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4個生字。
2.讀背古詩。
3.能根據詩句的描繪想像畫面。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說、讀、背等方式,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和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
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
導讀、導析法。
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朗讀錄音磁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從《清明》導入
1.齊背《清明》。
2.回憶學法。
請同學們好好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清明》這首詩的?
(1)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2)借助工具書邊讀邊理解詩意。
(3)認真賞讀,體會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表演讀、交流。
3.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走進古詩
1.簡介作者。(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
2.學生初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初讀《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各自試著朗讀《江畔獨步尋花》。
2.聽錄音帶,劃出節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圖,并配以朗讀錄音,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品讀《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插圖展開想象。
2.同桌或小組間互相說一說詩意。
3.全班交流
(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懶又困,我倚仗著暖洋洋的春風在游春。
(2)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著,仿佛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色的桃花還是那淺紅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學習了這首詩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這美麗的春景圖畫一畫。
古詩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4個生字。
2.讀背古詩。
3.能根據詩句的描繪想像畫面。
過程與方法:
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想像,讀懂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
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
導讀、導析法。
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朗讀錄音磁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投影出示插圖,并配以古典音樂,盡可能把學生帶入詩的境界。
2.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清明》這首詩的資料拿出來,互相交流。
二、走進古詩
1.學生各自試著讀讀《清明》,注意準確地讀認“魂”“借”“牧”“遙”。
2.聽錄音,學生劃出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根據剛才聽的錄音朗誦,學生進行反復自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4.同桌之間相互示范讀,互相指正。
三、走進詩中
1.自讀自述
學生結合工具書自讀自悟全詩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清明》所表現的.畫面和情境進行描述。
2.互讀互述
同桌或小組間相互講、相互說自主品味詩句的收獲。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路上的行人,心中煩悶,像是丟了魂似的。
(2)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請問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3.讓學生結合插圖和詩中所反映的景與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關于清明的詩句。
古詩教學設計 3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的古詩兩首中《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杜牧用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秋天的景色描繪的絢麗動人,既寫出了楓葉的色彩,又贊美了楓葉不畏嚴寒、傲慢獨立的高潔品性,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深深愛戀之情。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一個生字,理解四個新詞語的意思。
2、理解這首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描寫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詩中描繪的秋景和作者寫詩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四、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課前收集有關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六、課時準備: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大自然是個萬花筒,隨著季節的更迭,不斷的變換著它美麗的容顏。那還等什么呢?讓我們走進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
在這絢麗多姿的季節中,你最喜歡哪個?請你用課前收集的詩句贊美一番。
瞧同學們說得這么起勁,老師也忍不住要加入你們的行列,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詩(板書:山行)(課件出示詩)同學們想讀嗎?趕緊讀吧。
2、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
(2)誰愿意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誰還想讀?
老師聽得還不過癮,同桌一起來讀一讀。
四人小組來試試
都說人多力量大,一組同學來如何?
還想讀的同學一起來。
3、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導入:聽同學們讀得這么有感情,老師也忍不住來表現一下,行嗎?(師范讀)
跟著老師一路游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隨學生所說隨機教學)
(1)生:看到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教學: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a:寒山:理理解這個詞嗎?(能向同學介紹介紹你是怎樣學懂的嗎?)
b:石徑:這是怎樣的石徑?課文用哪個詞修飾它?你是怎樣理解的`?石徑斜就是……
我們再讀讀這句話,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呢?
c:白云生處有人家又是怎樣的畫面?誰能將它美美的描述出來。請你讀一讀,我們也跟著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你看到了嗎?那把它讀出來吧!
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引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2)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霜葉
①霜葉就是……是呀,霜葉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一道奇麗的風景線,經霜打之后就有了火紅的楓葉。請再讀詩句,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霜葉紅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節的花?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嗎?
