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古詩說課稿
小學的古詩句比較的簡單易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古詩說課稿,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一年級古詩說課稿一
《小池》系新課標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下面我就一年級學生學古詩的特征,古詩教學所應遵循的規律,來講述自己對這首古詩處理、研究、設計的過程及體會。
一、說教材
古詩《小池》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麗、和諧、充滿“愛”的景象。它以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為意象,一動一靜,動靜結合,勾勒了一幅充滿活力與和諧的畫卷,表現了初夏的情趣,表達詩人喜愛小池,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這個詞以外,本文淺顯易懂,短小精悍,特別是“愛、惜、立”十分有趣,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也是培養學生吟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憑借。這首詩應該讓他們學什么呢?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生學會誦讀古詩,正確吟誦古詩,有學習古詩的興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 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朗讀并背誦古詩。
3. 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大意。
教學難點:讀詩聯想畫面,感受詩歌清新自然的寫作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對于一首古詩,在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繁冗枯燥的解說,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種把詩的言語肢解為有關言語,捎帶情理的空洞說教的教學,讓學生對詩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終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詩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這樣學:
1、強調吟誦傳情法。前面已經講述,詩歌學習缺少吟誦,就等于是魚離開水一樣。詩歌應有的意境就會喪失全無。所以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為途徑,體會情趣讀,從而使學生在吟誦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養趣法。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本詩也不例外,抓住古詩中“惜、愛、立”,品味玩索,深挖細酎,讓學生走進詩境,體驗小池的`情與愛,才能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詩味詩情,感受作者對小池的喜愛。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審美的翅膀,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現為實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美的。因此,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立上頭。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淀了語言,更重要能使學生獲得小池不僅景色美,而且和諧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
相信學生在我的引領下,肯定會做到低聲慢吟,欣賞入境,感悟美感,體會詩情,表達自己對詩韻的理解。教室里也肯定會書聲朗朗,詩聲揚揚,情聲激蕩。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池上》誰還記得,指名背出,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蓮花的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小池塘有關的古詩,題目叫《小池》,板書題目。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同學們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們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會有什么美麗的景象呢?學生自由想象并用語言描繪。
2、我們一起看看課本插圖,看看課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試著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那么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學習生字。
4、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昔”認讀那么老師給它加個豎心旁“惜”你還認識它嗎?你還能給“昔”加什么偏旁?
(2)同樣方法學習“廷”和“蜓”。
(3)指名讀全詩,教師正音。
5.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請一個同學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
2、寫泉眼詩人是怎樣寫的?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誰舍不得誰?誰能說說這行詩的意思?
(1)指導讀出舍不得的語氣。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
3、作者又是怎樣寫樹陰的呢?讀第二行,“樹陰照水”怎樣理解?晴柔剛才同學們學生字已經理解了,“愛晴柔”又怎樣理解?誰喜歡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呢?這行詩是什么意思?
(1)指導讀出喜歡的語氣。
(2)學生練讀,男女比賽讀。
4、小結:這兩行詩寫了小池周圍的景物--泉眼和樹陰。作者把泉眼和樹陰寫得像人一樣懂得感情,其實是融進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愛)請同學們把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讀出舍不得和喜愛的語氣。
指名讀,賽讀。
5、寫"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
讀三、四行。這兩行詩寫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嫩和荷葉剛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樣?哪為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因為只有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剛剛露出尖尖的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起來這兩行詩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把這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怎樣讀才能表達出生動、有趣的情景呢?
指導朗讀。
6、把四行詩的意思連貫起來說一說,注意詩句中內容之間的聯系。(自己說,互相說,當眾說)
7、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夠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復朗讀,指導讀出語氣
9、全班朗讀。
10、有感情的朗讀小詩。
四、總結: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五、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1、默寫古詩。
2、找一找楊萬里的詩背一背。
四、說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達到激勵、導向、調控作用。在這節以詩歌誦讀的古詩教學課堂,我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當學生朗誦出現誤差時我給予糾正安慰,當學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時我給予尊重引導,當學生理解感悟呈現連珠妙語我給予表揚放大。這樣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予以鼓勵、評價,以建構民主、互動、和諧的課堂,讓課堂詩情飛揚!
小學一年級古詩說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鋤禾》和《憫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兩者相比,《鋤禾》難度較之《憫農》稍大些。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然后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春曉》。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難易適中,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所以,學好古詩《鋤禾》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根據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一教時:把《鋤禾》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學《憫農》,補充學習《詠鵝》、《春曉》。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重。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畫面并板書:鋤禾)
《鋤禾》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古郎月行》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而《鋤禾》這首古詩也比較簡單,但在理解意思時必須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那么,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同情。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后的練習題,同時針對我校一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五個教學目標:
1、 掌握5個生字:禾、午、粒、辛、苦,著重理解“鋤禾”“當”、“皆”“辛苦”這些字詞的意思。
2、 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練背誦古詩。
4、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 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共享知識,在交流中得到知識。
三、 基本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側重地作個解說。
1、解詩題
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行弄懂“鋤禾”的意思。教師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在這里,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說,學《憫農》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憫農”的意思。
2、知詩人
接著,向學生介紹本課兩首古詩原題就叫《憫農》。《鋤禾》原為第二首。也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同時強調李紳是我們無錫人,他的詩很有名氣。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學了哪些古詩以及在課外已經掌握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因為實驗班的孩子對于古詩的積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過這一環節,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點撥”在什么地方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說說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閱字典,聯系詩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于“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在這里,要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后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課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學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于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誦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分4步進行教學:
1、教師示范朗讀,確定基調:嚴肅、較沉重。*(教師范讀)
2、采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的技巧指導:比如:讀“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我要求學生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減慢速度進行朗讀。(教師范讀)
4、反復練讀,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直至熟讀成誦。最后,教師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當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夠大概說出意思就行了。因為畢竟才一年級,還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后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四、 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設計作業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計了這些作業:
1、 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
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積累一些古詩詞,準備進行古詩朗誦大賽。
【小學一年級古詩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古詩《所見》說課稿05-16
一年級語文古詩說課稿03-01
古詩《所見》說課稿03-16
古詩《春曉》說課稿01-09
小學語文《古詩兩首》說課稿12-08
初中古詩說課稿01-27
古詩《天凈沙·秋思》說課稿02-24
小學一年級古詩04-01
古詩夜書所見說課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