一種節氣,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小學古詩課件】相關文章:
幼兒園游子吟古詩教學課件03-14
中小學教案課件07-15
小學經典古詩06-10
小學古詩06-22
小學古詩大全03-08
小學必備古詩11-12
與夏天的古詩小學06-16
三年級上冊9課《古詩兩首》課件10-10
描寫立夏的小學古詩08-21
小學描寫夏天的古詩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