是呀,春花使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卻遠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這是為什么呢?請再讀詩句,或許會有所發現哦。
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
愛到何種程度,你體會到了嗎 ?請把它讀出來,還有更喜歡的嗎?(請一兩個學生讀)
在傍晚夕陽的映襯下,那楓樹林越發顯得火紅,不由得使作者駐足欣賞,久久不愿離去,不僅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這千古絕句,讓我們也來欣賞欣賞。(播放課件)
④你被吸引了嗎 ?是呀,這么美的霜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詩句:“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可這都比不上杜牧筆下紅的似火,艷的連二月春花也無法比擬的霜葉。
面對這一派迷人的景色,請再次抒發內心的情感。請生讀詩句。個別讀,合作讀(這么美的風景,如果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感覺是否會更好呢?)男女生賽讀(看誰感受到的更美)
⑤在跟隨作者美美的游覽一番后,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試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更深的感受作者眼里的春天。請生先說感受再讀詩。
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春天?請把它讀出來。
5、回歸整體,體會借景抒情
6、小結
今天我們跟著詩人去感受了別出一番的秋景圖,讓我們覺得秋天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八、練習設計
1、背誦詩歌,要求默寫一遍。
2、改變人物角色,把自己當作詩人,寫下自己一夜的的所見、所聞、所感。
九、自我反思:
教學《山行》這首詩,我先引導學生解釋詩題,并且簡單地介紹了被稱為“小李杜”的杜牧,激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佩之意,使他們產生想學習這首詩的強烈愿望。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觀察文中插圖來初步感知詩句的意思,力求讀懂詩的基本內容。從學生自學的表現來看,難不是難在查字典,而是難在查了字典后,不知道如何選擇字詞的義項,也就是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有待加強。
指名請學生起來朗讀這首詩,請同桌進行點評或者比賽讀。這兩首詩讀得正確、流利基本上沒什么太大的問題,而引導他們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音韻之美卻是比較困難的。熟讀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把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他們提出了“斜、生、坐、于”這幾個詞需要幫助,我的心里暗暗高興,小家伙們還不錯嘛,善于發現問題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能力。及時表揚了剛才提問題的幾個同學,接著盡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講解這幾個詞。掃清了理解障礙之后,請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同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意,效果還是挺好的。
古詩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絕句》這首古詩,讀準字音,認識“鷺、含、嶺、泊、吳”這幾個漢字,會寫八個漢字。
2.感情朗讀這首古詩,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詩人杜甫的愉悅心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背誦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揭題:這節課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絕句,指名讀
3.理解“絕句”:詩歌的一種體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稱五言(七言)絕句。
4.了解詩人杜甫:又稱“詩圣”,在成都待過,那兒有“杜甫草堂”,此詩是戰爭平息后重回成都寫下的,詩人都寫了些什么呢?
二、自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同桌互相幫助糾正
2.指名展示讀,傾聽,糾正
3.齊讀
三、學習詩句,朗讀感悟
(1)
1.默讀,想想詩人在這首詩里寫了哪些景物?板書: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千秋雪、萬里船
2.邊讀邊想像:在藍天的映襯下,黃鸝、白鷺、翠柳、青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想象,描述:兩個黃鸝唉翠綠的柳枝上歡快地鳴叫,一行白鷺輕盈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這一切顯得多美啊!
3.看到這樣的景色,此時詩人杜甫的心情會是什么樣?
