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詩賞析共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的古詩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白的古詩賞析1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這兩句是說,畫家經過嚴密構思,揮筆作畫,就像驅山走海一樣,把山水的壯麗景象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詩句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偉壯觀、森羅萬象、尺幅萬里的巨型山水圖,贊嘆畫家巧奪天工的本領。視野開闊,氣氛磅礴。
李白《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
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
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
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云士。
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注釋
趙炎,李白友人。少府,縣尉之別稱。粉圖,即在粉墻上所繪之圖。
峨眉句: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縣西南。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西極:西方極遠之處。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此句言畫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樣雄偉高峻。
羅浮句:羅浮,山名。在廣東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二百余里,峰巒四百余座,為粵中名山。南溟,即南海。此句言畫中之山如羅浮山那樣橫亙至海。
名公句:名公,指著名的畫家。繹思,推究思考。繹,蠶抽絲。此句言畫家作畫時,精心構思。公,一作“工”。
驅山句:這里用的是擬人手法,把畫山畫水,說成把山驅趕到畫面中,讓海水走入畫面中。走,這里是使動用法,即使山走。
赤城句:赤城,山名,在浙江天臺縣。蒼梧,山名,即湖南寧遠境內的九疑山。此句言畫中山岳云蒸霞蔚,煙霧繚繞。
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瀟湘,指湖南湘江。緲綿,悠遠隱約。此句言畫中江、湖望去悠遠隱約。
三江句:三江七澤,概指江河湖澤。“回沿,謂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順流而下曰沿。全句意謂畫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征帆句:言畫面中的舟船停滯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時間。迷,喪失。
心搖目斷:謂因欣賞畫面而心情激動,因凝神而看不見畫面。
三山,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瀛洲、方丈。
橫石句:為亂石橫臥,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合沓,重疊。
芊綿,草木茂密繁盛。
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這里指陰暗。
隱幾,伏在幾案上。
羽客,指神仙或方士。
南昌仙,西漢時南昌尉梅福。《水經注》:漢成帝時,九江梅福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傳云得仙。這里借以美稱畫主人當涂尉趙炎。
妙年句:妙年,青春年少。歷落,灑脫不拘。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顯的人,這里稱譽趙炎仕途順暢。年,一作“齡”。
杳然,昏暗;深遠。
若待二句:謂趙炎如果在仕途上功成名遂后再去隱居,那就失去隱逸的意義。武陵桃花,指陶淵明所描繪的桃花源境界。詩文中借指隱居之處。
參考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滿堂的空靈蒼翠如可掃,赤城的霞氣和蒼梧的嵐煙,仿佛可從畫中飄浮而出。洞庭瀟湘的美景意境深遠,我之情意隨著三江七澤之水而回返往復。那洶涌的波濤要流向何處?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無歸日。船上的征帆不動亦不旋,好像隨風漂落至天邊。我心搖目斷,逸興難盡。不知何時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西峰山勢崢嶸,瀑布噴射,山下巨石橫斜,溪流蜿蜒曲折,水聲潺潺。東崖巖層疊嶂,云遮霧障,林深樹密,草木繁盛。在此深山之中,歲月不知,晝夜難分。我憑幾獨坐,靜聽寂然,靜得連一聲蟬鳴也聽不到。在長松之下,有仙人數位,對坐不語,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趙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當妙年華品,為磊落青云之士。庭中訟息,政簡無事,與眾賓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畫中之神仙。此乃五色圖畫,并不足珍;還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遠離世塵,端居全身。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將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著我。
賞析
《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友人趙炎所畫的粉畫山水的題畫詩。此詩通過對一幅山水畫的傳神描敘,再現了畫工創造的圖景,再現了觀畫者的心理活動,表現出詩人神與物游的審美情趣,篇末表達了詩人向往出世的愿望。詩人把對畫家的贊美、畫的內容和自己看畫的感受,交織在一起,寫得情景交融而又層次分明,視野開闊,氣勢磅礴,表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手法。
李白題畫詩不多,此篇彌足珍貴。此詩通過對一幅山水壁畫的傳神描敘,再現了畫工創造的奇跡,再現了觀畫者復雜的情感活動。他完全沉入畫的藝術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過一枝驚風雨、泣鬼神的詩筆予以抒發,震蕩讀者心靈。
從“峨眉高出西極天”到“三江七澤情洄沿”是詩的第一段,從整體著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偉壯觀、森羅萬象的巨型山水圖,贊嘆畫家妙奪天工的本領。這里的“繹思”或可相當于今日所謂的“藝術聯想”。“搜盡奇峰打草稿”,藝術地再現生活,這就需要“繹思”的本領,揮動如椽巨筆,于是達到“驅山走海置眼前”的'效果。這一段,對形象思維是一個絕妙的說明。峨眉的奇高、羅浮的靈秀、赤城的霞氣、蒼梧(九嶷)的云煙、南溟的浩瀚、瀟湘洞庭的渺綿、三江七澤的紆回。幾乎把天下山水之精華薈萃于一壁,這是十分壯觀,非常有氣魄的。當然,這決不是一個山水的大雜燴,而是經過匠心經營的山水再造。這似乎也是李白自己山水詩創作的寫照和經驗之談。
