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1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觀滄海
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2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3
竹里館
王 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唐代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作。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天成的大手筆。
[參考譯文] 月夜,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只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李太白集》。
[賞析] 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并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夸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蕩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詩人自己嗎?
[參考譯文]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飄滿整個洛城。這種夜晚聽到《折楊柳》的曲調,有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亂后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對邊塞生活深有體驗,善于描繪異域風光和戰爭場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賞析]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自己的`家。“東望”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感情,這里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鐘”在這里是指淚流縱橫的樣子。“龍鐘”和“淚不干”都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對長安的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有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
[參考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兩袖都沾濕了,涕淚依然不干。途中與君馬上邂逅,想寫信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晚 春
韓 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并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賞析]一、二句寫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三、四句寫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4
1、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南朝·吳均《山中雜詩》
這兩句詩大意是: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2、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唐·王維《竹里館》
詩句的大意是:篁林幽深,別人都不了解自己,只有明月與自己相伴。寫出了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高雅、優美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3、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句的大意是:這個夜晚聽到了這支《折楊柳》的曲調,誰能不涌起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呢?寫出了聽者共同的感受,點明了詩歌的主題。
4、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唐·岑參《逢入京使》
詩句的大意是:我騎馬奔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了騎馬回京城長安的使者,沒有紙筆可以讓我寫一封家書,就拜托使者捎口信給長安的親人,告訴我平安的消息。詩句率性而成,用語自然本色,韻味醇厚雋永。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5、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句的大意是:春雨綿綿,河水上漲,到傍晚雨下得更大,河里的水流更急。郊野的渡口空無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著。這兩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6、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句的大意是:正是江南風景最美好的時候,在落花飄零的時節又與君相逢。詩句寫出了時勢之衰,抒發了無窮的感慨。用美麗的江南美景反襯時世之凋敝喪亂,用落花暗喻人生之凄涼飄零。
7、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詩句的大意是:江南夏初,黃梅時節的雨夜,鄉村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詩用對句的`形式寫景,富有時令與地方特色。
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
詩句的大意是: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都能引領詩文創作幾百年。通過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主張詩歌創作貴在創新,詩歌要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時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詩人。
9、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這是兩句很工整的對偶句。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躍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
10、 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描寫了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
11、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此句概述了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
12、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
此句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雄雌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5
(一)課外詩詞默寫
1、《山中雜詩》南朝(吳均)____________________,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唐(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6、《滁州西澗》(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南逢李龜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___。
8、《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10、《論詩》(趙翼)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__。
附:理解性默寫:
①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
, 。
②韋應物《滁州西澗》中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的是:
, 。
③趙翼《論詩》中寫后人可以超過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舊的兩句是 :
, 。
(二)課內詩歌默寫
11、《木蘭詩》(北朝民歌)
①寫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木蘭征前準備工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寫木蘭辭別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寫木蘭奔赴戰場時矯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描寫邊塞夜景,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寫征戰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說明木蘭戰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描寫木蘭一家迎接木蘭勝利歸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寫木蘭恢復女兒裝時喜悅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比喻作結,抒情議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默寫全文)
13、《傷仲永》
①自是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 。
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 ,不使學。
②仲永“泯然眾人矣”原因的句子是 , ,
。
14、《口技》(林嗣環)
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到近,由外而內,由大而小,由分而合。當是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響。未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婦夢中咳嗽。
③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響聲大作,由少而多。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兒齊哭。
④描述觀眾的反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作者的評論:
a一時齊發,___________________。
b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交代道具的簡單:
a口技人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b撤屏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6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7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
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河中石獸》
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
滄州南部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入河中。過了十多年,寺僧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到底沒能找到。寺僧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設館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是石頭的特點應該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
找它們,不是很荒唐嗎?”大家都很信服,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之后,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上游尋找它。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成為坑洞,越沖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里。照這樣多次沖刷,石頭又會多次向前翻轉,不停地轉動,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荒唐了;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寺僧們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8
一、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解釋詞語
幽篁:__________嘯:_________
2.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的畫面。
3.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4.“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或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達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說說“獨”字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解釋詞語:
玉笛:__________
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故園:______________
聞:____________
2.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簡單作一下分析。
4.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解釋詞語:
故園:_______________
漫漫:___________
龍鐘:_____________
憑:_________
傳語____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5.“雙袖龍鐘淚不干”中的“龍鐘”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何表達效果?
