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古詩詞賞析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賞析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賞析 1
1.《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賞析:中國古代十二律中的頭兩個音律,大呂對應十二月,24節氣的小寒正對應著最低沉嚴肅的大呂音律,這是一段蕭瑟低迷的季節。但大雁開始北遷,喜鵲開始筑巢,野雞開始鳴叫。雖然仍是嚴冬,離春天正月已經不遠了。
2.《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宋·黃庭堅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賞析:這是一首尋訪友人的詩。江雨蒙蒙,頗有寒意,雪花飄蕩,使人鬢邊斑白。馬上就要進城了,可我卻立在這里,望著后山。我的朋友就住在那里。
3.《望月婆羅門·元夕》
元·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
蛾兒雪柳風光。
開盡星橋鐵鎖,平地瀉銀潢。
記當時行樂,年少如狂,宦游異鄉。
對節物、只堪傷。
冷落譙樓水淡月,燕寢馀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窮愁九曲腸。
休更問、勛業行藏。
賞析:冬天有冬天的魅力,可冬天也最容易讓人惆悵落寞。年少時,四野奔騰,何等快意,如今同樣的季節,卻是躊躇滿志,半步不前。
4.《早發竹下》
宋·范成大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賞析:思量卻似,無情有思。人們常有這樣的體驗:當緊張的工作之余,能有機會到郊野散散步,會感到特別輕松愉快。詩人正是懷著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品賞竹下之景的。
5.《鷓鴣天》
金·劉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賞析:這是一首寄給情人的詞,這個冬日,冰天雪地,連手指都感到寒冷。你吹奏的羌笛聲,飽含著離怨。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不知開落了幾次了?我在天涯漂泊,兩鬢已如此斑白了。思念,在冬天,顯得更加沉重
6.《送季平道中四絕》
宋·鄭剛中
霜風落葉小寒天,去客依依馬不鞭。
我最平生苦離別,可能相送不悽然。
賞析:小寒料峭,為眼前這傷感的別離更添幾分寒意。平生最痛苦的就是離別,送別之時,最是凄然時候。
7.《浣溪沙》
宋·舒亶
燕外青樓已禁煙。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應須沈醉倒花前。
綠窗還是五更天。
賞析:一切景語皆情語,寒冬蕭條,眼前的景致更讓人消沉。怎么排解心中的憂愁呢?還是需要酒這位好朋友。
8.《清平樂·深冬寒月》
南唐·馮延巳
深冬寒月,庭戶凝霜雪。
風雁過時魂斷絕,塞管數聲嗚咽。
披衣獨立披香,流蘇亂結愁腸。
往事總堪惆悵,前歡休更思量。
賞析:深冬寒月的天氣里,窗戶上都凝結了霜雪。風雁過后,魂斷絕。此時,詩人在沉思,披著衣服想著往事,以前的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再想也沒用了。
9.《蠟梅香》
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里輕陰,小寒天氣。
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
搵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致。
問隴頭人,音容萬里。
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
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
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賞析:一曲新詞,美酒一杯。不知不覺,寒冬已至。想來是梅花最喜漫天雪。那純凈的雪與清麗的梅相得益彰,堪稱絕配,就像一幅流動的畫,在孤寂的冬自由流淌。
10.《古干梅歌》
清 · 弘歷
槁木中有生意存,恰似一陽來地底。
初番花信小寒前,早綻梢頭兩三蕊。
獻春開歲報韶光,玉笑珠輝乃累累。
江南諸物都不愛,僧寺瓦盆驚見此。
賞析:很多人喜歡春天花信,所謂二十四番花信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花信風的最初時段在什么時候。不是春季,而是小寒節氣。這首清朝皇帝乾隆的梅花詩,明確認同了這一劃定,他在詩中是這樣寫的:“老梅樹的枝干有著勃勃生意,恰像陽氣是從地下回歸它的根部。第一番開花居然在小寒之前,早在小寒節氣之前就開了兩三朵。等到過年的時候,梅花報春,一樹累累梅花如笑如珠如玉。江南我很多東西都不喜歡,我就喜歡這僧院里瓦盆種的梅花,小寒節氣之前,就有了花信啊”。乾隆這首詩的初番花信,就是認同的自宋朝流行的二十四番花信風關于小寒梅花的地位。
古詩詞賞析 2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垂釣歸來,卻懶得把纜繩系上,任漁船隨風飄蕩;而此時殘月已經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風,小船被風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擱在蘆花灘畔,淺水岸邊罷了。
1、有人說“不系船”是全詩關鍵,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因為“不系船”三字領起后面三句(2分):第二句上承該句點名船停在江村,時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經疲倦,該睡覺了,因此連船也懶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嗎?三四兩句給與了明確的回答(1分)。(共2個得分點:作用2分,具體分析言之成理2分。
2、詩中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情調?請坐概括分析。(4分)
這首詩表現的是漁翁隱逸生活的 恬淡、閑適、自在的.生活情調。