這里詩人用的是“廣角鏡頭”,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開始搖鏡頭、調整焦距,隨著讀者的眼光朝畫面推進,聚于一點:“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這一葉“孤舟”,在整個畫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畢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詩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在這洶涌的波濤中,它想往哪兒去呢?何時才回去呢?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征帆”兩句寫畫船極妙。畫中之船本來是“不動亦不旋”的,但詩人感到它的不動不旋,并非因為它是畫船,而是因為它放任自由、聽風浪擺布的緣故,是能動而不動的。蘇東坡寫畫船是“孤山久與船低昂”(《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從不動見動,令人稱妙;李白此處寫畫船則從不動見能動,別是一種妙處。以下緊接一問:這樣信船放流,可幾時能達到那遙遠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詩人自己,航行的意圖也就是“五岳尋仙不辭遠”的意圖。“心搖目斷興難盡”寫出詩人對畫的神往和激動。這時,畫與真,物與我完全溶合為一了。
鏡頭再次推遠,讀者的眼界又開廓起來:“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這是對山水圖景具體的描述,展示出畫面的一些主要的細部,從“西峰”到“東崖”,景致多姿善變。西邊,是參天奇峰夾雜著飛瀑流泉,山下石塊隆起,綠水縈回,泛著漣漪,景色清峻;東邊則山崖重疊,云樹蒼茫,氣勢磅礴,由于崖嶂遮蔽天日,顯得比較幽深。“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一蟬不鳴,更顯出空山的寂寥。但詩人感到,“無鳴蟬”并不因為這只是一幅畫的原因;“隱幾(憑著幾案)寂聽”,多么出神地寫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狀。這一神來之筆,寫無聲疑有聲,與前“孤舟不動”二句異曲同工。以上是第二段,對畫面作具體描述。
以下由景寫到人,再寫到作者的觀感作結,是詩的末段。“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這里簡直令人連寫畫寫實都不辨了。大約畫中的松樹下默坐著幾個仙人,詩人說,那怕是西漢時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吧。然而緊接筆鋒一掉,直指畫主趙炎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云士。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趙炎為當涂少府(縣尉的別稱,管理一縣的軍事、治安),說他“訟庭無事”,謂其在任政清刑簡,有諛美主人之意,但這不關宏旨。值得注意的倒是,趙炎與畫中人合二而一了。沈德潛批點道:“真景如畫”,這其實又是“畫景如真”所產生的效果。全詩到此止,一直給人似畫非畫、似真非真的感覺。最后,詩人從幻境中清醒過來,重新站到畫外,產生出復雜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他感到遺憾,這畢竟是畫,在現實中很難有這樣的好去處。但詩人認為有。于是,他想名山尋仙去。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像魯仲連、張子房那樣功成身退(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再就桃源歸隱,是太晚了,不免會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這幾句話對于李白,實在反常,因為他一向推崇魯仲連一類人物,以功成身退為最高理想。這種自我否定,實在是憤疾之詞。詩作于長安放還之后,安史之亂以前,帶有那一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這樣從畫境聯系到現實,固然賦予詩歌更深一層的思想內容,同時,這種思想感受的產生,卻又正顯示了這幅山水畫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量,并以優美藝術境界映照出現實的污濁,從而引起人們對理想的追求。
這首題畫詩與作者的山水詩一樣,表現大自然美的宏偉壯闊一面;從動的角度、從遠近不同角度寫來,視野開闊,氣勢磅礴;同時賦山水以詩人個性。其藝術手法對后來詩歌有較大影響。蘇軾的《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等詩,就可以看作是繼承此詩某些手法而有所發展的。
李白的古詩賞析2
古詩《鳳凰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影滅彩云斷,遺聲落西秦。
作品賞析
【注解】:
⑴“嬴女”二句:謂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天上的春色里吹簫。
⑵“青鸞”二句:謂弄玉和她的丈夫簫史一同乘鳳凰仙去。青鸞,傳說中鳳類神鳥,多為神仙所乘。此處指弄玉和簫史仙去時所乘之鳳凰。
⑶“影滅”二句:謂弄玉、簫史二人登仙,人去樓空,只有其事千古流傳于秦地。
【韻譯】:
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歡吹玉簫,吟弄天上之春。
青鸞不獨飛去,更要載著她的愛人蕭史,一起攜手升天。
他們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簫聲飄灑整個西秦。
【簡析】:
此詩寓夫妻情投意合,有共同的愛好興趣,能得到幸福。詩的首二句與三四句倒裝,其用意在突出“吹簫弄春”。
李白的古詩賞析3
原文:
金陵三首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譯文:
晉家朝廷南遷長江,金陵就是當時的首都——長安。
地勢有帝王之氣,山水則虎踞龍蟠。
金陵空自壯觀,長江亦非天塹。
酒醉回船歸家去,口吟吳歌獨自歡。
金陵地勢雄壯,江水空搖,高墻巍峨不動。
東晉在這里建都,百萬富豪紛紛在這里夾道修建高樓。
東晉終于滅亡,宮殿被荒草湮滅。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視著曾經繁華的江洲。
魏晉六代,興衰迭起,我且痛飲三杯,為金陵高歌一曲。
這里的宮殿不比長安的少,四周山巒圍城,比洛陽的山更多。
古殿傍邊吳王種植的花草,深深宮院里美女穿戴著的晉朝樣式的綺羅綢緞的服裝。
都隨著人事變換而消失,就像東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注釋:
⑴晉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⑵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諸葛武侯稱為帝王之宅。
⑶《隋書》:陳禎明三年,隋師臨江,后主從容言曰:“齊兵三來,周兵再來,無勿摧敗,彼何為者?”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度耶?”
