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乞巧古詩
《乞巧》是唐朝詩人林杰的詩,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一起來看古詩,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乞巧①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③。
詞句注釋
①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③幾萬條:比喻多。
白話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創作背景
幼年時的林杰,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也很感興趣,也和母親或者其他女性們一樣。仰頭觀看那深遠的夜空里燦爛的天河,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兩顆星,期待看到這兩顆星的相聚,于是寫下了《乞巧》這首詩。
作品鑒賞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名家鑒賞
唐·唐扶贊曰:“詩、書并佳,實在難得!”
作者簡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七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乞巧》教案和反思
設計理念: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你們入學以來,老師與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請大家回憶一下,腦海里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誦讀《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
2、那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么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學生回答: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會多讀幾遍來理解詩的意思;我會看注釋,查字典來理解;我會把詩背下來,或者記在古詩積累本中;我會上網查資料或者看課外書;我會想去了解詩人和朝代;我會向同學、老師、爸爸媽媽請教。)
3、過渡:原來學習古詩有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注釋,還可以想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你想提醒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么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乞字是“”,氣字是“”)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杰所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生: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讀準了字音了嗎?誰能把字音全部讀準?(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么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古人云:獨而無學友。(生:則孤陋而寡聞)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一起學習的朋友,就會見聞少,知識淺薄)對,那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五分鐘夠嗎?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說)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們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也正應驗了孔子的話:三人行(生:必有我師焉),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向他人請教!
6、那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么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學,(生:不恥下問)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品讀鑒賞,積累內化。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知道)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么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看著“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看到這樣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說)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
還記得老師曾經教你們積累的杜甫的《牛郎織女》嗎?請你們背一背!(學生齊背)
根據這首詩,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課件天文圖)
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原來古詩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呢!再來讀讀這首詩吧!(學生齊讀)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杰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
可以看看課后資料袋里是怎么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4、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節日啊?(六一兒童節)
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饋。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四、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3、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和往常一樣,打開“古詩積累本”把它記下來吧!(學生記古詩)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總結: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獲很大,不但復習了以往積累的古詩,還學習了一首新詩,同時還誦讀了很多很七夕有關的古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你們能做到嗎?(能)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古代的乞巧古詩】相關文章:
古代關于乞巧節的古詩07-13
《乞巧》古詩鑒賞12-01
關于乞巧節的古詩03-28
古代女子七夕乞巧04-15
古代經典的古詩精選01-08
乞巧古詩的意思是什么?02-15
古詩乞巧的詩意是什么?04-14
詠柳春日乞巧嫦娥古詩01-30
關于乞巧節優美的古詩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