漁翁的深入檢出,自食其力,閑適散淡:環境寧靜優美,江月相應,蘆花搖曳:不系船體現了人物和環境之間和諧而有生趣的關系。
古詩詞賞析 3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 ,朵朵簇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
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釋
①海榴:即石榴。
②羅:即紗羅。
③張羅:料理與籌劃。
④芳樽:精美的酒杯。此處指代美酒。
雙調·小圣樂:據《九宮大成譜·總論》引《宋史·燕樂志》,雙調、小石調,俱屬商聲七調。因此《太平樂府》以此曲入雙調。小圣樂,是雙調中一曲調(又稱曲牌)名。從格調看,此即詞里之慢詞。
海榴初綻:石榴花初開。
窮通前定:乃一種唯心的迷信說法,言個人命運之好壞系前世注定。
酩酊:酒醉狀。
譯文
綠葉繁茂一片濃陰,池塘中布滿水閣,這里最涼快。石榴花剛開,妖嬈艷麗散發撲鼻的香氣。老燕攜帶著小燕,嘰嘰地說著話,高高的`柳枝上有蟬鳴相和。驟雨剎時飛來,像珍珠一般亂灑,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長時間,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夢一樣。命運的好壞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勞呢。邀請賓客朋友玩賞,喝酒唱歌,暫且喝個酩酊大醉,任憑它日月輪轉,來往像穿梭。(冷面雪月獻上)
古詩詞賞析 4
春閨思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 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 昨夜夢漁陽。
裊裊城邊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提籃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夢漁陽。注
注:“漁陽”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詩中兩組疊音詞的運用有何妙處?(4分)
“裊裊”寫柳枝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曳之態(1分),“青青”繪桑葉蔥蘢青翠之色(1分),這兩個疊詞渲染出一種充滿生機、令人沉迷的.無盡春意(1分),同時又增添了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1分)。
2、 這首詩中抓取了哪一細節?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內涵?(4分)
抓取了“提籠忘采葉”這一細節(1分):這一細節寫出本來是到郊外采桑葉喂春蠶的女主人公,卻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空的竹籃情形(1分)。這一特寫鏡頭表明了她雖身在桑下卻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對自己遠在漁陽從軍的丈夫的思念之情。(1分)
古詩詞賞析 5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一】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賞析二】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賞析三】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賞析四】
首聯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頷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和尾聯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賞析五】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農村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初春時節,風和日麗,一只只五彩斑斕的風箏翩翩起舞于藍天白云之間。在嚴冬里抑郁了很久的人們,紛紛跑到戶外,放飛愉快的心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風箏的情景,如今讀來仍讓人心曠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顆童心仿佛飛到了空中,自由馳騁。對于天性未泯的孩子們來說,放風箏不僅僅能娛悅心情,還有益健康。古籍《續博物志》云:“春風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泄內熱。”放風箏的過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使得全身肌肉關節隨之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對臂力、關節提高反應能力還有好處。放風箏時,眼睛一直盯著遠處,可以調節眼肌功能,減輕眼的疲勞,這對于中小學生們大有好處。
“順風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門萬丈高。”這是成人放風箏的真實體會。在浩瀚的古籍中,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風箏的感受。“清風如何托,終共白云飛”(寇準);“消得春風多少力,帶上兒輩上青天”(徐渭);《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在《臨江仙》詞中寫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其實,人生在世,事業也罷,愛情也罷,就像那空中翻飛的風箏,幾起幾落,飄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運之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風勢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頓,必能飛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年一度春風到,借得彩鳶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帶上孩子快到戶外去放風箏,放飛喜悅的心情,放飛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與期望。
