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的古詩教學實錄
一、借助注釋,讀懂詞意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讀上4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
生:(齊答)明白。
師:自由朗讀《長相思》,開始。
生:(自由讀課文《長相思》。)
師:(課件出示《長相思》這首詞。)好,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一個生字,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讀準了。
生:(朗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風一更這個“更”是多音字,聒碎鄉心的“聒”是個生字,她都念準了。來,我們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預備起。
生:(齊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再來一遍,預備起。
生:(齊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請你,其他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詞句的中間時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生:(朗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在讀“夜深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齊答)聽出來了。
師:對,這樣讀就叫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預備起。
生:(齊讀)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師:再來一遍,“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讀。
生:(齊讀)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種讀法,有的讀《長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
生:(齊答)沒有。
師:比如你這樣讀,《長相思》(緩慢而深情地),有感覺嗎?有味道嗎?
生:(齊答)有。
師:讀詞就要讀出這樣的味道來。你們試著讀一讀,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
生:(自由讀《長相思》。)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讀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覺來。注意聽,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覺?
生1:(朗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誰還想讀?
生2:(朗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好一個“聒碎鄉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真好!同學們,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生1:我感到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
師:這是你的感覺。誰還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生2:我感覺到納蘭性德思念家鄉,夢都睡不好了。
師:不是夢都睡不好,是覺都睡不好,根本就沒有夢。同學們,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地長相思呢?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請大家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解,然后,試著去想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明白嗎?
生:(齊答)明白。
師:好,默讀《長相思》。
生:(默讀《長相思》,按要求思考詞的大意。)
師:現在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首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沒有。(板書“身”)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了,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關外。
師:請站著,山海關外。繼續說,誰還有不同的看法?
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關的路上
師:路上,請站著。繼續說。
生3:作者的身在山海關。
師:你也站著。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生4:他的身在山海關那邊。
師:那邊,山海關的那邊。好,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兒?還可能在哪兒?
生5:身可能在山上。
師:可能在怎么樣的山上?
生5:非常高的山上。
師:在崇山峻嶺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還可能在哪兒?
生6: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帳燈”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兒?
生7: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營帳里面,請站著。孩子們,這里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七位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板書:在“身”后面寫“在征途”。)
師:請坐。已經讀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個問題。(板書“心”)納蘭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兒?
生1:他的心在故鄉
生2:他的心在家鄉。
生3:納蘭性德的心在家鄉。
生4:納蘭性德的心在家鄉。
生5:納蘭性德的心在家鄉。
師:用課文里的一個詞,一起說,納蘭性德的心在哪兒?
生:(齊答)納蘭性德的心在故園。
師:好。(板書:在“心”的后面寫“系故園”。)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板書:在這兩句上畫了一個圓圈。)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生1:我發現了,他身在征途,卻很思念故鄉。
師:不錯。你說。
生2:我發現納蘭性德既想保家衛國,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師: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層。
生3:我覺得納蘭性德肯定很久沒有回家鄉了。
師:你的心思真是細膩啊。
生4: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的。
生5:我覺得納蘭性德雖然遠離家鄉,可是心總是牽掛家鄉的。
師:好,一個遠離,一個牽掛。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長相思。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先自己讀一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生:(自由讀《長相思》。)
師:好,咱們一起讀一讀《長相思》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點評:引領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王老師自然深諳此道。第一板塊的教學重點定位于讀懂“詞意”上。上課伊始,教師用凝練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概括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張籍《秋思》中的鄉愁。溫故而知新,十分自然地引發學生對納蘭性德《長相思》鄉愁的探尋。探尋詞人心跡的路徑是什么?那便是反復的朗讀。首先要求學生仔仔細細讀上4遍,由讀準生字、多音字開始,再要求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抑揚頓挫、停頓適當。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又由整體上感悟詞人“非常思念家鄉”,到從字里行間具體叩問其“身”在哪里、“心”在何處。讀的層次分明,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遞升。此時學生在讀中真真切切體悟到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身心分離的鄉愁。
朗讀需要指導,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樣,教育無痕,這是教學之高境界。諸如“請你(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的時候,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真好,你們注意到沒有,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等等。在教師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引導中,學生不僅讀懂了詞意,習得了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并且增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反復朗讀,多次與文本對話,看似簡單,實難做到。這一步為本課讀出“詞情”“詞心”奠定堅實基礎。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師:(課件播放一段音樂后,在音樂聲中有感情朗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一起來,預備起。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孩子們,請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怎么樣的情景?(稍作停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現在你的眼前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么樣的世界里?
