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郊行古詩原文翻譯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郊行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原文
柔桑⑴采盡綠陰稀,蘆箔⑵蠶成密繭肥。
聊⑶向村家問風俗:如何勤苦尚兇饑⑷?
譯文翻譯
嫩嫩的桑葉采完了,綠色的樹蔭漸漸稀疏,芒箔上的蠶繭結得又密又肥。暫且向村民們問問今年的收成,(你們養蠶人)這樣勤勞辛苦,為什么還鬧饑荒呢?
注釋解釋
⑴柔桑:嫩桑。
⑵蘆箔:用蘆葦或蘆竹編的養蠶工具。
⑶聊:暫且。風俗:這里指年景、收成。
⑷兇饑:兇年饑歲。
創作背景
《郊行》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在至和年間(1054-1056)所創作的一首諷刺詩。全詩通過描寫蠶農勤勞辛苦還鬧饑荒的現實,暗示苛捐雜稅猛于虎,諷刺統治者民不聊生。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舒州任滿赴闕,除群牧司判官。嘉佑元年(1056)十二月,安石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第二年五月,安石離京,就任知常州軍州事。根據當時情況推測,此詩當系至和年間(1054-1056)所作。時年三十四、五歲。
詩文賞析
本詩先寫桑葉采盡,蠶繭肥密,這是蠶農大獲豐收的喜悅之景。這本是令人欣喜的,詩人也欲借
此機會與蠶農分享收獲時的快樂心情。于是他隨便問了問農家的生活,結果卻讓世人困惑驚異:農人長年勤苦,生活卻一貧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饑歲。
詩人在作品中并未寫出疑惑的答案,但是他一定也和作者一樣心知肚明:正是統治者的殘酷盤剝,讓百姓愈勞愈貧,最終民不聊生。
本詩首聯“稀”字用法巧妙,寫出了桑葉被采摘后樹陰稀疏的特點,與后文“盡”、“密”、“肥”互相照應,暗示了蠶農的豐收。頷聯中“密繭肥”連用兩個形容詞修飾蠶繭,更突顯蠶農豐收的場景,為后文的疑問埋下伏筆。后兩聯主要運用對比(反襯)手法,將養蠶農民的辛苦勞動、豐碩的勞動成果與他們依然像荒年一樣凄苦的生活形做出鮮明對比,在如閑話家常般的語句中,在只問不答,而答案盡在問中的含蓄技巧下,體現作者對對勞動農民深深的同情、對統治階級剝削的不滿及作為封建官員的自責。
這首詩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寓深刻的社會現象于樸素平實的語言中,反映作者對民生的關心之情。
本詩印證了顏習齋對的如下評論:“荊公廉潔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堯舜三代其君。”
【郊行古詩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中呂紅繡鞋郊行元曲原文及賞析古詩02-15
《中呂·紅繡鞋·郊行》原文及翻譯09-06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20
古詩《春日還郊》賞析11-01
古詩《山行》的原文及賞析10-29
古詩《山行》的原文及賞析04-02
古詩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4
清明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西施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