寒冷的冬天終于被溫暖的春風吹走。在濃濃的春意中,有一個人在悠閑地散步,享受著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鼎。
小草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一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晴空萬里,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仿佛在贊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自己細長的秀發,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高鼎被這千姿百態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安寧,原來學堂早早地放學了。歡快的孩子們跑著、跳著,露出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扎小辮的孩子高高地舉著一只五顏六色的鷹形風箏,跳著、叫著從高鼎面前竄過。高鼎的目光被吸引過去那孩子拉著風箏線,另一個孩子展著風箏。展著風箏的孩子一松手,那邊就一邊跑一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云朵比高。不一會兒,天空中陸續飛起了許多紙風箏。在高高的云層中,各式各樣的風箏似乎活了,紛紛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春天的氣息里飄蕩著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地笑了。
古詩詞賞析 6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1、云深:指山深云霧濃。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這首詩有人認為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
古詩詞賞析 7
雁兒落過得勝令·尋致爭不致爭
朝代:元代
作者:高克禮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繡帶里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譯文
該爭辯的卻不爭辯,已經說定的就要言而有信。要論至誠我最至誠,不要你薄幸無情還有誰薄幸無情。難道不知道舉頭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負義的.都會擔當罪名。海神廟的故事可以憑證。像王魁負桂英。想當初他曾經在神前海誓山盟,后來他負情,終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卻生命,自殺身亡的桂英女,最終處死了這個年少書生。
注釋
雁兒落過得勝令:雙調帶過曲。又名《鴻門凱歌》。
致爭:爭氣。
當罪名:擔罪名,承當罪責。
古詩詞賞析 8
1.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典故:.“持節云中”兩句:用漢文帝與馮唐故事。據《漢書·馮唐傳》記載:云中太守魏尚治軍有方,“使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時“虜差六級”多報了六顆首級,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馮唐竭力為魏尚辯白,認為文帝“賞太輕,罰太重”,頗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當日便令馮唐持節赦免魏尚,官復原職,并拜馮唐為車騎都尉。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典故:長風破浪: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濟:渡過。
3.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
典故:閑來兩句:傳說呂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時,曾一度垂釣于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乘舟夢日邊:相傳伊尹在受商湯聘請的前夕,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李白借此表明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極大的`希望。
4.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典故:羨魚:羨慕釣魚。《淮南子·說林訓》中說:古人有言曰:“臨河而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與其空口贊賞別人的成績,不如自己扎扎實實地做點事情。
古詩詞賞析 9
《甲午恨》
甲午海戰國恥恨,驕奢極欲清君臣,
國弱民窮嘆割地,千古罵名史留痕。
《廣場納涼》
華燈初上日西斜,廣場納涼響鼓樂,
載歌載舞歡聲聚,摩肩接踵笑不絕。
《搭鵲橋》
千里銀線搭鵲橋,手扶鼠標牽手笑,
疆土相隔不懼遠,花開對面不相擾。
《斷鵲橋》
情深意切織女嬌,銀河相隔萬里遙,
王母并非狠毒心,感化凡塵斷鵲橋。
《寬心謠》
環肥燕瘦莫互貶,人生難得心胸寬,
常樂能解煩惱事,笑看江山世事歡。
《風雅頌》
盡享盛夏陽光魅,著力清涼另尋枝,
一生談吐風雅頌,太白遙笑杏林癡。
《舉國同慶》
稻粟翻浪香亦濃,鐮刀斧頭展雄風,
千年稅賦今朝免,羞煞闖王枉稱雄。
《稻花香》
秋高氣爽適人意,酒酣醉聞稻花香,
神舟樂蹈中流舞,環顧江河日月長。
《笑采風》
國慶喜踏云嶺樂,鏡頭長短攝秋容,
鶴發童顏不寂寞,花海楓紅笑采風。
《秋色濃》
雅室坐觀八萬里,回眸窗前秋色濃,
平仄不論新舊韻,色彩斑斕炫霓虹。
《又一年》
濃情款款又一年,落葉紛紛換一川,
冷冷暖暖似不同,悠閑孺雅曲盡歡。
《北風》
北風朔朔添冬衣,東來西往日行疾,
四季輪回星月燦,紅花綠葉可慢移?