4.是的,他被這生機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內心充滿了愉悅。
5.朗讀體現
(2)
1.詩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還看到了什么?千秋雪、萬里船
2、為什么會看到千秋雪?(詩人透過自己的窗戶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嶺雪山,山頂上的積雪長年不化,詩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開往遠方的船只,靜靜地停靠在詩人的家門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像一幅畫一樣出現在詩人的窗前,即將遠航的`船只靜靜地聽在門邊,一切是那么美好!理解:沒有戰爭,人們和平地生活,讓他快樂而欣慰,經歷了戰爭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內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5、朗讀體現
6、試著背誦
四、總結延伸: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走進更豐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導寫字
六、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個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試著能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似乎又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師的引又顯得特別束手無策,一講總是會忍不住將學生該說的也說了。本課教學下來,有這樣幾點感受:
1、適當介紹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體會情感,但介紹過多、過細,學生易游離于書本。
2、詩句意思的理解不可過于死板,通過口述的方法將詩意、想象、語言進行有機聯系,用自己的話講通順、講明白即可。有些學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詩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讓詩意明白。這點要及時地糾正和指導;
3、要引導學生多讀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新課標要求,小學古詩教學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熱愛古代文化,學會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放開手讓學生大量閱讀和背誦經典古詩,既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語感,又能潛移默化地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古詩教學設計 5
活動目的
1、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
答繼續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
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 :這首古詩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并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呀?那
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松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著,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么?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并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么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才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
老師示范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后,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農民伯伯這么辛
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古詩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聽古詩的興趣,并能記住詩名,初步理解古詩的意
2、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觀察,并完整地講述圖畫內容。
3、知道賀知章是我國古代偉的詩人。
活動準備
幼兒教材、書、錄音機,磁帶柳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柳樹
1、提問:小朋友,春天來了,身邊的景物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幼兒說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師出示柳樹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
3、你覺得春天的柳樹像什么?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回答問題
二、請幼兒學燕子飛,到指定的'位置取書
三、請幼兒將書翻到第15頁,和乖乖熊一起看圖講述
看圖片上是什么季節?什么地方?近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遠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
四,看動畫,與老師一起欣賞古詩。并回答問題
1、請一名幼兒在書上示范欣賞古詩,師生共同提出欣賞要求
2、提問:這首古詩的名字是什么?請幼兒在書上劃指古詩的名字,集體回答
3、提問:你知道“詠柳”是什么意思嗎?鼓勵幼兒膽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小結:詠就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贊美柳樹
4、介紹作者賀知章,他是我國唐朝偉的詩人
5、再次欣賞古詩一遍。
古詩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 畔 帳 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么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一) 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么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 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一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 ,為什么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系故園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么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 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注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注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一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一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古詩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風景詩。詩人選取了從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雪梅》這首詩寫出了梅與雪的特點。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
學情分析: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古詩教學只有多讀多悟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獲。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自主學習,通過初讀解字詞,熟讀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進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計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升圖”)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畫面,有什么想說的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內容。(根據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更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你們相信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兩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2)(教師播放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著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學生通過學詩,了解了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涂上適當的顏色嗎?
板書設計:
暮江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情況的了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2、教師對學生匯報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引導,并適時提問: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沒有體驗過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結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從這首詩中受到什么啟發?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的語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板書設計:
雪梅
白____香。
各有長短。
取長補短。
教學反思:
四年級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很多同學認為知道了每個字或詞的意思,就是讀懂了古詩詞了。
對此,我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引導,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停留在孤立字詞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課文后面提供的注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古詩教學設計 9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新課程要求教師是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如何才能做到新理念的要求呢 ?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熱情,克服教學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古詩教學中,應找準激情點,以此為契機,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語文課中獲得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并背誦三首古詩。
2、認識“徑”、“斜”、“楓”等10個生字。會寫“斜”、“楓”等13個字。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錄像,引出新課。
1、播放《山行》的畫面,讓學生自由說說觀看后的感受。
2、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詩人的資料,教師揭示課題。
二、欣賞詩歌,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配樂朗讀詩文)學生一邊聽,一邊瀏覽全詩,初步感受這著詩的韻律美。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指生朗讀古詩,師生評議。
三、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1、指導學生根據文中注釋及字典理解詞義。
2、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標注出來。
3、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四、師生共議,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全詩,討論根據詞義給多音字注音。
2、理解詩文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你讀懂了哪些詩句?
(2)通過聯系上下文你讀懂了哪些詩句?
