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了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教學過程
一、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顯示:《蘭竹石軸圖》(公元1747丁卯)
《蘭石圖》(公元1749己巳)
《墨蘭圖軸》(公元1754甲戍)
《蘭竹圖軸》(公元1758戊寅)
《山頂妙香圖軸》(公元1758戊寅)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圖都是誰畫的?(鄭燮)看到這些圖有何感受?
生:略
3、簡介詩人,揭示課題。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清代歷史上杰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于《山頂妙春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板書課題)
二、習文讀詩,明了詩意。
1、自由讀詩,文通字順。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二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三讀古詩,借助插圖,了解詩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本詩語言明白流暢,通俗易懂,疏通詩意應著力在自由大膽表達上。)
蘭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長在山頂、巖縫、高崖之顛,香氣飄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譽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巖石、深深的巖縫中的美好花香更為馥郁芬芳,濃香撲鼻。并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進行挽留。
6、再讀古詩,把握本詩整體意象,基本情調。
預設:a、蘭花生長環境惡劣……
B、蘭花香氣無與倫比…..
C、蘭花品性高潔,非凡脫俗……
D、蘭花深受詩人鐘愛……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一)看蘭
1、作為“三絕詩書畫”的板橋畫風活潑奔放,挺拔沉雄,沖破了繪畫發展的一切清規戒律,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來,擦亮咱們的雙眸,仔細看一看他所畫之蘭,你看到了什么?
2.反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預設:
生:我看到了蘭花生長在千山疊峰之頂,巖石縫中,環境十分惡劣。可是它卻顯得那么茂盛,有生機。
師: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蘭花,請讀——(課件)身在千山頂上頭。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葉子十分傾斜零亂,但是雜亂之中透著一種零亂美感。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兒是長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卻生長在山頂之上,仿佛可以看見世間萬物…..
師:好一個蘭花知音、憐花之人,請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二)聽景
1、師:高寒之巔,飽覽千山美景,蘭花呀蘭花,你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
2、學生自讀、想象。
3、反饋,師疏導學情
生:我看見了漫山的碧樹、如茵的小草……
生:我看見了清澈的瀑布,雄偉的大山……
生:我看見了展翅翱翔的山鷹,活潑亂跳的小兔……
生:我看見了皓月當空,月光如水,水波蕩漾……
生:我聽見了潺潺流動的山泉唱著歡樂的歌兒……
生:我聽見了山風的.呼嘯,大地的震撼……
生:我聽見了牧童的笛聲,知了的蟬鳴……
生:我聽見了巖石的回聲,鳥兒的呢喃,花兒的呼吸……
師:蘭花呀蘭花!沐浴著大自然的清輝,享受著山中獨有的清閑,你可真是幽雅脫俗,怡然自得呀!(齊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三)聞香
1、師:古人云“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人們常用“國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詞句形容它,而在板橋的筆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出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里看出來?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處聚集。竟香濃到讓人感到粘稠,這種蘭香真是非一個“妙”不能言盡。)
4、能否將“妙香稠”中的“稠”字換成“濃”“重”“絕”“溢”等?(比較感悟古詩用字精妙)
5、小結:蘭花身處貧寒之地,不因山巖的貧
瘠而凋謝,卻孕育大地的精華,吐納著人間絕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樂讀一、二句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四)悟性
1、師讀:“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課件顯示)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蘭花腳下會有什么喧“鬧”嗎?
2、生討論交流:
——有游人上山郊游,踏青賞景…
——有車馬快遞飛馳而過…
——有采藥者前來驚擾…
——有詩人學者高聲喧嘩,談詩論道…
——有姑娘小姐尋香采花…
3、換位思考:師:假如是你聽到這些喧鬧,你會如何?而蘭花呢?(來不相知去不留)為什么?
