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草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依依惜別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草白居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好友,茂密青草代表我深情。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野草一直長到古老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樣子。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畫面。古原草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力量,毀滅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力量,再生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勝利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理想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背景上發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鄭州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鄭。卒后葬于河南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刑部尚書。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唐德宗貞元二年(786)、三年(787)間,是白居易少年時準備應試的試帖詩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古詩草白居易】相關文章:
小班古詩草教學反思(精選8篇)11-29
白居易作文09-12
白居易的名句04-25
白居易詩句01-26
古樹06-11
古秋08-11
古仙湖05-28
古樹07-11
惜古06-24
白居易的詩詞全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