⑷顏師古《漢書注》:“楫謂棹之短者也。今吳越之人呼為橈。”
⑸擁:環抱的樣子。金陵: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鐘山。《藝文類聚》:徐愛《釋問略》曰:建康北十余里有鐘山,舊名金陵山,漢未金陵尉蔣子文討賊,戰亡,靈發于山,因名蔣侯祠。故世號曰蔣山。
⑹這句意為:江水繞城而流。
⑺當時:指六朝。
⑻謝朓詩:“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摟。”
⑼國:都城。亡國:指相繼滅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兩句意為:金陵到處是春草,王宮湮沒于丘墟中。
⑽空余:只剩下。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東北。《初學記》:建業有后湖,一名玄武湖。《景定建康志》:玄武湖亦名蔣陵湖,亦名秣陵湖,亦名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東西有溝流入秦淮,深六尺,灌田一百頃。《一統志》:玄武湖,在應天府太平門外,周回四十里,晉名北湖。劉宋元嘉未有黑龍見,故改名,今稱后湖。
⑾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⑿《小學紺珠》: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皆都建業。
⒀《景定建康志》:洛陽四山圍,伊、洛、瀍、澗在中。建康亦四山圍,秦淮、直讀在中。故云:“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李白云“山似洛陽多”,許渾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謂此也。《太平寰宇記》:《丹陽記》云:出建陽門望鐘山,似出上東門望首陽山也。
賞析:
瞿蛻園、朱金城指出這組詩同儲光羲《臨江亭王詠》詞意相似,都是懷古概今、憂傷時事之作,顯有弦外之音(《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
第一首描繪金陵城的壯險形勢以寄慨。詩人一落筆便流露出深沉的吊古傷今之情。起句“晉家南渡日”概括了西晉末的一場歷史浩劫。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前漢劉聰的相國劉曜引兵攻陷洛陽,懷帝被俘,士民死者三萬余人。漢兵燒殺搶掠,掘陵墓,焚宮廟,將洛陽變成一片廢墟。是年,漢兵又攻占長安。中原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而今,李白游金陵之時,自范陽起兵的安祿山已攻陷長安,玄宗倉皇出逃四川。北方人土紛紛攜家南渡,避亂江東。歷史好像重演了西晉永嘉年間的故事。因此,這一句詩猶如驚雷劈空而來,撼人心魄,表明了當時唐王朝已面臨山河破碎、社稷傾圮的嚴重局面。次句“此地舊長安”,飽含著詩人對胡騎踐踏京都長安的悲痛。金陵此地,今日依然是歌舞昇平氣象,這正像昔日的長安。詩人沒有說如今長安是怎樣一副局面,他是不忍心說。這里可參照詩人在《永王東巡歌》中所描寫的“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情景,想象當時長安的悲慘境地。
頷聯寫金陵城的陸地形勢。上句說,金陵為六朝帝都,這里遺留著帝王住宅、巍峨宮闕。金陵城東有鐘山,城西有石頭山。王琦注引張勃《吳錄》載,諸葛亮曾稱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下句說,鐘山和石頭山猶如龍蟠虎踞于金陵東西,氣象雄壯。這一聯在寫景中顯現出金陵城歷代的繁華,宮廷的偉麗,王朝的興盛,山勢的壯觀。詩人傾注了對祖國錦繡山川和悠久帝都的熱愛之情。頸聯寫江面。金陵城北是空闊長江,主與鐘山爭雄。由于有長江限隔南北,金陵歷來易守難攻,號稱“天塹”。然而,六朝的末代統治者都是奢侈淫樂,不修內政,專恃天險,以為可以長治久安,但結果無一不導致金陵失陷而亡國。李白眺望著滔滔江流,回顧歷史,聯想當世,不由得喟然長嘆。這兩句含蓄地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其意蘊正與后來詩人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以精辟議論道出的“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相同。這里寫的是“金陵空壯觀”,其實詩人是暗諷“長安空壯觀。”當今唐代的統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河之險,也沒有能夠阻遇安史叛軍長驅入關攻占長安,以致重蹈六朝的復轍。“空”字可謂意味深長。“天塹凈波瀾”句,又透露出李白對平定叛亂的思考。瞿、朱二先生曾指出,《金陵三首》“當與《永王東巡歌》合看。”他們在《永王東巡歌》的按語中說:“當時玄宗號令不出劍門,肅宗崎嶇邊塞,忠于唐室之諸將皆力不足以敵安、史,則身處江南如李白者,安得不思抒奇計以濟時艱?”(《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因為此后不久,李白就加入了永王李璘軍幕并獻奇計,力主永王據金陵為根本,而后用舟師泛海,直取幽燕,顛覆安史老巢。可以推想李白寫“天塹凈波瀾”句時,對于據有長江天險的金陵城面臨的重要戰略地位已有所預見,并作了思考。