4、感悟蘭花品性(不與浮云游塵為伍,兩耳不聞,兩眼不看塵世喧鬧,追求自我,吐納芬芳,超凡脫俗,淡泊自足)(配樂個性朗讀3、4句)
過渡:蘭花至真至純的秉性令人激賞,至香至美的風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大畫家板橋(出示課件)——“板橋專畫蘭竹,五十余年,不畫他物。”(板橋“題畫竹”中自述)
四、多元賞詩,升華詩境
1、賞蘭竹之姿(課件伴樂再看一次前面各圖軸)
2、聽板橋之史
鄭燮,30歲前以讀書教書為主,康熙秀才,后賣畫揚州,以活潑奔放,挺拔沉雄的筆墨,振聾發聵地反擊了純以臨摹為能事的毫無生氣的如意館畫派的靡靡頹風,革新畫的意境,大膽創造。他文筆敏捷,心思高曠,詩文書畫,幾乎是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為“揚州八怪”之首,39歲中雍正舉人,44歲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饑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撥款救災,濟人無數,但卻因此獲罪罷官,為官十二載,看透官場黑暗,秉直清廉,體恤百姓,愛民如子,“恨不能填滿普天饑債”。罷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賣畫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節氣的一生。
3、賞析《題畫蘭》的表達方法。
師:身處高寒之地的蘭花與板橋有何共通之處?
蘭花鄭板橋
身處劣境堅持操守
卓爾獨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脫俗追求個性自由
四時不謝倔強不馴
(借物言志)
4、“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之者披文以入情”,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次領略畫中之詩,詩中之人吧!(美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拓展誦詩,凝出詩味。
1、板橋作為文學家,書畫家,雖畫路較窄,尤愛竹蘭石,是因為畫如其人,人如其畫,詩文寓托,意境雋永。
2、讀一讀下面兩首詩,品一品其中詩味。
竹石 柱石圖
鄭燮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誰與荒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巖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萬擊還堅勁,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爾東西南北風。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饋交流,積累古詩。
六,鞏固習詩,提升詩趣。
1、書法抄寫本詩,并為之配畫。
2、選自己得意的一幅畫,題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題畫蘭
千山頂上 → 妙香稠
浮云喧鬧 →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2
教學目標:
一、讀懂三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歌詠的事物的特點,從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
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墨梅》。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
這首詩是王冕寫的。詩中描寫了洗硯池的'墨梅,表達了對樂于奉獻的精神的贊美。題目的意思是:有著像墨一樣黑的枝干的梅花樹。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讀“朵朵花開淡墨痕”,體會“痕”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第二課時
一、背誦《墨梅》。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竹石》。
1.初讀指導。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在重陽節懷念家鄉的兄弟。)
(2)引導學生自學。
(仿照學習第一首的方法:初讀,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細讀,逐句連起來講解;精讀,想象情景,體會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思考、討論、交流。
①指名朗讀全詩,說一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②逐句試講。(注意書上注解。)
③講述全詩意思。抓住以下關鍵字:咬、立根、千磨萬擊、任。
2.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3.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講述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兩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二、講讀第三首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②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板書設計:
墨梅(清氣)竹石(堅勁)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極力營造詩意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品悟字詞,聯系所學詩歌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戍邊將士的同情以及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體味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互文”修辭手法及典故的意思。
課前準備
查找王昌齡資料、了解邊塞詩,做好預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過哪些邊塞詩呢。
誰來說一說。
生: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生: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不斷復習,能增加我們能的知識儲備。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另外一首邊塞詩的名篇——(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出塞,齊讀課題。)翻開語文書72頁。
二、初讀詩文,了解詩意
1、解題
師:你是如何理解《出塞》這個題目的。
生:出塞sài。塞,邊塞。出塞就是到邊防線去守衛邊疆。
2、了解詩人
師:學習古詩,做到“知人論世”非常重要。請同學們交流查閱的作者資料。請你從資料中篩選出一句最重要的分享給大家。
生:“七絕圣手”“詩家夫子王江寧”氣勢雄渾、格調高昂……
王昌齡:(698——757)自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進士,尤擅長七絕,其詩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早年貧困,30歲時,中進士做官,安史之亂被閭丘曉刺殺。
師:認識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下面我們就一起品讀他的詩歌。
3、朗讀整首詩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出塞》這首詩。
注意讀書要求:
1、仔細讀兩遍。第一遍注意詩歌當中的一個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通順、流利。
2、后一遍,畫出并讀出詩歌的節奏。
師:誰來讀一讀《出塞》。請你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師:讀得字正腔圓,請坐。
(讀的真不錯,讀出了節奏……)2個
師: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出示畫好的節奏)
師:讀古詩不但要讀正確,讀出節奏,而且要盡可能地讀出詩的韻味。