(3)還有哪些詩句不懂?師生、生生互動討論。
(4)師生歸納整首詩文。
五、圖文結合,欣賞意境。
1、引導學生看圖(課件出示圖片)
思考:
(1)這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
(2)作者描寫它的什么特點。
2、學生自由分組討論,討論后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想象畫面。
4、小組合作,把想象的畫面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六、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1、啟發:詩人對秋天的贊美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指導學生在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首詩。
七、落實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認的字,學生認讀。
2、課件出示本節課要寫的字。
(1)先讀,再交流識記的方法。
(2)指導書寫,由學生帶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
八、總結延伸,拓展升華。
1、整體回顧課文。
2、秋天,是詩人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季節,許多詩人都觸景生情,寫了許多優美的詩章,你能為大家誦讀一首嗎?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同學們,荷花并非花中之王,但自古至今,它卻令眾多文人為之傾倒,為它寫下了優美的詩篇。相信你一定搜集到不少有關贊美荷花的語句吧,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來學習楊萬里的一首有關荷花的詩。(出示課題)
二、實施鼓勵,自主習詩。
1、“諸葛獻策”。通過以往學習古詩的經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地熟悉古詩、理解古詩?
2、“爭分奪秒”。用我們總結的這些方法,看看誰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多的收獲?(學生自主學習)
3、“初顯身手”。
(屏顯本課生字)(1)“我會認”。學生認讀并組詞。(檢查并鞏固字詞)
(屏顯整首詩文)(2)“我會讀”。先請兩名學生試讀,根據讀的情況,師生點評,指導學生有節奏地讀詩。
三、深入探究,交流詩意。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先讀一讀詩句,思考每句詩的意思。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2、匯報交流。(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并傾聽、思考,為同學的精彩發言喝彩,若有不同意見,補充交流。)
3、教師點撥。
(1)引讀詩的前兩句,想想詩人在什么情況下發出如此大氣的感嘆?(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
(2)引讀詩的后兩句,抓住“碧”、“紅”、“無窮”、“別樣”等詞語,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蓮葉之無窮,荷花之美艷,天地之寬廣的壯觀景象。
(3)你能把四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
四、引導發現,感受詩情。
1、有感情地讀一讀詩句,再讀一讀課題,你發現了什么?(從詩題看,這是一首道別詩,而詩句卻贊美了西湖十里荷花美景,并沒有提及送別之事,二者似乎毫無聯系。)
2、體會詩人通過對西湖荷花的極度贊美,婉轉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之情。
五、落實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認的字,學生認讀。
2、課件出示本節課要寫的字。
(1)先讀,再交流識記的方法。
(2)指導書寫,由學生帶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
六、情景再現,領會詩境。
1、播放“西湖荷花美景”錄像帶,學生一邊欣賞荷花,一邊配樂吟誦詩句,加深對詩句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的意境。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荷花,如一幅漂亮的荷花圖,寫幾句優美的荷花贊,唱一首動聽的荷花曲……
3、欣賞學生佳作。
4、熟讀成誦。
第三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草原嗎?(生答,并指名介紹看到的草原的景象)的確,大草原寬廣遼闊,使人心情舒暢,又能讓你忘記所有的憂愁與煩惱,你們想不想親自看一看這美麗的大草原呢?(生答:想)
2、教師播放多體課件(草原美景),學生欣賞。
3、指名說一說看到的情景,抒發自己的感受。
4、有許多人都曾經用自己的筆墨來描繪美麗的草原,而且在古代就有這樣一首詩也描寫了草原的迷人景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描寫北方草原美麗景色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賽讀,品味詩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們平時喜歡的方法來解決,要做到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多讀幾遍。)
2、通過剛才的讀文,你們覺得這首古詩好讀嗎?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同學就在小組內練讀,并互相檢查看真正做到了正確、流利。
4、教師針對讀的情況進行小結。
三、合作理解,領會詩意
1、剛才你們己經很好地朗讀了這首詩,那誰來給大家講講“敕勒歌”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講解)
2、看來大家很會學習,自己能找到這么豐富的資料,你們真棒!那這首詩的意思你們知道嗎?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注釋、及剛才看到的課件畫面,運用自己學習古詩的經驗和方法,在小組內與同學猜一猜、想一想古詩的意思。(學生小組合作,理解詩意,巡視指導)
3、哪個小組可以能給大家把整首詩的意思講一講呢?(指小組成員進行匯報。)師生共同補充并重點引導。
4、你們真聰明,現在我也想和大家共同學習,可以嗎?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我說詩句的現代意思,你們要以最快的速度說出相應的詩句,準備好了嗎?(師生共同對話,加深理解)
5、你們覺得這首古詩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意境呢?(遼闊壯美)那這首古詩應該怎樣去讀才能讀出味道呢?(重點要讀好停頓)對,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帶有停頓符號的古詩)。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誰想來試著讀一讀?其他同學給他評一評。(師放音樂,指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糾正讀音。)
師小結:看來大家真的學會了這首古詩,說明你們用心去學了,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
四、反復誦讀,讀中想像
1、古詩的意思我們既然理解了,那就請大家選擇喜歡的方式,去盡情地朗讀,你可以低吟慢誦,也可以高聲吟唱,還可以默讀靜想,看誰讀得最投入,讀得最動聽。(學生再次自由練讀)
2、指名朗讀,并談朗讀古詩時,頭腦中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
3、看來古詩同學們讀起來己經朗朗上口了,那誰能試著背下來呢?(指2名同學試背、全班齊背)