生1: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在思念他的故鄉。
師: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生2: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那里思念家鄉、睡不著覺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生3:我看到了納蘭性德走出營帳,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他思鄉的情緒更加重了起來。
師:你看到了抬頭仰視的畫面。
生4:我看到山海關外,聲音雜亂,士兵們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沒有這種聲音,睡得很寧靜。
師:你們都看到了,你們看到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么樣的畫面?怎么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生:(伴隨著樂曲《琵琶語》,想象寫話。)
師:(在學生的寫話過程中插話。)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遍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拉家常……那還可能是……
生:(繼續在音樂聲中想象寫話。)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走進納蘭性德的故園。我們去看一看,在他的家鄉有著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
生1: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就在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家鄉一片生機勃勃。
師:好一幅鄉村樂居圖啊。這是他看到的,你們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圓圓的月亮,鳥兒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花兒合上了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啊。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上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戲。漢子們正挑著水,一家人做好飯后,圍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故園的生活真是其樂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板書: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面寫個大大的“碎”。)
師:誰再來讀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里只有
生1:(朗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溫暖,那一份的幸福,這里只有
生2:(朗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讀啊!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牧童的短笛,沒有跟孩子們在一起的天倫之樂。這里只有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
生:(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點評:讀中想象,讀出“詞情”是這一板塊的重點。卻看“詞情”如何讀出來?先由教師配音范讀、學生齊讀,一起“走進他的生活,他的世界”,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朗讀聲中閉眼想象“眼前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仿佛處在一個怎么樣的世界里?”《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詠中放飛想象。學生身在課堂,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詞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然后教師話鋒一轉,在納蘭性德心里,他的家鄉又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轉入“心系故園”另一層面的想象,并要求把想象訴諸于文字。學生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寫話時,教師用舒緩的語調提示學生,想象詞人在家鄉生活的多種可能性,借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學生的想象是極其豐富的,家鄉美麗、溫馨,安寧、祥和,體味到“故園”二字所承載的無窮韻味。然而“聒碎鄉心夢不成”。教師板書一個大寫的令人心碎的“碎”字,軍旅途中的帳篷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再次朗讀課文,令學生蕩氣回腸唏噓不已。
設計兩次想象,足見教師教學的藝術匠心。它既起到情感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又一石多鳥,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教學張力。從提升閱讀能力說,它使學生從詞句中發現想象的空間,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有助于發展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從情的感染說,對比更使學生感到征途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使之沉浸于氤氳的情意之中。這情意,是鄉情,是親情,更是詩情!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破碎之心。我想,讀到現在為止,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了,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1: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為什么還要去從軍呢?
師:問得好。誰還想問?
生2:納蘭性德,你快點回家吧,納蘭性德,你為什么不回家呢?
師:你為什么不早點回家呢?是嗎?好,繼續問。
生3:納蘭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應該早點用心打仗,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然的話,如果仗打不好,你還會死在途中。
師:是啊,你既然身在征途,你就應該一心干你的事業,為什么還要對故園牽腸掛肚、輾轉反側呢?
生4:你既然這么想念家鄉,那你為什么不把想念家人的話寫下來,讓一個老鄉幫你送過去呢?
師:孩子們,你們都問過了,是吧?你們可曾知道,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問過自己。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過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樣兩句詞,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課件呈現兩句詞。)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問得好,孩子們,請你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外,還會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還有誰?
生1:還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師:對,你就是納蘭性德的妻子,你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1:(朗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妻子問丈夫,那個“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問“夫”。
師:對!你再來問一問。等一下,我們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問,好嗎?長亭外,楊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別的路上,問納蘭性德
生1:(朗讀)問夫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好一個深情的妻子啊!誰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2:納蘭性德的兒子,
師:兒子,好,兒子問一問,你現在是納蘭性德的兒子,你來問一問,你把“君”字改成
生2:父
師:父,好。長亭外,芳草萋萋,兒子拉著父親的手問
生2:(朗讀)問父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畢竟是兒子,感受還不是很深。(笑聲)
生3:還有他的父親。
師:你就是他的父親了。長亭外,秋風瑟瑟,白發蒼蒼的老人問納蘭性德
生3:(朗讀)問兒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老父來日不多了,不知還能見兒幾面啊!還有誰也會問納蘭性德?
生4:還有他的哥哥
師:雖然納蘭性德沒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暫且做他的哥哥。長亭外,雨雪霏霏,兄長遞上一杯酒,問道
生4:(朗讀)問弟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是啊,孩子們,許許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愛妻,他的嬌兒,他的兄長,還有他的朋友,都在問納蘭性德。我們再一起問一問納蘭性德吧: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齊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板書“輕”)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真的對離別無所謂嗎?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在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啊,我不是輕離別啊。
生:(默讀《長相思》。)
師:我是納蘭性德,我想先問一問我的老父。老父,你說我是輕離別嗎?
生1: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中看出你不是輕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師:好一位深明大義的父親。我想再問一問我的愛妻,我是輕離別嗎?
生2: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你是為了保衛祖國,你離別家鄉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笑聲)
師:好一位賢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啊,我是何等地重離別啊。可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我舍不得離開年邁的老父,舍不得離開溫柔的妻子,舍不得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園啊!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長相思》中。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這就是為什么我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原因所在,這就是我的那個夢會被破碎、我的那顆心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業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化作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課件出示題目并播放音樂。)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師: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齊讀)長相思(掌聲。)
【小學教師的古詩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竇桂梅古詩教學實錄08-05
古詩《蜂》教學實錄03-31
精彩古詩教學實錄03-31
古詩江南教學實錄03-31
古詩春曉教學實錄03-31
古詩池上的教學實錄03-31
詠柳古詩教學實錄03-31
古詩小池教學實錄03-31
古詩元日教學實錄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