請仔細聽老師范讀一遍。想象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
(配樂《涼州曲》朗讀)
師:誰想再來讀一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
三、 精讀詩歌,感悟詩情
1、理解詩意
師: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理解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生:結合注釋和譯文、看插畫、抓關鍵詞、想象和聯想……
師:本文沒有譯文,就要結合課前預習的注釋,插畫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詩意。
小組合作:
1、 解釋古詩中重要字詞;
2、 流利說出古詩文的意思。
3、 全班匯報 (4分鐘)
預設:
1、師:“秦時明月漢時關”怎么理解。
生: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
師:“秦時明月秦時關,漢時明月漢時關。”“秦、漢、月、關”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手法上叫做“互文”,這一修辭手法的使用更突出戰爭持續時間之長。)
回憶歷史,秦(公元前221年、漢公元前206——公元前222,唐618——907歷經千年,穿越時空的景物,關、明月寫出了千年之久,戰爭一直沒有停過。
你是否知道其他詩中有互文的詩句。
2、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夜深了,一輪明月照耀著清冷荒涼的的邊關,提起這明月,我們就會想起中國古典詩歌中許多描寫明月的詩句: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師:詩人筆下的明月大多與什么聯系在一起。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3、師:他們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嗎。
他們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嗎。(不能)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萬里長征人未還。(生齊讀)
師: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時你聯想到什么畫面
生:守邊將士思念親人、親人思念守邊將士……
師:讀到這里,你的心情是如何。
你的心情僅僅是悲哀嗎。(引出對戰爭的痛恨;憤怒)
4、師:俗話說,“國難思良將”,在戰爭頻繁的邊塞,守關將士也在盼望,他們在盼望誰呢。(師讀并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
生指名說,漢代飛將軍李廣
指名交流飛將軍李廣的資料。
師:你從這句詩的哪個詞語看出他們非常需要這樣一位將軍。
生:“但使”
師:但使是什么意思。
只要
5、師:是啊。
要是漢朝的李將軍在,會出現什么結果。
生: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誰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詩文中引用過去的有關人、地、事、物的史實,就叫做用典,這句話借用典故。為什么要用典。
生:含蓄、典雅,諷刺防軍將帥驕惰無能。
如果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我們會怎么說。
生:唐王朝的將士們,你們真是太無能了。
師:這樣說,在表達效果上完全沒有了詩歌的意境。
2、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情感
生:對戰爭的憎惡,對良將的渴求。
3、這首詩與前一首《十五從軍征》分別從什么角度來寫的。
(表格呈現)
《十五從軍征》老百姓、退役老兵
《出塞》從軍將士
師:無論從哪個角度寫,戰爭帶給人們的都是無盡的苦難。
四、課外拓展
1、盧綸《塞下曲》
盧綸《出塞》
王昌齡《從軍行》
2、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總結邊塞詩的特點)
邊塞詩共有的特點:對邊塞風光的描寫,悲涼之中流露出壯美,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氣概。
3、師:(播放《涼州曲》)思念親人的哀怨、保家衛國的壯志,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齡的《出塞》,讓我們再一次深情誦讀。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出 塞
(唐)王昌齡
明月 邊關 悲
思良將 建功業 壯。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4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輕諾必寡言。(《老子》)
民無信不立。(《論語》)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詩經采薇(節選)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以上就是六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復習資料,同學們,讓我們快樂學習,不斷積累,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奮力前行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5
教學目標:
1.認識“簸”字,會寫“昌”“齡”“簸”“涯”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二首,默寫古詩。
3.理解詩句大意,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意境,體味詩人內心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整理已經學過的邊塞詩。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一首邊塞詩嗎?
(學生背誦古詩,可以稍微提示一下:邊塞詩是指以邊塞自然風光或邊塞戰爭為題材的古詩,如以前學過的王翰和王之渙的同名詩《涼州詞》等)
2、“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盛唐詩人王翰的著名詩句,反映了人們對邊塞戰爭生活的厭倦與無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齡的《出塞》。
板書課題:出塞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范讀古詩,了解詩人,老師邊板書邊指導書寫詩人名字——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長安人。唐代著名詩人,所作七言絕句成就最高,人稱“七絕圣手”。這首《出塞》曾經被后人推為七絕中的壓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通讀懂。
3、借助工具書、注釋,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詩大意。
4、指名誦讀,給多音字正音。
“教”字讀陰平調,“還”讀“huán”。
5、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這里的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應該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是虛指。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不教:不允許。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說全詩大意,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補充。
大意歸納: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長久征戰在萬里之外的戰士還沒有回來。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
1、無奈與悲憤
①指名讀前兩句古詩。
②“秦、漢”二字說明什么?(戰事之久)“萬里”說明什么?(征戰之苦)
③“人”為什么“未還”?戰士不想回家嗎?結合“古來征戰幾人回?”談談你的理解。
④作為一介文人,面對國家連年征戰,百姓生靈涂炭,詩人的心情怎么樣?
