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
《逢入京使》是一首邊塞詩,盛唐時代,是邊塞詩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他們的創作為百花齊放的盛唐詩壇,增添了一支奇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1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注釋
⑴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⑵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⑶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⑷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2
【出處】
唐·岑參《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注】
在馬上與你相遇但無紙筆,請告訴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說明】
此詩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在通西域的大路上,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
【賞析】
“故園東望路漫漫”,作者前往西域,回首東望家鄉,唯有滿滿長路。“雙袖龍鐘淚不干”,那思鄉之類突然涌出來,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沾濕了兩袖。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相逢”二字點題,是寫作者路途中遇到一個入京使者,因為是“馬上相逢”,時間緊急,有沒有紙筆,只能托人給家人帶個口信,以報平安。這兩句完全是尋常白話,語短情長,蘊含了作者對親人的深深掛念之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最后一句詩,好似信手拈來,隨口而出,極富生活味、人情味,清新雋永。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他的心情是復雜的,一紙家書恐怕也難以說清道明,倒不如求得干脆利落,只一句平安就足夠了。
【《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逢入京使》古詩賞析04-30
古詩逢入京使賞析03-31
《逢入京使》古詩的意思及賞析01-17
岑參《逢入京使》原文詩意鑒賞03-26
逢入京使的拼音誰有?06-24
《逢入京使》古詩鑒賞01-21
《逢入京使》詩詞鑒賞03-18
求逢入京使的主旨啊06-12
逢入京使古詩詞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