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清明》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清明》教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清明》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清明》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
古詩《清明》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觀察講述,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里,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么了?(下雨)
二、觀看VCD,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 “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延伸活動。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如期而至了。清明節是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每一個節日背后,都有一個相應的闡釋與表達系統,深入細致地融入民眾生活。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不僅是人們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系,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基礎。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中華古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
作為一線的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地結合,使幼兒在詩情畫意里感受由中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的民族文化傳統,使幼兒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與傳承。
古詩《清明》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后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 清明介紹PPT ,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么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 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么呢?
2.看背景圖,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了解古詩大意教學反思。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么找。誰能為 清明時節雨紛紛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 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 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后一句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系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朗誦古詩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最新幼兒園大班清明古詩欣賞教案(3篇)。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認字活動: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 明 的字源故事。
教師: 明 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么呀?(明)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1.學習歌曲《清明》
古詩《清明》教案4
【設計思路】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教學反思。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4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教師講述清明節的一些習俗供幼兒了解。
古詩《清明》教案5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前兩句寫出了清明時節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悶,后兩句通過一問一答,把詩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詩中行人的愁苦思緒一下轉換為繼續抖擻前行的奮爭心態,景中言情,意蘊深遠,語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積累和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掌握運用“欲、魂、借、酒、牧” 5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吟誦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畫面,體會詩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吟誦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畫面,體會詩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清明》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前個星期我們放了清明假,那么誰來說說清明假你是怎樣過的?
2、你了解清明節嗎?
清明節:,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3、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中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去看看吧!
4、板書課題;
5、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嘗試去理解古詩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3、教師點小組進行學習匯報(小組匯報,集體交流)
4、教師強調:a“欲”的左邊是的人要寫成捺點。
b “魂”字右邊不要忘了“撇折點”。
5、再次朗讀古詩,師范讀古詩,讓學生注意詩句的節奏與停頓,指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學習古詩不僅要會讀,還要理解詞句的意思以及詩人的情感才行,我們先看前兩句(出示),你能借助于詞語解釋讀懂詩句的意思嗎?
a:指名學生讀;
b:解釋:紛紛:形容多。“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
“欲” ——將要,快要。斷魂:愁悶凄涼,失魂落魄.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C: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名回答)。
(清明節的時候,下起了紛紛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悶凄涼,失魂落魄.)
2、理解詩意后我們再讀讀這兩句,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詩中行人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煙雨圖,天下著蒙蒙細雨,有人在路上走著,心情很愁苦……欲斷魂)
3、板書:欲斷魂——愁苦,想想詩人此時的心情為什么是愁苦的?你有沒有孤獨一個在冷雨中行走的經歷。(師生交流)
4:指導朗讀前兩句。(前兩句宜緩慢沉重,讀出詩人凄涼愁苦的心情)是啊,清明的時候本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都去祭祖踏青,可在這親彩濃郁的日子,作者獨身在外,又被雨給淋濕了,無處躲雨,心情愁悶,沒有精神,那么詩人會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5、學習古詩最后兩句(出示)。
a:指名學生讀;
b:解釋“借問”:請問,“遙指”:遠遠指著。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c: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自由舉手回答)。
(請問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腳的酒家?他指了指遠處杏花林后面的小村莊。)
6、為什么詩人要向牧童詢問酒家呢?
(因為作者獨身在外,又被雨給淋濕了,無處躲雨,心情愁悶,想找個酒家,一來可以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可飲點酒,驅驅寒,借酒驅散心中的煩悶。)
7、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的最好?為什么?
(“遙”,牧童以行動代替語言,用比回答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
了遠處,讓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莊,讓愁悶的詩人有
了企盼而變得振作起來。)看了牧童的手勢,此時的情緒又有了怎樣的變化?交流、板書:振作
8、指名表演后兩句。
9、指導朗讀后兩句。(第三句宜讀出問的語氣,最后一句結尾處語氣宜揚上去,表達出詩人望見酒家時心里那種急切感。)
10、小結: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描繪了一幅清明煙雨圖,表達了詩人孤身路上的愁苦和望見酒
家想借酒消愁的期望而振奮起來的情感。)
交流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情感升華,學習吟誦:
1.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體會詩人的心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聽吟誦,找規律,交流吟誦的方法:吟誦時注意聲調的變化,平長仄短(第一二聲的為平聲,第三四聲的為仄聲),韻字音要拖長。
3.帶領學生吟誦。齊誦。
五、背誦古詩,感情升華,課堂總結
1、背誦古詩;(小組內成員賽背、點名背誦、集體評議。)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已經跟隨杜牧看到了一副清明煙雨圖,還學習了一種吟誦古詩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課后再加以朗讀背誦,好好的去想象領會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吧!