(引導學生揣摩詩人的無奈與悲憤。)
⑤帶著你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句詩。
2、懷念與希望
①齊讀三、四句。
②怎樣才能使人們擺脫戰爭的侵擾呢?請談談你的理解。
③通過對漢代名將李廣和往日邊塞平靜生活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將來抵御胡馬的侵擾;另一方面也飽含了詩人對于起用良將后戰勝敵人、保衛祖國的堅定信念。
④指導朗讀。
四、總結方法,指導背誦。
1、根據本節課和以往的學習方法,試著總結古詩的學習方法。
2、復述全詩大意,指導背誦。
五、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六、作業:搜集四首邊塞詩,自主積累古詩。
板書設計:
出塞(唐·王昌齡)
秦漢人未還無奈與悲憤
但使不教懷念與希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它邊塞詩。
2、復述古詩《出塞》大意。
3、總結古詩學習方法:了解作者——朗讀全詩——理解大意——體會情感
二、自主學習,讀懂全詩。
1、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出示學習要求:
①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②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③通過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全詩大意。
④感悟詩的意境。
2、集體反饋。
①指名讀,糾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讀第四聲bò;讀bǒ時,是指用簸箕上下顛動,揚去糠秕、塵土等雜物。在詩中讀第三聲,是指風浪上下搖擺,表示風大浪大。
指導書寫“簸”字,利用拆字法識記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詩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名,來自民間。
九曲:形容河流彎彎曲曲。
浪淘風簸:大風蕩起波浪,大浪沖走泥沙,形容風大浪大。
天涯:天邊。
古詩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黃河卷起黃沙萬里,大風大浪從天邊奔流而下。現在,沿著黃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銀河去,到牛郎織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詩意境。
①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系在一起,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出體現黃河雄偉壯觀的詞語嗎?
②自由朗讀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織女的家是什么樣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導朗讀全詩。
5、背誦全詩。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6
1、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代: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2、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代: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3、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宋代: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4、唐多令·柳絮
清代:曹雪芹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6、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7、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宋代: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8、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唐代:韋莊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9、送魏萬之京
唐代: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0、金縷衣
唐代:佚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1、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2、折桂令·九日
元代: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13、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14、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15、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宋代: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6、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17、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宋代:劉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18、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宋代: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馀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19、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0、將進酒
唐代: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21、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22、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宋代: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23、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24、夜泊水村
宋代: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25、玉樓春·東山探梅
宋代:劉鎮
泠泠水向橋東去。漠漠云歸溪上住。疏風淡月有來時,流水行云無覓處。
佳人獨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頭空負雪邊春,著意問春春不語。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7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8
1、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2、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張籍《薊北旅思/送遠人》
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留別王維》
4、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6、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
7、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8、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彥《花犯·小石梅花》
9、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黃庭堅《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10、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11、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12、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13、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聶勝瓊《鷓鴣天·別情》
14、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李商隱《北青蘿》
15、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高適《除夜作》
16、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曹組《卜算子·蘭》
17、晚來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孫光憲《河傳·花落》
18、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19、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虞集《院中獨坐》
20、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2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23、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見繡屏孤枕。——魏承班《滿宮花·雪霏霏》
26、遙憶獨眠人,早寒驚夢頻。——顧貞觀《菩薩蠻·山城夜半催金柝》
27、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
28、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陸游《浣溪沙·和無咎韻》
29、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30、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3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2、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杜甫《宿府》
33、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34、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35、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37、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幾《蘇秀道中》
