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居秋暝王維的古詩
《山居秋暝》由王維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居秋暝王維的古詩,歡迎閱讀!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注解】
1.暝:日落,夜晚。夜色。
2.空山:幽靜的山。
3.新:剛剛。
4.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也指竹子枝葉相碰發出的聲音。
5.喧:喧嘩,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歡笑聲。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7.蓮動:意謂溪中蓮花動蕩,知是漁船沿水下行。
8.隨意:盡管,雖然。
9.春芳歇:春天的芳華凋謝了。春芳:春草。歇:干枯。
10.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此處指詩人本人。
11.留:居。
12.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山水田園派詩人,人稱“詩佛”。
13.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4.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謂任它春芳消歇,王孫也可以久留,因為秋色同樣迷人,使人留戀。
15.全文中心:這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 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翻譯
山上剛剛下過一場雨,晚上天氣清涼帶來了秋意。松林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清清的泉水從河床的石頭上流過。洗衣服的婦女們歸來,竹林里笑語喧嘩,漁船順流而下攪動了一片片蓮葉。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卻要居住在這風光秀麗的山中。
詩意:
一陣新雨過后,眼前洗去塵土的青山,仿佛是一幅大家妙筆繪成的丹青,鮮翠欲滴,卻又幽深靜立。讓詩人忍不住要進到畫里去。
在月色下翠綠的山谷越發顯得靜幽,詩人伴著月色步入山中。夜幕慢慢的降臨,一陣陣涼風迎面吹來,令人感到秋意的濃厚。而眼前的景象讓他忘卻了山外俗世間的煩惱,忘卻了秋風帶來的陣陣寒意。明亮的月光照映著郁郁的松林,時密時疏,清澈甘洌的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仿佛這天地是人們苦苦尋找的仙境。
創作背景
這首詩描繪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時的山村圖景,當作于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此時已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終南別業》)的后期了。開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時期最后一個開明的宰相張九齡被李林甫等排擠罷官,朝政日趨昏暗,王維的政治熱情冷卻下來,對政治抱著消極的態度。開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終南山構筑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此詩即作于這個時期。
賞析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于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的其他作品
田園樂七首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三居秋暝王維的古詩】相關文章:
山居秋暝王維古詩03-31
王維山居秋暝古詩03-31
古詩賞析:王維《山居秋暝》10-28
山居秋暝王維古詩鑒賞08-05
王維的《山居秋暝》古詩賞析03-31
王維寫山水的古詩:《山居秋暝》04-01
王維描寫秋天的古詩《山居秋暝》賞析03-31
王維《山居秋暝》讀后感04-23
山居秋暝古詩鑒賞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