6.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2.請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
3.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花褪殘紅的暮春,在古代詩歌中一般帶有凋零感傷的特點;但本詩所描繪的暮春之景,卻是“生氣勃勃”,請結合全詩的內容和表現手法,簡析本詩是怎樣描繪這一景象的?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9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運用起興手法,以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由此引出一問一答,導出木蘭的心事。】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可視為父母與兒女的問答,也可以視為敘事人的擬問擬答】昨夜見軍帖,【木蘭什么時候知道這一消息的?昨天夜里。征兵的文告連夜發到應征的人家,說明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運用夸張手法,意在渲染情況嚴重和出征催促之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從兩個角度講同一個意思,強調家中無人能替代年老體衰的父親出征,讓人明白了木蘭嘆息和代父從軍的原因。】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第一節: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個人的心事,而是可汗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為什么從四個地方買?四個方位是虛指。這樣寫,可表現準備工作的緊迫。這種循序鋪排的手法,層次分明,表現了民歌的風格。前四句在敘事中寫出木蘭忙忙碌碌準備戎裝的情景,真實地刻畫出木蘭的心情。】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后八句以反復的句式、夸張的手法,借用木蘭的心里狀態,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促,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氣氛。勾畫了征途上的景物。】第二節:木蘭準備出征,奔赴前線。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征戰之遙,表現了戰士木蘭身跨戰馬飛馳,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一路征戰的矯健身姿。】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運用對偶,描寫了邊塞軍營生活的.艱苦。】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運用對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一人。】第三節:概寫了木蘭多年來的征戰生活。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還朝辭官歸鄉,既表現了木蘭不慕榮華富貴及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也說明了自有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兒身。】第四節:寫木蘭還朝辭官。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為何姐姐不從軍?)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描寫家中歡樂氣氛,展現了濃濃的親情。木蘭建功還鄉,全家都很興奮,都在為迎接木蘭而忙碌,讓木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歡樂的家庭氣氛。】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習俗。)。【對木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她對故居的親切感情和對女兒裝的喜愛,表現了她歸家時的喜悅。】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和伙伴相間的喜劇場面,是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用同伍士兵的驚詫和贊嘆,側面烘托了木蘭從軍時的機敏和謹慎。】第五節: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六節:結尾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未被發現的奧妙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作家作品:為北宋郭茂倩所編,《木蘭詩》屬于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樂府民歌,收錄在《樂府詩集》。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至今仍然在百姓中間廣為傳唱。
經典考試題型展現:
(1) 成語是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比喻事物錯綜筆雜、難于辨別的,詩中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木蘭詩》中夸張地描寫木蘭的矯健雄姿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3)《木蘭詩》中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句子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木蘭詩》中描寫邊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5)《木蘭詩》中用比喻對木蘭代父從軍未被發現的謹慎和機敏進行贊美的句子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木蘭詩》中用排比句渲染木蘭準備出征時的操辦急切的詩句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7)《木蘭詩》中寫軍情緊急,將士奔赴前線,行軍疾速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8)《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功勞大、天子賞賜多的句子是:策勛十二傳,賞賜百千強。
(9)描寫木蘭出征后思念親人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是: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10)“樂府雙”璧是《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
(11)中心主旨:這首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歌頌了勞動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質,體現了勞動婦女也希望自己擺脫封建束縛,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英雄主義理想。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10
山中雜詩(選自歐陽詢《藝文類聚》)
(南朝梁)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賞析】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居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農歷15左右)的秋月(應該是明月不然怎么會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隨著江水流流動。夜晚詩人乘坐(的)小船從清溪(地名)出發駛向三峽(地名),
思念你(詩中說的是月亮)卻不能讓你(詩中說的是月亮)看見我乘的船已經到達了渝州(表達對朋友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歷史背景下創作(當時李白還很年輕)音韻流暢,意境明朗,語言淺近,詩人從峨眉山的月亮寫起并用一個秋(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字點明他離開的季節是秋季。月影又說明了秋高氣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輪”(一半的月亮),讓人聯想不斷(是什么原因只有一辦呢)。作者運用“入”和“流”這種連動式謂語結構,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動。應了那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動才有如此景象,這句不僅寫了美景還為下句做了鋪墊。意境空靈入妙首尾相應。本來,絕句因為短不善表現時空變化,經過作者之手卻能隨意超越時空,馳騁自由的空間跨度不得不讓人佩服。整首詩二十八字卻有5處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絕句中極為罕見。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陣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賞析】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并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夸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夸張并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并不至于過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詩寫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藝術提煉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氣!這是一首邊塞詩,盛唐時代,是邊塞詩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他們的創作為百花齊放的盛唐詩壇,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澗》