38、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39、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關漢卿《沉醉東風·重九》
40、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41、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42、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43、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44、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張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5、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張孝祥《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46、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7、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謝枋得《武夷山中》
48、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49、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50、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無人解,樹轉午陰涼。——舒頔《小重山·端午》
52、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八》
5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54、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55、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鄭思肖《畫菊》
56、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緒。——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57、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58、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59、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60、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61、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一》
62、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孫道絢《滴滴金·梅》
63、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64、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黃巢《自題像》
65、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韋莊《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66、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67、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徐昌圖《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
68、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周邦彥《蘭陵王·柳》
69、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70、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71、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李商隱《蟬》
72、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7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74、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75、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李商隱《安定城樓》
76、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蔣捷《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77、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杜甫《別房太尉墓》
78、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79、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80、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9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詩《觀書有感》,給我們諸多啟示,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我的教學設計是,待學生已經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讓他們從詩的內容(描寫方塘)與題目(《觀書有感》)表面的不相關提出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么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理解詩歌所要說明的道理。我估計學生都能說到“一個人的聰明來自于他不斷學習”這一層意思。然后我就引導學生聯系前兩行領會“開豁”這一層意思。
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我的預設提出了上述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么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并通過討論明確了這首詩是要我們“多讀書學習”,可“清如許”對應的意思——心智開豁、敏銳卻怎么也說不上來了。于是,我問學生曾經在哪里看見過或者聽到過這句詩,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關聯起來的?哪知道全班近50個學生只有一個學生很模糊地講了與詩句只有些許關聯的一點意思,其他學生都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哈!看來學生就是“沒有源頭活水”啊!但這意思是我現在寫反思的時候感悟出來的。在課堂上,我并沒有利用好這一生成的“資源”,而是習慣性地采取了“填鴨式”教學法,把“標準答案”一股腦兒地“塞”給了學生。當時只是感到有些遺憾,沒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要說明的道理。現在想來,只要把當時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現象與詩句聯系起來,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的。
我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出現了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沒有敏銳的反應,只是想著趕快把知識“給”學生,將來能夠應付考試。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頭活水”。
《冬夜讀書示子聿》可稱之為說理詩,文字意思淺顯,但蘊涵如何讀書、做學問的深刻道理,真所謂“有境界自成高格”。本課教學難點應是引導學生體會詩中則“少”“老”對比、“知”“行”對比所闡發的道理。
教學中,以關鍵詞句為生發點,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夠佐證這一哲思的知識儲備,豐富詩境,加深理解和體驗。
一、抓“少”與“老”,體會學習要孜孜不倦。
師:有同學不理解什么叫“無遺力”?誰能說說。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
生:不留一點氣力,全力以赴。
師:年少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無遺力的學習?
生:學習做到孜孜不倦,一絲不茍。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達旦的去學習。
師:借用成語故事說說,哪些古人學習或作學問是無遺力的?
生:懸梁刺股。
師:“懸梁刺股”描繪了一幅怎樣“無遺力”學習的畫面?
生:把頭發系在梁頭上,困了用針扎自己的大腿。
師:這樣的學習真是——
(生齊讀:無遺力。)
生:匡衡的鑿壁借光。
師:匡衡是怎樣“無遺力”學習的?
生:沒有燈光,在墻壁上鑿一個洞,利用鄰居家的燈光讀書。
師:這種讀書精神叫——
(生齊讀:無遺力)
本環節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首先是“無遺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學問是這樣努力的”,將短短的七各字讀厚起來,隨之學生的體驗也就深刻起來。
二、故事引入,聯系生活實際,自悟“知”“行”所闡發的哲理。
我以故事引入,為孩子們講述了《紙上談兵》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談談聽故事感受:趙括如此精通兵法,為什么會打敗仗?學生結合實際紛紛說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說實踐比書上學習更重要,有的說在實踐中通過做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樣通過聽故事談感想的教學方式,給孩子一個“躬行”的機會,深刻理解什么叫“躬行”,讓孩子在聽說實踐中潛移默化感悟讀書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
最后我以“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才“陸游”在訓示他兒子時的態度。”引導學生用循循善誘、語重心長、意味深長的語氣讀詩。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0
1.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解釋:奔流的黃河就來自云間,一座孤城外是千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怪楊柳不綠,春風從來不越過玉門關。
中心思想:這首詩描寫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和戍邊士卒的思鄉情,表達了慷慨悲壯的情懷。
2.浪淘沙(唐)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解釋:曲折的黃河卷來萬里泥沙,大浪掀起的風簸來自遙遠的天涯。如今我要迎著風浪直上銀河去,一同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中心思想:這首詩借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壯浪漫的氣魄。