然而,寫這組詩的時候,李白還是流落江湖的布衣詩人。他自負有謝安之志、王佐之才,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可想而知。尾聯寫他正在吊古傷今之際,忽然聽到從江上舟中和江岸歌樓酒館傳來一陣陣軟媚的吳歌聲。詩人痛感在這衰世之年,竟仍有人不以國家危亡為念,照舊聲色歌舞,尋歡作樂。他實在不愿聽這種靡靡之音,于是令船家轉棹而去。這里的“醉客”,是詩人自喻。說是“醉客”,其實他是最清醒的。這一聯運用倒卷筆法,先寫醉客回橈而去,再點出吳歌自歡,這樣就更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當時享樂腐敗世風的辛辣諷刺,他的'深沉悲痛和無限感嘆。這里的意蘊,同劉禹錫的“《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金陵懷古》)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正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首用盛衰對照手法,抒寫興亡之感,借以示警當世。首聯以倒裝句式,描繪金陵城依山環水的地理形勢。頷聯寫六朝興盛時期,金陵城人戶百萬,朱樓夾道,一片富麗繁華景象。頸聯一轉,感嘆亡國后滿城春草萋萋,王宮埋沒于古丘,觸目荒涼、衰敗。這兩聯一盛一衰,前后映照,包含著極深的歷史教訓。尾聯描繪惟有那亙古不變的后湖月,仍舊照著湖波上那個荒涼冷落的瀛洲島。這一幅清冷,朦朧的景色,融合著詩人對于故國蕭條、人事變幻的深沉感傷。余音裊裊,發人深思,引人遐想。
第三首直以六代興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聯即以唱嘆出之。詩人為六代忽興忽亡之國澆灑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愴挽歌。頷聯巧妙地將眼前的金陵城與心中系念著的洛陽、長安聯系起來寫。從字面上說,這兩句不過是寫由于歷經兵燹,金陵的宮苑多已坍塌荒蕪,比起秦地即長安來是少了;但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卻同洛陽一樣多。其實,內在的深層含意是說:宮苑如林的長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鐵蹄下已化作一片廢墟、焦土了。東都洛陽四周雖有群山作屏障,卻因當政和握兵者的昏庸無能早已淪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陽一樣多,到底能不能堅守得住也是難說。詩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之中。這一聯是嘆今。頸聯接寫對歷史陳跡的憑吊。吳國昔日金碧輝煌的宮殿,而今長滿了野花荒草;當年東晉深宮中的綺羅珍寶,也早已蕩然無存。言外之意是說,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聯總束一筆,感嘆六朝繁華已盡隨人事而滅,好像與長江的碧波一道向東流逝,一去不返。詩人在第一首詩中,還只是通過“金陵空壯觀”暗示國家興亡不在于山川形勢的險要;而在這里他已用“人事”一詞,點出了社稷的存滅取決于人事。這是組詩畫龍點睛的一筆。結句展現長江滄波,無休無止,滾滾東流而去。這正是詩人不可抑止的滾滾心潮。這個結尾猶如“臨去秋波”,情緒無限悲涼,意境渾茫、渺遠。
總的來看,李白的《金陵三首》以十分簡括、濃縮的筆墨,選擇了很少的帶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將它們銜接、映襯與對照,使之容納了大跨度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抒發出吊古傷今、借古鑒今的豐富情思。三首詩的情調慷慨悲涼,意境壯闊深遠,深深地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滿腔熱忱。李白作詩任情而寫,揮灑自如,不喜受聲律約束,尤擅于七言古風。他寫律詩,也常運古詩之氣格入律,使律中有古,對中有散。《金陵三首》中,有頷聯不對仗的,如“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有頸聯不工對的,如“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也有首聯對仗的,如“地擁金陵勢,城迥江水流。”可見他對仗不拘常格,純任自然。這三首五律寫得自然流走,有飄逸之致,節奏明快而不平直,語意斬截而不淺露,詞采清麗而又雄健。它沒有杜甫五律組詩那樣描寫工致,格律謹嚴,章法縝密,沉郁頓挫。它是疏宕的,粗線條的,大寫意和大概括的。它雖非李白的代表作,卻是唐代詩人中較早地以金陵懷古為題材的佳篇,對于后來劉禹錫、杜牧等人的金陵懷古詠史詩給予了很大的影響。
李白的古詩賞析4
原文:
白胡桃
紅羅袖里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譯文:
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盤里卻什么也看不到了?
