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春寒的古詩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春寒的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注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陽市。
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賞析
作于建炎三年春,陳與義在岳陽,從岳州太守王摭(字粹翁)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居住。亭下有海棠樹。陳又有《陪粹翁舉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開》、《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等詩。
“不惜”、“獨立”,寫出花在雨中之風致。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在一個小園里,自號“園公”。他在花園里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下面,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性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色”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擔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獨立,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色”會被沖刷掉,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
草木是沒有情感的。它的開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細雨中”“獨立”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
“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人民,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凄涼慷慨的情懷。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斗氣息。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宋元明清詩詞鑒賞》:詩言“不惜胭脂色”,是怯寒怕雨的“園公”有所不知,亦正意反說也。一位淡施脂粉的美女站在細雨之中,全然不顧、根本不覺風雨的存在,容易給人心事重重的印象。
詩人介紹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當時,南宋朝廷初建未穩,尚在風雨飄搖之勢,金兵大有席卷江北之際。詩人被迫避亂于岳州,借住于郡守王接后園的君子亭,自號“園公”。是年春二月,詩人看到園中獨立于春寒細雨中的海棠,不由得感物起興,推人及花,寫下了這首詩。
【描寫春寒的古詩】相關文章:
春寒古詩詞鑒賞08-20
春寒09-01
倒春寒作文12-02
倒春寒的句子03-28
描寫陰天的古詩09-30
描寫落花的古詩11-02
描寫云的古詩12-21
描寫秋天古詩08-27
描寫雨聲的古詩05-16
描寫秋分的古詩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