五、指導寫字,引導運用。
(1)出示“籠”“蒼”“茫”三個字,指名分析三個字的異同點。
(2)師重點指導“茫”的寫法,要注意三點水在草字頭的下面。其它字學生自己練習書寫,并在小組內展示學習。
(3)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
六、回顧全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閱讀一遍課文,體會三首詩中情感。
2、描寫風景的古詩還有很多,誰能再給大家背誦幾首嗎?(指名背誦,師適時表揚)
3、閱讀《課外閱讀同步》
古詩教學設計 10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這兩首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要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其中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要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四、教學方法:
欣賞教學法
五、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夜書所見》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正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四、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3.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4.感情朗讀。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五、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六、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七、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八、拓展活動
九、你還讀過哪些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習《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怎么學習這一首古詩。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瀆中產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4)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提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提問:你能用讀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嗎?3.
3.引導以讀啟發想象。提問:同學們在朗讀時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練習有感情朗讀。
5.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五、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六、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在用得特別好?
七、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促、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讀記、組詞。
2.說說要求會寫的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同桌互相評點或當堂展評。
八、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板書設計:夜書所見 見:梧葉挑促織一燈明聽:寒聲孤獨寂寞,感:動客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每逢佳節倍思親(思念家鄉、親人)
古詩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⑵ 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么?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里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里,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么?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伙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教學設計 13
教學主題
《靜夜思》——領略李白的思鄉之情與月光之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并背誦《靜夜思》,理解詩中關鍵詞匯和句子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圖片聯想、情境模擬等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情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對家鄉及親人的深厚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靜夜思》原文、譯文、配圖、背景音樂等)
古詩朗誦音頻
相關歷史背景資料
小組討論任務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寧靜的夜晚音頻,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身處一個寂靜的夜晚,月光灑滿房間的情景,然后引出李白的《靜夜思》。
二、新知學習(15分鐘)
朗讀感知:教師先示范朗讀,注意節奏、語調,隨后學生跟讀,嘗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字詞解析:利用多媒體展示《靜夜思》原文及注釋,解釋關鍵詞匯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譯文對照:提供譯文,讓學生對比原文與譯文,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三、深度探討(20分鐘)
意象分析:分組討論,每組選取詩中的一個或幾個意象(如“月光”、“霜”、“故鄉”),分析其在詩中的作用和所蘊含的情感。
情感體會:引導學生思考李白在寫下這首詩時可能的心境,以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背后蘊含的.思鄉之情。
文化拓展:簡要介紹李白的生平及唐代詩歌的特點,加深學生對詩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四、實踐應用(10分鐘)
創意表達:鼓勵學生以繪畫、詩歌創作或短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靜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朗誦表演:小組或個人上臺朗誦《靜夜思》,評選出“最佳朗誦獎”。
五、總結反思(5分鐘)
回顧總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中的重點意象和情感表達。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思鄉經歷,或是對家鄉的特殊記憶,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情感聯結。
作業布置