3.十五從軍征(漢)《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稚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解釋:十五歲參兵出征,到了八十歲才得以歸來家鄉。路上遇見了鄉里的人,問:“我的家里還有誰在?”他回答說:“向遠處看就是您的家,一座低矮的,長滿雜草的墳墓。”兔子從狗洞里來回進出,野雞在房梁上不停的飛;院子里長出了野生的稻谷,水井旁繁衍了野生的葵菜。搗碎稻谷的殼用來做米飯,采摘葵菜用來熬湯。飯一會兒就做好了,但卻不知道要送給誰。出了大門向東望去,淚水已經浸濕了我的`衣衫。
中心思想: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少年從軍65年后返回故鄉,歸來無家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4.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依舊是秦朝的明月,漢代的邊關,戰士萬里出征守衛邊疆不得回還。如果有那英勇善戰的李廣將軍在,絕不讓匈奴騎兵的部隊越過陰山。
中心思想:本文通過邊疆士兵對邊地戰爭的厭倦和怨嘆,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和平、安寧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5.塞下曲(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解釋:在夜晚,匈奴統帥因打敗仗想要趁黑月之際逃跑,夜宿的大雁卻驚醒了,高高的飛向天空。于是將士們披堅執銳翻身上馬要去追擊窮寇,紛紛揚揚的白雪瞬間落滿了他們的弓刀。
中心思想:本文寫出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后兩句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6.墨梅圖題詩(清)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解釋:我畫的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的。梅花不需別人夸獎顏色好看,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
中心思想:本文詩人以梅花自喻,表現了不同流合污的氣節和卓爾不群的人品。
7.墨竹圖題詩(清)鄭燮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解釋:在縣衙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的蕭蕭之聲,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我雖然只是小小的州縣官,但是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的感情。
中心思想:本詩表達了作者“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8.蒼松怪石圖題詩(請)李方膺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川岳,秀色無等倫。飽經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擁護天闕高且堅,迥干春風碧云里。
解釋:您難道不知道,在嚴寒的季節,哪里去尋找青青碧草。您難道沒看到,那高高的山上松樹挺立著。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飾什么,萬物可貴之處在于他們的真實本色。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壯,秀麗的景色沒有和他同等的。飽經風霜與冰雪,永遠那樣蒼勁。松樹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彎曲蒼勁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中心思想:本詩寫出了蒼松的堅強質樸、不屈不撓,比喻了詩人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錚錚鐵骨的精神。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背誦古詩詞。
2.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古詩詞的內容,體會古詩詞所蘊藏的情感,感受“詩眼”在古詩詞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根據課文插圖想象詩人看到或想到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宿建德江
【教學過程】
一、閱讀古詩詞,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詞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來背一首古詩詞給大家聽聽呢一段優美的音樂配合著同學們的誦讀讓我們感受到古樸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3課“古詩詞三首”(板書題目),現在學習第一首詩,讓我們通過學習再次感受古詩的美好意境吧!(板書:宿建德江)我們一起讀一讀。
2.解題: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誰留宿在建德江這首古詩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經過建德江時寫下的。
設計意圖:
由背誦積累的古詩詞導入,既復習舊知,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把這首詩多讀幾遍,要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讀,把生字讀準,讀通詩句。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指名讀詩,讀準生字,強調字音,注意節奏。
3.大家齊讀
設計意圖:
多層次地朗讀,有助于學生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注釋或字典釋義理解詩義。
2.字詞解釋。
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移舟:劃動小船。
泊:劃船靠岸。
煙渚(zhǔ):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
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野曠:野,原野;曠,空闊遠大。
天低樹: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3.小組討論說說詩義。
設計意圖:
理解了古詩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
四、入境悟情,體驗升華。
1.自學提示。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這是一首描寫秋江暮色的詩,作者把船停靠在江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景色。(夜幕降臨,江中小舟,煙霧迷蒙,孤身夜宿,身處異鄉,曠野無邊,天幕低垂,月與人親)
(2)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孤獨、愁、凄涼)
3.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讀一讀,把這種感覺讀進詩的字里行間。(齊讀)
設計意圖:
用朗讀的方式與詩人對話、與文本對話,培養語感,體會詩情。
4.詩中哪個字眼最觸動你的心(愁)
5.體會作者的愁緒:
(1)作者的愁是什么(思鄉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詩中的哪一個字可以看出來
預設:(客)客是指誰(詩人)詩人把自己說成是客,是因為此時他身處異鄉。
(2)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王維的那首詩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思親我們都能夠理解,而此時是什么景物勾起了孟浩然的思鄉之情呢(日暮)
(3)日暮是日落黃昏、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在干什么呢(背著書包回家去)還有人在干什么呢想象一下,詩人此時正在干什么呢
(4)現在我們回到詩人所處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曠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詩人一人),如果這時候你是詩人,你會想到什么呢
①(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親人;
②(如果這時候有人陪我說說話就好了)感到寂寞;
③(如果這時候我在家鄉多好啊!)懷念家鄉。
(5)滿懷的愁緒向誰訴說呢(月亮)孤人對月是何等蒼涼、孤寂,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讀古詩。
設計意圖:
抓住“愁”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想象畫面的形式,體會詩人的處境,感悟詩情。
五、拓展延伸、情感朗讀。
1.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此時的詩人雖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緒卻早已隨月飛遠。他想到了往日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預設1: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詩人和朋友圍坐爐邊,把酒言歡。
預設2: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詩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詩作對,流連忘返。
預設3: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里,詩人和家人相聚樹下,其樂融融。
2.故鄉的點點滴滴都是幸福的,絲絲縷縷都是甜蜜的,然而,這里卻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鄉山水,聽不到親切的鄉里鄉音,這里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設計意圖:
情感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3.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明月來寄托情感是很常見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發情感的憑借。與月有關的古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設計意圖:
引領學生賞析與月亮有關的詩句,鼓勵學生多讀多積累,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六、全詩回讀,情感共鳴。