作者: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我獨愛那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樹蔭深處黃鶯發出誘人的叫聲。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郊野的渡口空無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著。
【賞析】?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明皇雜錄》中記載:“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善歌,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杜甫嘗贈詩(即指此詩)。”杜甫少年時代正是開元盛世,曾與李龜年相熟;四十年后國家已經衰敗,兩人窮途相遇,不勝今昔之感,就寫下了這首深沉的詩。
《送靈澈上人》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在蒼翠的竹林寺院中,遠遠傳來深沉的晚鐘。他身背斗笠披著晚霞,獨自歸向青山最深重。
【賞析】?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名詩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詩的意境清晰,畫面秀美,人物動人。詩人即景生情,構思精湛。先寫寺院傳來暮鐘聲聲,勾起人的思緒,再寫靈澈歸去,詩人目送。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真摯情誼。詩一反送別感傷之態,而富于清淡雅氣,成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之一。
《約客》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詩文大意】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賞析】
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趙翼《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賞析】
這兩句詩不僅飽含著深刻的哲理,更從文學發展的角度,揭示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從詩的前兩句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大意是說:李白、杜甫的詩壇地位盡管光焰萬丈,他們的詩作經過歷朝歷代也一直萬口相傳,但隨著時代的推移,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許陳舊。于是承著這兩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一頗有歷史唯物史觀的結論。歷史的發展向來是新陳代謝,推陳出新,后浪超過前浪。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新的人才涌現,但他們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這兩句話,不僅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更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學創作上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后人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同時,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求變創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那么在文學上將不會留有個人的印記。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古詩學習方法
一、知詩人
學習古詩,首先要了解詩人。如: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孟浩然是田園詩人,而岑參、高適是邊塞詩人,等等。還要了解詩人當時寫詩的背景,如李白寫《贈汪倫》的背景是:當年李白游覽涇陽(今安徽省涇縣)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深受感動,于是作了這首詩留別。這對于我們了解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有很大幫助。
二、解詩題
古詩的題目有的很難理解,我們只有理解了詩題的意思,才能進一步學好古詩。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發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暮江吟》的意思是吟詠暮色降臨的江上景色。對于詩題中比較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山東”不是指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
七年級語文古詩學習技巧
理解詩意,是學好古詩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抓重要的字眼來理解詩意。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可抓住“登高”和“茱萸”來理解。“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防災避疫。理解了詩中關鍵的詞語,全詩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篇11
必背古詩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梁文學家)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日落。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順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詞語積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謁于眾人。( )
(二)一詞多義。
自:1.并自為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聞:1.余聞之也久( ) 2.不能稱前時之聞( )
其:1.其詩以養父母( ) 2.稍稍賓客其父( )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眾人矣( )
賓客:1.稍稍賓客其父( )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
(三)重點字詞解釋。
①世隸耕( ) ②未嘗識書具( ) ③并自為其名( )
④指物作詩立就( ) ⑤稍稍賓客其父( ) ⑥或以錢幣求之( )
⑦環謁于邑人( ) ⑧不能稱前時之聞( ) ⑨泯然眾人矣( )
⑩受之于天( ) ⑾賢于材人遠矣( ) ⑿得為眾人而已耶( )
(四)詞類活用。
1.邑人奇之:2.賓客其父:
3.利其然:4.父異焉:
閱讀題的技巧和方法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體型
在首段----總領全文、首尾呼應、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準確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各句的相互關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謂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沒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總結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段、篇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也可以從審題、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考題中得到提示入手。
如何聯系問題去閱讀
閱讀全文之后就要開始進入做題階段了,初中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應該學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能在短文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采用“倒讀法”,因為這種方式閱讀節省了很多閱讀的時間,并且,倒讀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題目和文章中敘事的人物、或者地點,可以一目了然。
同時在閱讀的時候要學會在文章中做標記,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給劃出來,對于存在疑問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點標記。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在答題中解決問題。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十首06-10
七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古詩文02-02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03-2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名句賞析06-07
七年級下冊語文《20.口技》課文古詩賞析07-24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賞析06-19
初二下冊語文全部古詩03-13
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經典]05-25
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文05-16
七年級語文下冊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