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詩有感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清明古詩有感希望能幫助到你!
清明古詩有感篇一
開始拿到這本書時,滿心的喜悅。隨手翻閱,四下里都透著智慧與靈氣。充斥著佛家的思考、覺悟。作者林清玄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在我經歷“挫折”的時候,捧起他的書時,頓時有了一種思考。接著是清心。對著面前的書,我只想用陳之藩先生的一句話來說:“我每讀此書時,并不落淚,而是想為自己洗個澡,我感覺自己污濁,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和這樣廣闊的胸襟。”這同樣是何等的開闊,大仁大義之人。這本書對我或者我們來說很實用,我們現在是在橋上看風景的少年,會經歷挫折、風雨、失敗。走向另一段驕傲,是在樓上看風景,視野更加開闊,到老來,還會站在山上、云上、天上,接著欣賞風景。這風景是不同的,那是因為我們愈來愈高,看的愈來愈遠,愈來愈遼闊。
在當我們還年輕,還是在橋上看風景時,有挫折,而我們所看見的風景告訴我們,生命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智慧。我們的心要往更高的地方走。這些成敗不過爾爾。有人會追求境界。但境界卻是無邊無際的。我們要回歸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在呼喚著什么,我在想什么,這樣在追求的過程中,就能更歡喜自在些。這世界可以是美麗的、善良的,但它也可以是陰晦多變、暴躁的`。沒有超人全盤掌控著所有。我們要靜下心來,靜觀其變。仍堅定的走自己的路。風雨來臨,請記住,告訴自己,這算得了什么!我們還要往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呢。縱然,從容百倍。這本書可能沒有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可能沒有詩歌的浪漫舒適。但睿智深沉,為讀者敞開胸懷,點燃心燈就是它獨有的美麗。我將它推薦給所有的人。無論你在哪,橋上,樓上,山上,云上。
清明古詩有感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生動地描繪了清明節在他鄉的詩人心中的苦悶。當時,天陰沉沉的,詩人在急急地趕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劇了心中的苦悶。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詢問何處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讀完這首古詩,我似乎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著朦朦細雨,來來往往的掃墓人,他們或三五成群,或形單影只,前去為故亡的親人掃墓。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青山遠望,雨洗青草,風吹柳擺。好一個傷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圖畫。
詩人只用了“欲斷魂”寥寥三個字,便將掃墓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亡者哀悼的心境躍然紙上了。
“斷魂”,本是形人們悲痛欲絕的心境,意同痛斷肝腸。逝者已去,當時那種哭天搶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對親人的懷念卻是永遠難于割斷,一個“欲”字,又使掃墓人此時此刻懷念逝者的那種斷魂般的傷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灑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環顧四周,唯見一片煙雨茫茫,不見人家與炊煙,何處沽得一壺酒?忽見一牧童騎在青牛背上,吹著一支短笛,悠然而來。上前打聽,牧童遙指著遠方的杏花村。全詩至為此,凝固成一幅靜止的圖面,給人留下無限遐思……
杜牧這首古詩已成了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個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襯托著人們對遠逝親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處,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意境深遠,寂寞空曠。
【清明古詩有感】相關文章:
讀古詩《清明》有感05-05
清明的古詩04-25
古詩《清明》04-01
清明相關的古詩03-09
讀書有感古詩02-19
有關清明的古詩04-26
清明懷古的古詩12-25
清明的古詩大全12-25
關于《清明》古詩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