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經以后,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注釋:
[1]紅羅袖:繡花紅衣袖
[2]白玉盤:白色瓷盤
[3]疑:此詩詩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詩》原文里作“精”。
賞析:
白胡桃,一種普通果物,而在“詩仙”李白筆下,竟是那樣冰清玉潔,那樣的靈秀剔透。這首詠物小詩的開首兩句就很不一般:“紅羅袖中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這里,詩人從五顏六色中挑出紅、白兩色作底色,來襯托白胡桃的潔白無瑕你看,將它藏在紅羅袖中.紅白分明,欲掩卻露;將它放在白玉盤上,桃盤一色,欲顯卻隱。這里用一個“見”字,一個“無”字,兩相對比,不僅描繪出了胡桃的色澤,更賦予它活潑與頑皮。這個白色的果物像個小精靈,它以紅羅為伴時,突顯著自己;而當它滾動到白玉盤中時,卻又好像消逝了。以上兩句,本來就生動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緊接著的兩句,詩人又把一幅寫意詩畫升華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這里以珠寶比喻胡桃,極言了胡桃的晶瑩,同時,詩人發揮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給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層虛幻迷離的色彩:難怪它白得那樣純正,那樣透靈,卻原來它久綴于老僧的腕上,長聽經文念誦,長受佛家香火,哪里還會不白?哪里還會不清?在這種氛圍中,讓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還是珠寶?這種“似是而非”,實在是不可勝收的朦朧美!詩中“疑”字本身說明它不是真的,讓讀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間,承上啟下,為下文做了鋪墊,此詩語言平實,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白胡桃本是一種俗物,可一經大詩人李白的神筆點化,它卻變得如珠似玉、高貴華美了!詩人那瑰麗奇特的“詩心”和那“點石成金”的生花妙筆,那狀物卻不滯于物、繪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在這首小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總之,這首詩雖無深意,但設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有趣。
李白的古詩賞析5
【題解】
五言古詩。李白作于天寶十四年(755)安史叛軍攻陷洛陽之后。共五十九首,“西上蓮花山”是第十九首。詩中借游仙的幻想登上蓮花山,月白風清,駕霧凌云而步于太清之上,仙人引導,仙女伴隨,就在幻游這個廣闊自由的仙界時,詩人俯視人間,只見“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的關懷和對祖國的熱愛。詩人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起來,以浪漫主義表現理想,以現實主義描述現實,末尾不著一字評論,而詩人的悲憤與不平自見。
【全詩】
《古風·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蓮花山:即西岳華山上的蓮花峰。峰上有宮,宮前有池,池生千葉蓮。
②明星:仙女名。
③太清:道家語,指高空。
④云臺:蓮花山東北的云臺峰。
⑤衛叔卿:神仙名。傳說他服云母成仙,曾乘云霞、駕白鹿去見漢武帝。以為武帝好道,必禮遇他。而武帝只把他當作一般臣下看待,于是失望而去。
⑥鴻:鴻雁。紫冥:高空。
⑦冠纓:官員所戴的帽子,此處指有官職。
【導讀入境】
李白是一個多夢的詩人。青年時代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夢想著建功立業;后來受詔進京,更夢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圖;至于上山學道,夢想成仙,更是夢中夢了。這些夢后來都破滅了。但是,人是不能沒有“夢”的,更何況這樣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此,李白的游仙詩就特別多,他要在夢境中尋求仙境,尋求人生與社會的理想,而這理想與現實又有著多么巨大的矛盾啊。請看約作于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后的這首古風:
我們這位謫仙人先是夢見自己登上了蓮花峰頂,遠遠地看見了那位喚作明星的仙女。仙女雪白的手兒拈著一朵粉紅色的木芙蓉花,凌空款步,飄飄而來。彩虹般絢麗的衣裳,曳著長長的衣帶,迎風飄舞,升向天際。她要邀請我們的詩人留下來,享受天界的融融和樂、平等靜穆的生活。又領著他去拜會仙人衛叔卿。他恍恍惚惚與衛叔卿同行,駕乘鴻雁遨游天宇。天上是多么美好,這不正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嘛。詩人真是流連忘返了。
然而,猛一低頭,看看自己熱戀著的故土吧:被胡兵占據的洛陽一帶一股戰爭的血腥氣卷地而來。到處生靈涂炭,血流遍野。逃難的人群奔跑著,呼號著。而逆賤安祿山跟他的部屬們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瘋狂地發出獰笑!