《小卒》
平靜淡然毋庸急,人海茫茫若弈棋,
車走直線馬橫跳,無名小卒扛帥旗
《寫人心》
纖筆羊毫描世界,淺吟低唱寫人心,
觸動百姓心上事,贏得萬民稱知音。
《走太極》
閑走太極意提頂,陰陽調和不虛行,
含胸拔背盈盈氣,沉肩墜肘煜煜情。
古詩詞賞析 10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1】大漠:廣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一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
【3】鉤:古代兵器。
【4】何當:什么時候。
【5】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6】踏:走,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注釋】:
[1]絡腦:馬絡頭。屬貴重鞍具,象征馬受重用,此處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賞析: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愿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古詩詞賞析 11
《金縷衣》是唐朝時期的一首七言樂府,作者無名氏。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義深永的小詩,它叫人們不要重視榮華富貴,而要愛惜少年時光。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翻譯:
我勸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祿,要珍惜少年求學的最好時期。
花開可以折取的時候就要盡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賞析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反復詠嘆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锜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確切的。
古詩詞賞析 12
1).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漫,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周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道數學題,正要灰心時,突然恍然大悟,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現在不抓緊時間學習,以后就晚了.可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 .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像杜甫一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像杜甫一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5).我們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只要有樂觀的心態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就象古詩中說的那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今天是我們班組織春游的日子,天上恰好下起了蒙蒙細雨,大家暫時放下了學習的包袱,徜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真是“沾衣浴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楊風”啊!
7).望著天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不禁又想起了我白發蒼蒼的`老父親,有一句古詩中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他老人空的身體現在是否安康。
8).站在海邊賞月,不禁吟誦: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9).劉胡蘭面對鍘刀,毫無懼色,寧死不肯說出黨的秘密。最后被敵人殺害了,這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3年時光,我們一同走過。初中生活即將結束,不能夠再朝夕相處。但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彼此關懷鼓勵,我們一定會取得新的成績。
