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行路難古詩原文及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行路難古詩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行路難古詩原文及賞析1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析】
這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一片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才學識見如李白,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為小人進饞而“賜金放還”從此險山惡水,天各一方。
未來的生活中,閑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歷史上又有的這樣一個典故: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起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有了對未來的新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在詩人的腦海中。最后,出于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愿望和毅力、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它成為后人稱頌的千古名篇。
行路難古詩原文及賞析2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翻譯】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
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賞析】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者的嫉妒、誹謗,自知不為當權者所容,乃憤然辭別朝廷而去。辭別朝廷后不久,作《行路難三首》,此即其一。
《行路難》原為古樂府雜曲歌辭,大都寫世路艱難或離別悲傷一類的主題。南朝宋時,鮑照有《行路難》十八(一作十九)首。其六云: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鮑照的《行路難》,顯然給李白以啟迪。但李白擅于學習前人而不為前人所囿。他在充分展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感受的前提下,能沿用古樂府的形式而開拓新的意境,并以其豪放的風格和瑰奇的想象贏得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在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收載的六十二篇同題作品中,李白的《行路難三首》毫無疑義是卓立榜首的。
一開頭:“金樽”、“玉盤”,令人何等悅目;“清酒”、“珍羞”,使人何其垂涎!“斗十千”、“直(同值)萬錢”,益見酒之美與肴之佳。但詩人面對著美酒、佳肴,竟一反平素“斗酒十千恣歡謔”的習慣,居然停杯、投箸,不飲不食。這豈非出奇?其緣故,詩人雖未明言,而讀者能就此領悟到詩人內心深處有大不快在。不然,詩人何以“拔劍四顧”呢?這一舉一動,都合乎詩人的獨特性格,因此寫到詩里便也別具風格了。“心茫然”三字,深一層揭示了詩人欲有所為而又無可作為的.悲哀。
這悲哀的內涵是什么呢?接下四句說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前兩句是說世路艱難,邪惡的勢力像冰雪一般地堵塞了他前進的道路。后兩句用呂尚、伊尹的典故(呂尚在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濱磻溪垂釣;伊尹在受商湯重用前曾做過乘船繞日的夢),透露出詩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矛盾情態。這種心戀舊主、欲去還留的苦悶,正是當時知識分子在無力破除綱常束縛的情況下必然陷入悲劇性怪圈的表現。
從藝術手法說,李白的詩確實是飄逸不群的。歐陽修在《太白戲圣俞》詩中說:“李白落筆生云煙,千奇萬險不可攀。卻視蜀道猶平川。”這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比蜀道還要奇險得多。即就此詩興象而言:它一忽兒清酒、珍饈羅前,一忽兒又冰、雪塞川滿山;一忽兒在碧溪上悠閑自得地垂釣,一忽兒又在睡夢中乘船繞著太陽轉。真似“天馬行空,不可羈勒”(趙翼《甌北詩話·卷一》)。讀者每欣賞至此,便不禁隨之入地升天,跨越時、空,享受到一種思接千載之上和視通萬里之遙的審美快感。
末了用四個三字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一股抑塞不平之氣,縈迥于短拍促節之間。這四句,既點明主題,又直抒胸臆;并最后托出詩人的堅定信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詩人要像南朝名將宗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干什么呢?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但那是消極的遁世想法;而李白向以“濟蒼生”為己任,他無時無刻不在積極地追求著。他渴望越過大海,在彼岸尋得一片光明的地方。雖然這純出于詩人的空想,但這種空想仍然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去上下求索。我以為:這就是李白浪漫主義詩篇之所以能給人永恒魅力的緣故。
【行路難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行路難》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4-14
李白《行路難》古詩賞析01-21
《變行路難》古詩原文及注釋06-07
古詩原文及賞析04-24
李白行路難原文翻譯及賞析03-20
《行路難》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24
《子規》古詩原文及賞析12-21
古詩原文賞析與翻譯10-22
古詩江南原文及賞析11-24
寒食古詩原文賞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