【賞析】
游仙是為了詠懷。本篇反映了詩人所追求的理想與血腥現實的激烈的矛盾沖突,同時曲折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痛苦掙扎。他要超脫現實,閉眼不看人間的苦難,但是大凡偉大的作家,都是人民的兒子,不會忘記自己熱戀著的祖國和人民。這和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這種矛盾心理相適應的是詩中前后兩種迥然不同的色彩與意境的強烈對比。前半部升仙圖中在藍藍的天空的背景下,襯上仙女手的白、花的紅、衣裳的七色艷麗,色彩是何等的亮麗、和諧、雅致;而意境又是何等的開朗明快。而后半部的`戰亂圖中則呈現一片昏黃灰暗的色彩,一種陰冷慘烈的意境。
詩人以色彩與意境的對比來表現自己矛盾心理的手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思考題】
1.讀李白的另一首游仙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看一看它與本詩所描寫的仙境有何相似之處(如色彩、意境、所寄托的理想等),再看一看它們的結尾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何不同。
2.讀魯迅的《〈吶喊〉自序》開頭一段,體會它與本詩所表現的“夢”的含義。
李白的古詩賞析6
古詩《代美人愁鏡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明明金鵲鏡,了了玉臺前。
拂拭交冰月,光輝何清圓。
紅顏老昨日,白發多去年。
鉛粉坐相誤,照來空凄然。
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時將紅袖拂明
月,為惜普照之馀暉。
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絕。
稿砧一別若箭弦,去有日,來無年。
狂風吹卻妾心斷,玉箸并墮菱花前。
作品賞析
【注解】:
⑴《太平御覽》:《神異經》曰:昔有夫妻將別,破鏡,人各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鏡化為鵲,飛至夫前,夫乃知之。后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
⑵《女紅馀志》:淑文所寶,有對鳳垂龍玉鏡臺。淑文名婉,姓李氏,賈充妻。
⑶《韻會》:“鉛粉,胡粉也,以鉛燒煉而成,故曰鉛粉。”
李白的古詩賞析7
【原文】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①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②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①楫:船漿、船。
②斯人:指李白。
【簡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李白的古詩賞析8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譯文
兩條英雄好漢在此處激烈戰爭,一決雌雄。頓時間,赤壁的江面上樓船遮天蓋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燒得通紅,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擊敗。
你馬上就要高飛遠走,到那個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會看到那場大戰留下的殘酷遺跡。
你要詳細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寫信來告訴我,我想我肯定會被你的描述而壯懷激烈,萬分感動。
注釋
⑴二龍:指曹操和周瑜。二龍爭戰,是魏吳相持的象征。
⑵鯨鯢: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
李白的古詩賞析9
古詩《寄崔侍御》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作品賞析
【韻譯】:
宛溪霜夜,猿聲凄厲,聽者傷心。
此身長期離開故土,仿佛是不系纜繩的孤舟。
看到一只孤獨的大雁飛向南海,怎么不叫人心酸?
真羨募宛溪的雙溪也知道向北方奔流。
高尚的你多次為我解下陳蕃榻,招待得很不錯。
我這個匆匆過客卻以難登上謝脁樓。
我們如同秋天的落葉,寒風一起,便要從敬亭山飄落到各自的歸宿。
【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冬在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所作。關于崔侍御為何人,學術界尚存爭議。郁賢皓《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認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這一年冬天李白在金陵與崔侍御的酬贈詩很多,這首《寄崔侍御》是其中之一。此詩格律盡管不是十分嚴整,也算是李白集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詩中主要表達作者對崔侍御的謝意與別情,表現了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
李白的古詩賞析10
古詩《金陵望漢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作品賞析
【注解】:
⑴郭璞《江賦》:“流九派乎潯陽。”應劭《漢書注》:“江自廬江、潯陽分為九。”
⑵謝靈運詩:“天地中橫潰。”
⑶《江賦》:“長波浹渫,峻湍崔嵬。”張銑注:“崔嵬,湍高貌。”
⑷六帝:吳、晉、宋、齊、梁、陳六代之帝。
⑸《水經注》:吳后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也。
⑹《東京賦》:“區宇又寧。”
⑺《尚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孔穎達《正義》:“《說文》云:拱,斂手也。垂拱而天下治,謂所任得人,人皆稱職,手無所營,下垂其拱,故美其垂拱而天下治也。”《戰國策》:“秦王垂拱而受西河之外。”鮑彪注:“垂衣拱手,言無所事也。”
⑻任公子投竿東海,釣得大魚,因眾派安流,水無巨魚,故任公子之釣竿可罷,喻言江漢寧靜,地無巨寇,則王者之征伐可除也。[2]
作品譯文
長江萬里長,水勢如同九條巨龍蜿蜒入海。
在中國大地肆意橫行,一路急流險灘。
至從吳晉等六朝以后,三吳古國基本就沒有什么戲唱,沒有出過杰出的帝王。
我大唐君王統一中國,無為而治,海內平安。
就像我這樣才華橫溢之士也沒有事干,滄海已經沒有大鯨魚,善于釣大魚的任公子就只好下崗。
李白的.古詩賞析11