11).在地震的廢墟旁邊,一座現代化城市出現在人民面前。面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想起劉禹錫的兩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古詩詞賞析 13
一、菩薩蠻·眼中有此妖嬈色
眼中有此妖嬈色。花中無此風流客。一月一番新。一年都是春。盈盈花上月。幾度圓還缺。不去卷金荷。奈渠花月何。
二、清平樂·繁華敢望
繁華敢望。自喜清貧狀。老屋三間空蕩蕩。幾冊閑書架上。客來或問中庵。平生虎穴曾探。隱幾悠然不答,窗間笑指山嵐。
三、玉樓春·野亭正在溪山際
野亭正在溪山際。溪瀉寒聲山滴翠。望君不見奈君何,好景滿前誰與對。盡心王事君應瘁。暫息可能無少遂。天開酒禁已多時,卻甚不來同一。
四、滿江紅·又次前韻
看花須約,一千年、知赴瑤池緣淺。雪里花枝來索句,恍覺春生冷硯。卻憶前時,尋芳處處,霞影浮杯面。酒醒花落,樹頭飛下余片。何事歲晚重妍,多情應笑,我早朱顏變。依樣鉛華紅勝錦,爭得瓶梅并剪。小閣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風卷。舊家野老,也來驚訝希見。
五、水龍吟·馬觀復基司以九日水龍吟賦神峰邀
小石也。觀復家廣平地有神山,因以命石物齊各自逍遙,何知*小鯤鵬大。乾坤太華,神?相望,兩眉爭黛。元氣遺形,幽人良友,朝看夕對。盡共工怒觸,巨靈善擘,眾山碎、未吾害。借問此峰誰得。羨白眉、故家文會。蕭然文室眼明,更比尋常寬快。長與安排,名香細茗,芳醪鮮膾。恐不時、便有打門狂客,設元章拜。
六、水調歌頭·窺天以管
窺天以管,認得幾多星。嗟擾擾。矜完美,校奇零。蟻緣庭。物化無窮已,石生火,火生壤,壤生濕,濕生木,木生萍。夢里高車駟馬,蘧然覺、甕牖紫扃。記達人有語,痛飲讀騷經。非醉非醒,妙難形。曾經滟к,夷險地,人上*,比心寧。更誰問,桃李冶,蕙蘭馨。水東亭。一曲滄浪詠,都分付,野鷗聽。還漸喜,鄉社飲,近高齡。但愧霜臺舊友,平生念、鐵石通靈。辦林間一笑,酒*滟風?。飯白芻青。
七、滿江紅·病中呈諸友
晝景清和,南風扇、葛衣未試。知又是、梅黃時候,麥秋天氣。寶鴨旋薰香篆小,綠陰生寂重門閉。有畫梁雙燕伴人愁,知人意。螢窗苦,貂蟬貴。窮與達,心如醉。個月來多病,不禁憔悴。諱疲怎謾衣帶緩,怯眠卻把窗兒倚。問阿誰、心緒正如今,還如此。
八、木蘭花·慢曉過盧溝
上盧溝一望,正紅日、破霜寒。盡渺渺飛煙,蔥蔥佳氣,東海西山。依稀玉樓飛動,道五云深處是天關。柳外弓戈萬騎,花邊劍履千官。寒窗螢雪一生酸。富貴幾曾看。問今日誰教,黃塵匹馬,更上長安。空無語,還自笑。恐當年、貢禹錯彈冠。擬把繁華風景,和詩滿載歸鞍。
古詩詞賞析 14
送毛伯溫
明代:朱厚熜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一、譯文及注釋
1、譯文
將軍你爭伐南方,膽氣豪邁無比,腰間的鋼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風吹電閃之中旌旗飄,戰鼓擂動,山河震動,日月高標。
將軍神勇天生,猶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敵人如同洞里的螻蟻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等到天下太平,將軍奉詔,班師回朝的時候,我(指嘉靖自己)親自為將軍解下戰袍,為將軍接風。
2、注釋
毛伯溫:字汝厲,吉水(屬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間進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討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亂。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大將:指毛伯溫。
橫:橫挎。秋水:形容刀劍如秋水般明亮閃光。雁翎刀:形狀如大雁羽毛般的刀。
鼉鼓:用鱷魚皮做成的戰鼓。
旌旗:指揮作戰的軍旗。
麒麟:一種傳說中的神獸,這里用比喻來稱贊毛伯溫的杰出才干。
螻蟻:螻蛄和螞蟻,這里用來比喻安南叛軍不堪一擊,不成氣候。
詔:皇帝的詔令。
朕:皇帝的自稱。
先生:指毛伯溫。
二、詩詞賞析
首聯敘南征領兵將領毛伯溫的氣派。他顯得膽氣豪壯,腰上橫掛著明亮的雁翎刀,很是威風。頷聯由寫大將軍本身過渡到寫他率領的軍隊。戰鼓隆隆山河似在震動,軍旗高高飄揚,似與日月比高。他帶領的軍隊也是威武雄壯的`。雖未寫一兵一卒,但軍隊的聲威卻通過戰鼓及軍旗顯示出來了。
頸聯預示安南兩種人物的命運。安南一事,原是世孫黎寧派人向明廷報告莫登庸纂逆之罪,明廷幾經猶豫才派毛伯溫率軍十二萬余人出征。當大軍壓境之時,莫登庸畏懼投降,后來也得到了封賞。但毛伯溫出征之時莫登庸還是明軍要討伐的人。因之麒麟似指黎寧等人,螻蟻似指莫登庸等。尾聯預祝毛伯溫南征勝利,表
達了作者對南征必勝的信心和對主將的殷切期待。
世宗是明代有名的昏君。可是在這首詩里,他卻做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灑脫豪爽的嘴臉。“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風雁翎刀”,起筆雖然不免有些粗俗,但從全詩來看,卻仍有以下幾點好處:
