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的古詩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黃鶴樓的古詩,歡迎閱讀。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簡介
崔顥(hào)(約704—約754),漢族,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江、鮑。后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
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譯文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只留下了這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沒有歸來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載依舊。
晴天從黃鶴樓遙望江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為茂盛。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才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賞析
原詩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七律約略的可分成前后兩層,前四句講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說俗人眼下的惆悵。我只是說因這首詩傳下來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傳此詩,認為它是七律的最優范式。其實這詩照七律的戒律來比對,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無奈這個崔顥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鶴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讓你有道不清的感懷和情懷,你還能顧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來的就是眼前晴川歷歷在目、芳草萋萋可見,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來的便是思仙引發的思鄉之情,真真的煙波江上愁不斷了。撇開后來李白評價的因素,你說這詩讀了是不是要叫好?真正的好,好就好在它的意境之妙上。后來有了李白評價的傳說,更使本是上品之優的詩篇優而優之了。照《唐才子傳》的說法,崔顥詩成且提之于黃鶴樓上后,某次李白亦赴彼游,“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崔顥的這首詩竟然把個詩仙給羞走了,并且日后人人到此罷手,可見是詩之魅力!后人考證,認為這件事好象是想象杜撰而來。我們也就相信這個“考證”,姑且算為想象杜撰而來的吧。但有兩點是真實的:其一,李白真的是游過黃鶴樓,有詩為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并且另有一首《望黃鶴樓》的五言十韻長律亦可為佐證。其二,李白真的是羨慕崔顥的此詩,因為李白的詩作中至少有兩首七律是仿效《黃鶴樓》的。一首是《鸚鵡洲》,詩云“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另一首是《登金陵鳳凰臺》,詩云“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想一下,李白為什么要仿崔顥的模式來這么兩首呢?一定是他真的是羨慕已極,定要找個題材試試身手,于是就選中了“鸚鵡洲和鳳凰臺”這兩個所在作詩題比劃這么一把。結果如何呢?我想,這應該是兩種評價,一個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認為,象崔顥那樣寫出來不成問題,更不成難題,崔的成功意境而已。我若有他種境界,會強于他的。所以李白的詩在其后的時光中總是以意領先而必勝。外人的.評價呢,覺得這李白之仿作實在是不如崔顥的好,應警告后代們,仿寫為一大禁忌。但也總覺得這崔顥除此詩外它詩已真的不是絕佳了,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來的不如李白,是崔顥傲了呢,還是靈感不常在了?其實,崔顥之一詩僅是瞬間一感的“偶悟”,李白之一生則是通達坦蕩的“徹悟”,二人的區別不過如此。所以,我就想起僧道界常有的一種稱之為“慧根”的說法,認為慧根是先天所賦,但經后天的修煉方可得到激發而生成慧智———這是我說的。我就琢磨這個慧智的生成條件:初生的孩子們彼此相差不多,應該說是都有著不錯的慧根,余下來的問題就是以怎樣的激發方式來出現慧智。宗教界的方法有二,一是專注式修煉,二是氣功式修煉。前者在于靜思凝思后的感悟生慧,后者在于沉思靜守后的智慧升華。可能有人問,如此煩難,怎能修持,難道還要出家不成?非也!不知你留心過書、畫家們的入態情形沒有,那種專注與氣功的靜守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們在為書作畫時就有靈感相伴,于是,不但是生靈感,且長壽。我們所說的來于慧根的慧智就是這種靈感,只不過氣功下生發的慧智是個相對持續的過程,而專注于某事件生發的靈感是個短暫閃現的過程,區別僅此而已。到此大概算是說得清楚了,作任一種學問、寫任一種東西,是要有慧智或靈感相伴的,有了這種東西才能出凡入圣,在為詩上才有可能達到李白、杜甫的那種境界,而在詩歌界具有此種內功的詩人,以序還應有王維、白居易、李商隱、蘇軾、陸游、辛棄疾、李清照,還可以加上元好問。所謂功夫在詩外,此為又一解。這種分析和理解貼不貼切、合不合理,還要靠讀者自己的思索和領悟,就不再多絮叨了。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艷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游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筑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水霧江煙,一片迷蒙,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味濃郁,景到言到,語如聯珠;后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后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詞語注釋
⑴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⑵昔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⑶悠悠:飄蕩的樣子。
⑷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歷歷:清楚可數。漢陽:地名,在黃鶴樓之西,漢水北岸。
⑸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⑹鄉關:故鄉家園。
⑺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后世影響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地摹學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的古詩】相關文章:
《黃鶴樓》古詩08-05
關于黃鶴樓的古詩03-06
黃鶴樓古詩全文08-15
李白的黃鶴樓古詩03-31
古詩黃鶴樓崔顥08-04
古詩黃鶴樓翻譯03-31
黃鶴樓各種古詩08-05
古詩黃鶴樓解析04-01
登黃鶴樓古詩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