六、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古詩。
七、板書設計
清明
欲斷魂遙指
愁苦振奮
古詩《清明》教案6
一、設計意圖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將如期而至了。清明節是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每一個節日背后,都有一個相應的闡釋與表達系統,深入細致地融入民眾生活。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不僅是人們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系,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基礎。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中華古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作為一線的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地結合,使幼兒在詩情畫意里感受由中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的民族文化傳統,使幼兒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與傳承。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三、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里,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么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六、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古詩《清明》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經驗:幼兒提前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2、物質:PPT課件、字卡、音樂。
活動過程:
(一)入場:聽音樂《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地進場,然后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PPT課件,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么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了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
(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子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么找。誰能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第三句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系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師:“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么呀?(明)
(六)結束活動:
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
古詩《清明》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通過手指點畫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態。
3、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學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3、顏料、彩紙
教學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教學內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么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啟發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3、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啟發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里、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啟發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古詩情境進行手指點畫。
1、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欣賞幼兒作品,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教學開始,通過談話,引起了幼兒對梅花的興趣。在欣賞梅花的圖片及課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點:顏色、形狀還有花瓣的數量等。多數幼兒對古詩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師引導下,大多數幼兒朗誦的較熟練,并且還能夠用“梅花”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通過朗誦,使幼兒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撓的品格。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結束環節讓幼兒嘗試手指點畫,不僅增加幼兒對梅花的印象,還會使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詩《清明》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查看課件:大班語言課件《清明》PPT課件
下載地址:xxxx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圖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祭拜,掃墓,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再看一幅圖片,你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們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路上很多人,人們都很惆悵,天上下著雨)
(二)幼兒看圖片,引起興趣。
3、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地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古詩《清明》教案10
教材分析:
《清明》是四年級單元練習中的詩,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后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學情分析:
現在學生學習古詩停留在簡單的背誦、知大意階段,對古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很難走進去,對古詩學習興趣不濃。
設計理念:
就是通過《清明》教學,使小學生具有不斷學習古詩的動力、毅力、能力、轉化力和創新力,使自身的語文能力不斷地提升,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教學方法:誦讀、想畫面 體悟詩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清明》。
2、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通過對詩歌趣改的感知,使學生了解習作表達的不同的形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復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詩題。
1、清明剛過,清明節假期里你做了些什么?
2、學生談話。 了解清明的'習俗:踏青、掃墓以及清明的氣候特點。《歷書》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3、清明也是一個節氣。
二、初誦古詩,學方法。
1、過渡:唐朝大詩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為題的詩歌記下了他在清明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流傳千古。提生試誦。
2、了解學習古詩的途徑方法。
三、誦讀想象,品詩境。
1、古代人讀詩都是要吟的,我們不會,不妨展開想象把自己當做詩人拉長語調來讀。
2、朗讀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想象畫面。清明,這是一個怎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雨紛紛”,在此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
3、朗讀詩句“路上行人欲斷魂”,想象畫面。路上,是怎樣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誰呢?為什么在雨中趕路?欲斷魂,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哪?“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
4、連起來將第一個詩句吟誦一遍。探究: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吧?理解: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
5、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情景交融。“雨紛紛”“欲斷魂”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含蓄,如果以后某一刻,你的心緒也是如此的紛亂,你也可以寫下——細雨紛飛。
6、提煉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是如何學習古詩的?(板書:讀古詩、想畫面、悟詩情)
7、自學最后兩句:朗讀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象畫面。這時涌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
8、匯報交流:學生朗讀。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兩人演出畫面)找出兩個動詞:“問、指。”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象。“杏花村”: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余地。
9、想象詩外之境。詩人看到杏花村會怎么做呢?
四、資料補充,知作者。
杜牧(803一約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詩人。人們把他和杜甫并提,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老杜”。“小杜”有才華,有抱負,寫詩喜歡評今論古,抒發軍事、政治見解。他有不少描寫山水風光的小詩,名朗秀麗,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五、感知變體,生詩情。
1.出示詩歌的變體。學生讀感受。三言詩:“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更精簡的是:“清明雨,斷魂人,尋酒家,杏花村。”四言詩:“清明時節,行人斷魂。酒家何處,指杏花村。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2、清代才子紀曉嵐改為五絕:“時節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有人把此詩改為六言:“清明時節雨紛,路上行人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村。”相傳,宋代大文豪蘇軾標點稍變,竟成一首絕妙小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學生試改編一個。
3、小結:這種種形式都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下一個端午節、兒童歡喜和悲傷的每一天,都可以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形式記錄下來。
六、總結全文,入詩境。
年年清明,也許在下一個清明節里,在紛紛的細雨中,說不定你們會輕輕的吟誦起來。齊誦《清明》。
古詩《清明》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圖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再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們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看圖片,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古詩《清明》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清明》03-29
《清明》古詩翻譯03-17
古詩《清明》杜牧01-10
關于清明的古詩10-31
清明的古詩大全07-29
《清明》古詩的賞析03-21
《清明》古詩原文09-01
清明古詩詞10-10
清明古詩賞析大全10-13
清明懷古的古詩大全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