古詩《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王子耽玄言,賢豪多在門。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樹色老荒苑,池光蕩華軒。此堂見明月,更憶陸平原。
掃拭青玉簟,為余置金尊。醉罷欲歸去,花枝宿鳥喧。
何時復來此,再得洗囂煩。
作品賞析
【注解】:
你就像王羲之,喜歡老子的深奧哲學,所以往來皆鴻儒,堂上滿豪杰。
想賞鵝時就找山陰道士,寫幾個字給他就是,也像王子猷喜歡看竹子,如人家竹林,然后長嘯而去,連招呼都不跟主人打一聲,你王家人真都是性情中人。
現在你的園林也不錯,花園里樹色蒼勁,水池波光粼粼,搖蕩著高樓華閣的倒影。
在你華美的客廳欣賞明月,使我想起這里以前的主人,晉朝的陸機,也是個性情中人。
你為我鋪上青玉片編成的涼席,為我用金杯斟滿美酒,一片古老心腸。
我不醉就是對不起你!醉后你又留我住宿,還叫幾個花枝一樣的',黃鶯一樣的——我就不說那么清楚了——陪我。
玩盡興了,什么時候想起,我還會來的真是個消除郁悶的好地方!再見!拜拜!我沒有醉。
李白的古詩賞析12
原文:
東海有勇婦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
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
學劍越處子,超然若流星。
損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
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
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
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
淳于免詔獄,漢主為緹縈。
津妾一棹歌,脫父于嚴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要離殺慶忌,壯夫所素輕。
妻子亦何辜,焚之買虛聲。
豈如東海婦,事立獨揚名。
譯文:
杞梁死后,他的妻子在梁山腳下哭泣,梁山為她的一片至誠所感動,梁山為之倒傾。只要是一往情深,至誠一片,金石都會為之打開。東海有勇婦,怎么會慚愧不如蘇子卿呢?她向越女學劍,騰奔若流星。她不惜自己的生命,為夫報仇,即使死一萬次也絕不后悔。連蒼天都被她的真情所感動了。她身手不凡,十步兩躞躍,三呼一交兵。她粲然明大義。北海的李邕,把她的事跡奏到朝廷。天子免去了她殺人的罪過,把她作為烈婦的典型給予表彰,并以她來警明風俗,使她的美名遠播。她名在烈女籍里,彪炳史冊,已很光榮了。淳于意之所以能免詔獄,是因為他的幼女淳于緹縈毅然隨父西去京師,上書漢文帝,痛切陳述父親廉平無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寬免了淳于意,并且自此廢除了肉刑。如果十個兒子都沒有出息,那還不如一個女英。豫讓為報智氏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智氏的仇人趙襄子,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他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要離謀殺慶忌,向來是被壯夫所輕視的。要離的妻子和孩子是無辜的,焚燒他們的.尸體是為了買虛的聲名。怎么能夠與東海勇婦相比呢,為夫報仇成功了,而且還宣揚了自己的美名!
注釋:
①梁山:山名。在今山東東平境內。
②杞妻:春秋齊大夫杞梁之妻,或云即孟姜。杞梁,名殖(一作植)。齊莊公四年,齊襲莒,杞梁戰死,其妻迎喪于郊,哭甚哀,遇者揮涕,城為之崩。后演為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③蘇子卿:蘇武,字子卿。他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被囚禁北海牧羊十九年,堅貞不屈。后來漢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漢朝與匈奴修好,蘇武歸漢。蘇武的民族氣節從此流傳千古。
④越處子:即越女。春秋越國,南林會稽一個山野少女,在竹林中奇遇一化身老翁的通靈白猿,白猿以竹枝為劍與少女對陣,遂長嘯一聲而去。少女悟出用劍法,與越王勾踐坐而論劍。越王賜其號曰“越女”,稱“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⑤蹴踏:踩,踢。
⑥伉麗:即“伉儷”,夫婦。
⑦北海李使君:李邕,字泵和。唐代書法家。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左拾遺、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
⑧滄瀛:滄海,大海。這里指東方海隅之地。
⑨淳于:即淳于意,西漢初期著名的醫學家,因曾任齊太倉長,故人們尊稱他為“倉公”或“太倉公”。
⑩不肖:品行不好,沒有出息。豫讓:春秋戰國晉國人。為晉卿智瑤家臣。
賞析:
全詩分為四段。“梁山”四句為第一段,是比興性文字,作為發端。言夫婦之深情可以感動無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東海”以下“大義明”以上十四句為第二段,寫東海勇婦“捐軀報夫仇”。其義,可比報父仇的蘇來卿。其勇,可比戰勝妖精白猿公的劍客越處子。“超騰”、“躩躍”、呼喊,斬仇首,拋國門,剖仇腹,踏內臟,皆言其勇。“大義明”與“報夫仇”相呼應。“北海”以下“已光榮”以上六句為第三段,寫東海勇婦的義舉感動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譽流傳,名列史冊。末十四句為第四段,用類比和對比的手法,寫東海勇婦義舉的突出。她的舉動可比脫父于肉刑的淳于緹縈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勝過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擊仇衣的豫讓和為刺慶忌,焚妻子、買虛名、為士所輕的要離。“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為全詩之綱,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頌美也是古詩的一種原則,李白樂府詩中,屬于頌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臨江王節士歌》、《司馬將軍歌》、《東海有勇婦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節婦為對象的頌美之作,同樣表現了李白個人的人生理想。整體上看,李白樂府詩創作正是上述言志、諷興為基本的寫作原則的一種有宗旨的寫作,體現了力求恢復風雅樂流傳統的創作理想。
李白的古詩賞析1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詩詞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前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注釋】