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經守望過的月,也是我們的月,是古往今來唯一不變的月。學完這首古詩我們已然成了孟浩然的知己,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在日暮時分“人在江中,心隨月去”的滿腔愁緒。
七、拓展閱讀。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課下搜集孟浩然的詩,進一步了解孟浩然。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讀準字音,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品析詩句,并能借助閱讀來想象,感受六月的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并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知道了“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是望湖樓。
4.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作者介紹: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設計意圖:
談話式的導入,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由朗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解疑: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跳珠——跳動的珠子
3.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烏云,像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散開,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大雨點像跳動的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濺。
(3)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云吹得無影無蹤。
(4)望湖樓下水的顏色和藍天的顏色一樣。
設計意圖: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注釋自學交流,理解古詩的意思。
三、細讀品味,體會感情。
1.插圖。
學生自學并討論。
(1)古詩是怎樣寫出這些奇特景色的(品味古詩中精妙的字詞)
(2)同學們仔細觀看插圖,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晴雨時奇特的景色。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學,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
2.教師點撥,學生匯報:
(1)黑云翻墨未遮山
①“翻”字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翻騰、翻滾、涌動……)你感受到烏云黑壓壓的迅猛來勢了嗎
②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來勢洶洶的氣勢。
(2)白雨跳珠亂入船
①“亂”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雨大)急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
②看到這個畫面,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樣的雨(傾盆大雨、狂風驟雨……)作者在詩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
③“跳”字說明了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
(3)卷地風來忽吹散
①“忽”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來得快,下得大)體會出本句詩中狂風的急,可更深一層地感受到狂風過后,西湖景色帶給詩人的美。
②有感情地讀這一句。
(4)望湖樓下水如天
①這句詩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齊讀這一句,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引導學生通過換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雨后西湖的美)
②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鐘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
3.交流討論: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通過詩句看到的景色。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作者描寫的美麗景色。
四、回歸整體,背誦全詩。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蘇軾禁不住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生齊讀全詩)
醉于酒,醉于景,我們更醉于詩,大家都來當一回詩人……(生齊讀全詩)
最后讓我們帶著對這場雨的驚嘆和對雨后景色的陶醉,齊背全詩。
設計意圖:
引導背誦,在誦讀中感悟西湖在六月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
五、拓展“雨詩”,以讀現景。
1.課前我們背誦了許多描寫雨的優美詩篇,剛才又領略了這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老師這里還收集了幾句也是描寫雨的詩句,你們想看嗎
2.描寫急雨狂風的詩。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咸陽城東樓》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
——陸游《大風雨中作》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
——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你們喜歡這些詩句嗎請你們和老師一起大聲朗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養成積累同類古詩的習慣。
六、課堂小結。
中國詩文是蘊藏在無數中國人心中傳誦的經典,希望同學們今后都能傳承祖國經典文化,沐浴書聲,健康成長。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宋詞,并背誦、默寫。
2.通過自己的豐富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唐詩宋詞是傳統文學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即黃沙嶺,在今江西上饒的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作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曾因貶職在黃沙嶺閑居多年,因此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介紹作者的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課文全文。
輕聲朗讀詞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讀得真棒,要把這首詞讀好,我們要注意什么(停頓和重音)
3.自由讀。
4.齊讀。
設計意圖:
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熟讀中感悟詞的意境。
三、再讀詩詞,理解詞句意思。
1.自讀要求。
默讀,自主理解詞句。
(1)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釋、看圖、聯系前后句等)
(2)不懂的地方反復多讀幾次。
(3)有疑問或不懂的地方做標記。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設計意圖:
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詞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體會美景,寫作指導。
1.自學提示。
(1)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2)在一個夏天的晚上,詩人來到了黃沙嶺的一條小路上,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展開豐富的想象,使用優美的詞句,結合詩人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把當時的畫面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
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并給予適當的方法指導。
2.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
4.教師點撥。
(1)品讀上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①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聞到的:稻花香。
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
②同學們,詞中說伴隨著清風吹拂,傳來陣陣稻花香和蛙鳴聲,仿佛是青蛙們在爭說豐年,它們在說些什么呢
同桌之間試著說說。(提示: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等。)
小結:同學們說得真是太好了!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③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④你的腦海里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⑤釋義: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豐收的好年景。
設計意圖:
通過想象,感悟美景。
(2)品味下闋
過渡: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是啊!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讓人感覺像是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
①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②學生交流畫面,教師指導朗讀。
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抬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樣
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后路轉溪橋后忽然看見茅草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的驚喜,你知道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象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后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想象作者的心情、感受,體會作者的心理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體會意境。
