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劉景文
《贈劉景文》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易很深。下面是古詩贈劉景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詩詞譯文
如今,荷葉都已經枯敗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樣碧綠的,好像舉著一把遮雨大傘似的荷葉,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樣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雖然還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機勃勃,但美麗的花朵早已殘敗。不過,在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記住的最美景致,橙黃橘綠滿眼收獲正是初冬最美的時節啊!
詞語注釋
1、擎:舉,向上托。
2、擎雨蓋:喻指荷葉
3、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4、君:你,指劉景文。
5、蓋:車蓋,這里比喻荷葉。
賞析
此詩寫初冬。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蘇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和貞亮之節,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重在“傲”字上。“擎雨”之“蓋”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又呈現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然此詩乃東坡寫贈劉景文者。劉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終身,年近六十,猶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與劉一見如故。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就此詩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節,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著想;而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所以詩人乃以三、四兩句對劉勖勉有加,給以支持,使劉認識到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橙黃橘綠”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果之期,這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只是詩人純用比興手法,沒有把本意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罷了。
東坡作此詩時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當然不能預知不久的將來還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曠達樂觀,主張應多方面地適應外界的環境變化,不因年老而頹唐消沉。然則此詩也不妨看做詩人本身的一生寫照。蓋蘇軾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卻始終沒有被逆境嚇倒,而稍摧其志。然則此詩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黃橘綠”,使千載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藝術果實,也算是美不勝收了。故竊以為如僅以景語之美來賞析此詩,猶屬皮相也。
教后體會:
《贈劉景文》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把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體會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
在學生讀通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系對題目的理解,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學生認真地讀古詩、思考,提出了幾個不懂的地方,如“擎雨蓋”“荷盡”“傲霜枝”。因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所以我引導學生看圖、回憶夏季荷花盛開的樣子,體會荷花此時的生機勃勃,想象秋季荷花開敗的情景,借助課前搜集的“秋菊”圖理解“傲霜枝”,在師生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幾個難懂的.字、詞,通過字理分析,降低了詩句翻譯過程的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感悟。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古詩,啟發學生邊讀邊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寫了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認真地讀一讀,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閱讀是個性化解讀的過程,此教學環節給了學生空間。學生通過讀、思考,很快歸納出了詩句描寫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順著學生的回答,我這樣引導:想象景物所呈現的畫面,想象兩者的對比,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的閱讀理解是有差異的,我們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給學生充分讀、思考、想象、交流的時間,多數孩子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這個層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想想:詩人為什么要描寫傲霜枝呢?陳一榮馬上站起來說:“我不明白”我就啟發他們,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開得最茂盛呢?“菊花……”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詩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樣不怕寒冷,要堅強。”她的回答啟發了其他的孩子,好幾個孩子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像菊花一樣勇敢”,有的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平時要努力。”說得真好!我為孩子有這樣的理解而開心。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我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對詩句的理解不是讓學生根據詞語意思進行組合,而是讓學生字理的分析,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表達,從整體的感受來理解,把握詩句所呈現的意境。
“首”這個字很抽象,學生難于記憶。根據小學生喜愛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利用朗朗上口的謎語,讓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首”字。“枝記劉”都是形聲字,在教學時,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組字練習,從直觀的圖片到字詞練習,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如:學“枝”引出“樹、林、床、棋、橙”讓學生說說這些字的構字特點。
【古詩贈劉景文】相關文章:
古詩《贈劉景文》鑒賞06-07
宋詞贈劉景文蘇軾07-17
《贈劉景文》教材理解12-21
人教版《贈劉景文》教學設計12-20
贈劉景文譯文和注釋11-07
《贈劉景文》教學設計與反思12-21
贈劉景文的三年級語文教案10-03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贈劉景文》教案10-21
人教版二年級《贈劉景文》教學設計12-21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贈劉景文》賞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