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翻譯古詩
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下面是夜書所見翻譯請參考!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于夜間小景。
夜書所見
蕭蕭①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②。
知有兒童挑③促織④,
夜深籬落⑤一燈明。
作品注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作品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情感評析
①作者抒發啦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啦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郁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啦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啦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啦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啦,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癡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對古詩《夜書所見》新的理解
曾于多年前在人教網提出《夜書所見》中的“挑促織”不宜理解為“捉蟋蟀”而應為“斗蟋蟀”。同時詩意不宜理解為“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而應是“(思念家鄉時)最記掛的是自己疼愛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覺。”得到不少老師支持。人教社也在2010年新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時,也把《夜書所見》原來解釋“挑:捉。”改成“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弄。”但我們使用的教參《教師教學用書》仍然堅持用原來的“捉蟋蟀”的說法。由此使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留下了誤區與瑕疵,失去古詩原有的唯美性。
其一,有老師說“南宋詞人張镃(zī)在《滿庭芳促織兒》寫道:‘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華影,獨自追尋。’生動描寫了兒童夜晚捕捉促織的情景。”于是說“知有兒童挑促織”也是描寫“兒童在夜里捕捉蟋蟀。”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怎能以張镃小時候在夜里捉蟋蟀就能說《夜書所見》里所寫的兒童一定也要在夜深時捉蟋蟀呢,難道說兒童夜深就不能斗蟋蟀嗎?
其二,更有老師在指導孩子們學習的刊物上說道:“細細想來,孩子是想在夜里得到促織,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燈下玩促織”、“ 白天是很難捉到促織的,只有在夜晚才還容易捉到”、“ 促織是住在地表以下的,兒童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動泥土才能找到”。這些說法是有待考證的。第一,有過捉蟋蟀、斗蟋蟀經歷的人都會知道:(兒童)捕捉促織主要是因為愛玩蟋蟀,而非“不想在秋夜的燈下玩促織”;第二,夜晚拿著燈籠捉蟋蟀絕對比白天難捉到。在白天,促織很難逃過捕捉者的目光,晚上就不同了,促織只要有機會一跳,不要說古時的燈籠,就連現在拿著手電筒,也難跟蹤上。第三,捉蟋蟀很多也不用反動泥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入秋捕獲的斗蟋絕大多數都不“住在地表以下”。如不改變老師們這種解釋,豈不是誤導了學生!
再三,如按原理解古詩去看,全詩的結構就變得有瑕疵,理解“客情” 不符合常情。一、二句“蕭蕭秋風吹動梧葉發出聲音和拂面秋風,催起我的思念感情!”三、四句“又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啊!又催起我的懷念感情。”本人認為,這樣的理解顯然不符合詩中“動”“知”兩字的承接作用。一、二句所寫事物已經觸動了詩人的“客情”,三、四句理應抒發“客情”,不該又描寫眼前事物。再者客居他鄉的詩人的“客情”更應是記掛家中親人,而不會想自己童年的事情。以詩人葉紹翁的作詩才能,來看是不會犯如此敗筆。
最后,容筆者再次談談對全詩的理解。
夜書所見(xiàn)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tiǎo)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題目)在孤寂夜里寫寫所思念的景象。(全詩)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最記掛的是自己疼愛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在教學上,如果我們自己的觀點看法是對的,就得拿出理論依據去堅持,如果我們自己的觀點看法是有誤的,就果斷地改正,才是我們的教學正道。
作者簡介
原姓李,后嗣于龍泉葉氏,祖父李穎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
宋朝
個入作品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1]
(此文被選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下第5課)
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此文被選入入教版小學語文三上第9課以及入教版初中語文六上第六單元詩第二首)
嘉興界
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一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田家三詠
織籬為界編紅槿,排石成橋接斷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間茅屋兩池菱。
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齋之集
清時天上詔書稀,曲水從游許布衣。
插羽滿浮寒食酒,倚欄同憶故山薇。
碧桃繞觀春風靜,柔櫨搖汀夕照微。
慨想蘭亭如昨日,沙鷗飛下釣錢磯。
田家三詠
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
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
田家三詠
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
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
漢武帝
殿號長秋花寂寂,臺名思子草茫茫。
尚無入世團圞樂,枉認蓬萊作帝鄉。
表忠觀韓小官入
觀里韓風子,無心似有靈。
繞廊時自語,捫虱故忘形。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葉青。
客來知有饋,迎笑立中庭。
【夜書所見翻譯古詩】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古詩翻譯09-16
古詩夜書所見翻譯09-15
夜書所見古詩全文09-15
夜書所見古詩的鑒賞02-10
古詩夜書所見的意思01-07
《夜書所見》古詩欣賞07-19
夜書所見古詩原文07-18
古詩《夜書所見》的譯文07-27
舟夜書所見古詩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