③釋義:天空烏云密布,星星閃爍,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
(3)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五、課堂小結。
1.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愿這美好的意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
2.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首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手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手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2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學生背誦《贈汪倫》)
2、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
二、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①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
②學生交流各自搜集的王昌齡與王維的資料。
③齊讀課題,理解課題意思。
④交流有關《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的背景資料。
2、抓字眼,明詩意。
①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③匯報。
A.古詩的大意。
B.從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C.體會情感。從詩中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字、句體會出來的?
3、多誦讀,悟詩情。
①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②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③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④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學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又學了兩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出示課前準備的送別詩詩句,學生齊讀)
四、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書寫生字詞。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3
詩經·采薇(節選)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4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匯總(蘇教版)
六年級上學期
9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97.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O 98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9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00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01.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02.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03.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4.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5.己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數,不拘一格降人才. 106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六年級下學期
107.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08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09.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12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11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14 早春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15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16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15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古詩,讀出節奏和情感。
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中景物的特點。
二、學習《西江月o夜行黃沙道中》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此時詩人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什么呢?學生結合詞的意思來分析。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同學們,詞中說伴隨著清風吹拂,傳來陣陣稻花香和哇鳴聲,仿佛是青蛙們在爭說豐年,那青蛙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說一說,談一談。
(2)同桌試著演演說說。
(3)小結:同學們演得真是太好了,說得真是太好了!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那一刻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著飄于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
(4)讀完上闋,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據詞的畫面說一說。
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起來了,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徐徐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服,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著“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里,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
(5)齊讀詞,讀出意境,讀出畫面的美。
2.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接下來又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自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抬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樣?(很著急)
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
生: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
生:更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
(4)總結下闋,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陶醉于黃沙道中的喜愛之情,更為農民豐收流露出欣喜之情。
(5)朗讀整首詞,并背誦。
三、比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o夜行黃沙道中》
1.相同點:都寫了月亮,都借月抒發感情。
2.不同點:抒發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發詩人旅途寂寞、孤獨之情,《《西江月o夜行黃沙道中》抒發了詩人陶醉于黃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愛與興奮之情。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三首古詩。
2.默寫《西江月o夜行黃沙道中》。
板書設計
3.古詩三首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西江月o夜行黃沙道中
教學反思:
1.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教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詞的.優美意境,體會詩詞的心境。同時教者還要通過美麗的畫面和音樂,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走進詩詞的畫面美,并在誦讀中感悟情感,體會古詩的節奏美、情感美。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趣,也豐富了文本的內容。
2. 詩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這樣便能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其次還要通過品讀悟情,媒體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美好意境之中,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感其情,并與詩詞產生共鳴。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05-20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05-27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學設計02-21
四年級上冊《古詩》語文教案12-16
小學語文古詩04-23
六年級上冊語文作文05-28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作文11-03
六年級上冊語文作文02-15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作文11-03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