完成一篇關于《靜夜思》的小論文,要求結合個人感悟,探討詩歌中的思鄉情感。
選擇一首其他詩人的思鄉詩,進行自學并準備在下節課上分享。
教學反思
課后收集學生反饋,評估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特別是小組討論和創意表達環節的效果。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后續古詩教學的策略和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古詩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并背誦指定的古詩,理解古詩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子,掌握古詩的基本意境和表達技巧。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講解、討論、創作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的意境和表達技巧,掌握古詩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子。
難點:深入體會古詩中的情感,理解古詩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古詩,分析古詩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達技巧。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古詩圖片、音頻資料等。
學生準備:預習古詩,了解古詩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古詩相關的圖片或音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
提問學生是否了解這首詩的背景或作者,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朗讀古詩
教師先示范朗讀,注意節奏、停頓和語調。
學生跟讀,教師糾正發音和語調。
學生分組朗讀,互相評價,提高朗讀水平。
講解古詩
教師講解古詩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達技巧。
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的關鍵詞匯和句子,分析古詩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
提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討論與探究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古詩中的情感、主題和深層含義。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深入體會古詩中的情感。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師生共同解答。
創作與拓展
引導學生嘗試創作自己的古詩,模仿古詩的句式和修辭手法。
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和評價。
拓展古詩的相關知識,如古詩的分類、流派、發展歷史等。
總結與反思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重點,強調古詩的重要性和價值。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自己的收獲和不足。
布置課后作業,如背誦古詩、創作古詩、查找古詩的相關資料等。
五、板書設計
古詩題目
作者及背景
關鍵詞匯和句子
意境和表達技巧
學生作品展示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創作活動。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古詩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收獲。此外,還要注重古詩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古詩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靜夜思》;理解詩中關鍵詞匯和句子的含義,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展示、情境模擬、小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通過朗讀、背誦、創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感受詩歌中的美感與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家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深入理解詩歌背后的情感,并能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古詩背景、圖片、音頻等)
學生預習材料(古詩原文及注釋)
小組討論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寧靜的夜晚視頻或音頻,營造靜謐的氛圍,提問:“同學們,當夜幕降臨,你們通常會想些什么?”引出課題《靜夜思》。
二、初讀感知(10分鐘)
朗讀指導:教師先示范朗讀,注意節奏和語調,然后請學生跟讀,逐漸達到流利。
字詞講解:對詩中的關鍵詞匯進行解釋,如“明月光”、“疑是”、“霜”等,確保學生理解每句詩的基本意思。
三、深入解讀(15分鐘)
意境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古詩的背景圖片,結合詩句,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場景,感受詩人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詩中‘舉頭望明月’時,李白可能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李白,在這樣的夜晚你會有什么感受?”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分享想法。
四、拓展延伸(10分鐘)
創意寫作:讓學生嘗試以“我眼中的夜晚”為題,寫一篇小短文或幾句詩,表達自己對夜晚的感受或想象。
角色扮演:選取幾位學生扮演李白,用現代語言復述《靜夜思》的故事和感受,增強課堂互動性。
五、總結回顧(5分鐘)
回顧知識點:簡要回顧本課學習的內容,強調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情感以及重要詞匯的理解。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思考家鄉的意義,鼓勵學生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培養感恩之心。
六、作業布置
背誦并默寫《靜夜思》。
閱讀一首李白的其他詩歌,嘗試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情境導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
在未來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增加互動環節,如讓學生分組創作與《靜夜思》主題相關的詩歌或畫作,以更直觀的方式表達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精選)古詩教學設計05-15
古詩教學設計02-26
古詩的教學設計06-04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03-27
古詩墨梅教學設計07-29
古詩教學設計(精)08-29
古詩教學設計【合集】05-15
古詩《乞巧》的教學設計11-27
【集合】古詩教學設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