⑴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今湖南省黔陽縣。
⑵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
⑶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于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⑷與:給。
⑸隨君:一作“隨君”。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君直到夜郎西”。
【翻譯】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賞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君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李白的古詩賞析14
古詩《古風其十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松柏本孤直。
難為桃李顏。
昭昭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身將客星隱。
心與浮云閑。
長揖萬乘君。
還歸富春山。
清風灑六合。
邈然不可攀。
使我長嘆息。
冥棲巖石間。
作品賞析
【韻譯】:
松柏生來就孤高蒼勁,傲雪凌寒且挺直,絕不會為討人歡喜,而改生為桃李一樣媚人的容顏。
它們的秉性光明磊落,就像那漢代的.嚴子陵,獨守操節,自甘寂寞地垂釣于淼淼煙波碧水。
他本應是天子的客星,卻在人間隱姓埋名;
他淡泊持貧,視攀龍附鳳、升官發財為過眼煙云。
他見了天子,就像是相逢故交知已,長揖不拜;
到后來,又飄然而辭,還歸故鄉富春山的煙波云際。
他的美名,如清風飄翔萬里,吹拂四面,薰染八方;
人們無限景仰,追慕不已,又深感他高遠而無法企及。
嚴子陵松柏一樣的人格品質,令我贊嘆不已;
我將像他一樣,隱居于云蒸霧渺的山巖水石!
詩的開頭,以“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起興,興中寓比,物我兩照,更見詩人風神——孤高自守,傲視“桃李”;節直性剛,無視權貴。
李白的古詩賞析15
李白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擬古 李白翻譯:
人活著時是旅客,死了就是死人,假如天地不過是一間大大的旅館,那么大家都埋入土下。月兔只知道搗藥,扶桑花已經變成了柴火,白骨寂靜沒有話說,青松哪里知道春天,以后就會感慨,虛幻怎么值得珍惜。
擬古 李白字詞解釋:
歸人:指死人。
扶桑:一種花名;
薪:柴火;
浮榮:虛榮;
擬古 李白中心大意:
這首詩這是詩人對自己坎坷一生的總結,嘆息人生短暫,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榮的虛幻。
擬古 李白簡析:
李白曾一度熱衷于追求功名,然而經過“賜金放還”、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榮華富貴的虛幻,有時不免流露出一種人生易逝的感傷情緒:“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意思是活著的人像匆匆來去的過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歸宿之地、一去不返的歸客。天地猶如一所迎送過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來有無數人為此同聲悲嘆。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古代神話傳說,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藥,飛入月宮;月宮里只有白兔為她搗藥,嫦娥雖獲長生,但過著寂寞孤獨的生活,沒有什么歡樂可言。扶桑,相傳是東海上的參天神樹,太陽就從那里升起,如今也變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陰森凄寂,無聲無息,再也不能體會生前的毀譽榮辱了。蒼翠的松樹自生自榮,無知無覺,不可能感受到陽春的溫暖。詩人縱觀上下,浮想聯翩,感到宇宙間的一切都在倏忽變化,并沒有什么永恒的榮華富貴。“前后更嘆息,浮榮何足珍?”結尾以警策之言結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時榮華實在不足珍惜。《古詩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嘆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種及時行樂,縱情享受的頹廢情緒。李白在這首擬作里雖也同樣嘆息人生短暫,卻沒有宣揚消極頹喪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榮的`虛幻。
這首“擬古”詩的想象力特別新穎、詭譎,有如天馬行空,縱意馳騁,在藝術表現上好似鬼斧神工,匠心獨具。如月兔搗不死藥本來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搗藥”句中,詩人卻著一“空”字,一反神話原有的動人內容,這就給人以新鮮奇異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圍的神樹,詩人卻想象為“扶桑已成薪”,一掃傳統的雄奇形象。再如,陽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蒼綠的樹木,這本來是春季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詩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豈知春”。這種藝術構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給人以特別深刻的印象,富有創新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于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詩賞析05-16
李白的古詩賞析(精選)05-17
李白的古詩賞析[實用]05-17
李白的古詩賞析【優選】05-17
[優]李白的古詩賞析05-17
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09-08
天末懷李白古詩賞析04-02
李白的古詩賞析范例(15篇)05-17
【熱】李白的古詩賞析15篇05-17
李白的古詩賞析[大全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