其一、開門見山地點明了主題,點出了事由,造成了出征的氣氛。
其二、此句絲毫不事雕琢,卻能以“文勢”奪人,定準了全詩豪放灑脫的基調。
其三、一下子就把一個腰橫寶刀,英姿勃發,膽氣過人的將軍形象推到了讀者面前,其造語雖然直露,但字里行間卻滲透著作者的贊譽之情。接下來,作者進一步用將軍出兵的場面來襯托其威勢。“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作者為了強調軍威,有意把“風吹”“電閃”四字提到了句首,不但使句子對仗十分工整,讀來朗朗上口,也更增加了大將的幾分威勢。
大將的形象和率師出征的場面寫過之后,作者進一步寫將軍出征穩操勝券,必能克敵制勝。這一方面是對大將威勢的更有力描寫,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期待之情。
另外,作者為了要寫將軍必獲全勝,用“天上麟麒”與“穴中螻蟻”做鮮明的對比,用來比喻的辭語選得典型,勝負之勢立然可見。“原有種”,反映了作者那種庸俗的天命觀,用在這里,卻也表達了他贊譽大將、堅信出師必勝的心情。
“豈能逃”既寫出了敵軍在這樣一位大將的打擊下無法逃脫滅頂之災的丑態,也說明勝利是輕而易舉的。
因此,作者在最后兩句滿懷信心地寫道:“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這是全詩中最精彩的兩句話。“太平”二字有兩重含義,其一是指大將出征后,立刻能天下太平,極言其武功卓著,馬到成功;其二是指大將能平安歸來,隱隱中透露出對大將的關切。“待詔歸來日妒,雖然造語平淡,明白如話,但其中包括著期盼將軍勝利歸來的殷切之情。“朕與先生解戰袍”句中的“先生”,說明毛伯溫將軍并不只具有匹夫之勇,還有其“風流儒雅”的一面,既能拔劍相斗,又能運籌帷幄。
另外,世宗這里特以“先生”稱之,是對毛伯溫的贊譽之辭,是一位封建帝王對其臣子的褒獎和贊美。先稱“大將”,再稱“先生”,就無形中把毛伯溫抬高了一步,似乎毛伯溫成了“帝王之師”。
不僅如此,他還要親自給這位先生解下戰袍。一個“解”字,更抬高了毛伯溫的地位。
古詩詞賞析 15
原文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可嘆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⑴滿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3]
⑵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這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辛棄疾“溪山”隱逸情結產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抗戰。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產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訓》:“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時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詩極言洞庭湖寬廣,似將中國大地分裂為二。坼(chè徹):裂開。
⑹“英雄”兩句:謂圖英雄霸業者,惟曹操和劉備相與匹敵。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此明頌曹、劉,暗揚孫權。蓋當時堪與曹、劉爭雄天下者惟孫權,而他正霸居吳楚一帶。稼軒《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與此暗合。敵:匹敵。
⑺“被西風”兩句:言歷史遺跡被無情西風一掃而盡。
⑻“樓觀”兩句:感慨宦跡不定,事業未就而鬢發先白。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調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旗。旌旗未卷:指戰事未休,喻復國大業未了。
⑼“嘆人生”兩句:謂哀樂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計較。轉相尋:循環往復,輾轉相繼。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發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古詩詞賞析 】相關文章:
經典的古詩詞賞析10-10
古詩詞賞析03-07
古詩詞賞析05-23
經典古詩詞名句的賞析08-02
愛情的古詩詞及賞析09-07
古詩詞《關雎》賞析01-06
冬至古詩詞賞析09-05
浣溪沙的古詩詞賞析07-28
春雨的古詩詞及賞析02-13
《關雎》古詩詞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