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賞析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賞析作文1
數字往往給人單調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經詩人巧妙地用在詩句中,卻使文辭生輝,情趣盎然。小學語文教材精選的幾十首古詩中包含大量數字,其作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合成比喻
數字入詩常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動形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以潭水千尺之深比喻兩人情誼之深。感情本是抽象無形的,拿它與千尺潭水作比,就顯得具體可感了。
二、組成夸張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虛指,形容山樓高峻、聳入云際的景象,這種高度上的夸張,突出了山樓的高。“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詩中的“三千丈”用了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心中的苦悶與憂愁。
三、形成對比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千里”虛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遙遠,“一日”說明時間很短,兩者作懸殊對比,寫出了舟行的迅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遇赦東歸時喜悅興奮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
四、構成名句
古詩常用一些數字構成含義深刻、發人深思的名句。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千里”指遼闊廣遠的境界,“一層”指更高的地方。數字入詩,以景喻理,告誡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遠矚,不畏艱險,努力攀登。字里行間充溢著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成為千古佳句,久誦不衰。
古詩賞析作文2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便接觸了一首首古詩。它們有些簡單易懂,有些則要慢慢理解;它們有些短到十字,有些長至千言……它們既有寫景的,也有寫人、寫物的。而我讀過的許許多多的詩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的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簡單且精短,讀起來瑯瑯上口,兒童也很容易理解。我也覺得它寫得很好,因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寫出月光的皎潔,如霜一般純潔清亮;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寫出了李白對家人思念之情。遠在他鄉的游子們,在夜晚抬頭,看見那明月,一股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
當時的我還很小,理解了詩的意思后,便把目光轉向窗外的天空。那時正是夜晚,月牙并不十分明亮地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周圍有淡淡的'云朵,只能看見月牙兒模糊的影子,我認為這景色很美,所以并沒有完全明白李白的思鄉之情。現在,我知道,李白當時為什么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簡單,而又意味深長。
古詩賞析作文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
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農民在驕陽底下干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
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里看見農民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干活,種糧食。由于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里,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詩的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
古詩賞析作文4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曾記得那是一年的初春我和家人來到美麗的西子湖,一排排柳樹整齊地站立在平靜的西子湖旁。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柳枝就像一位少女在歡快的跳舞,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枝葉上剛剛冒出的嫩芽,遠遠望去就像一塊塊碧玉粘上去的一樣。我們慢慢靠近湖邊,看到那柳枝細長細長的都垂到湖水里去了。古人常常把柳樹來形容美人苗條的身段,那么這“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美麗的裙帶。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如果這棵柳樹真是一個美人的話,那她的長發肯定能去申報世界吉尼斯。如果她要洗發的話,要不知多少瓶洗發水才能洗干凈吧!同時也不知有多少廣告公司來請她打廣告吧!我邊走邊想:這么美麗的秀發究竟是誰給她修剪的呢?我一定要去看看這位出色的“理發師”,下次也幫我修剪一下自己的頭發,正想著,迎面吹來一陣微風,柳枝那纖腰又在風中款擺。這時我才明白,哦!原來最好的“理發師”是春風啊!
柳樹真是太美了,再加上又春風這么出色的“理發師”使柳樹更添秀色,也使我更加熱愛這美麗的柳樹,這美麗的大自然。這“理發師”不僅裁制出細長的柳枝,也裁剪出了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這春風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
古詩賞析作文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農民在驕陽底下干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
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里看見農民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干活,種糧食。由于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里,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詩的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
古詩賞析作文6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白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朗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斷的戟沉埋在沙子中,雖長滿了銹,但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顯示出它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兵器。詩人聯想當初,在那里發生了赤壁大戰,那時要不是起了東風,讓周瑜有機可乘,火攻成功,那么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變成曹操的俘虜,鎖在銅雀臺上讓他盡情享受玩樂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長江邊散步偶爾發現一只斷了的戟,從這只斷戟聯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戰。后兩句寫詩人對這次大戰的看法。人們都認為周瑜在這次戰爭中的偉績可佳,而詩人卻全面地看問題,如果當時沒起東風助周,那么東吳就會失敗,曹操便會大獲全勝,歷史就會改寫。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使詩篇既有韻味又讓人深思。
折斷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戰中的東風,更讓人難忘。若真的沒有那東風,周瑜能贏嗎?打贏一場戰爭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樣,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結局都與多種因素聯系在一起。這首詩的寓意告訴我們,要做成功一件事,離不開必需的條件,否則,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首詩雖短,確讓人讀后很有回味,可見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寫水平,我深深欽佩古詩人。
古詩賞析作文7
一首《贈汪倫》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這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深厚情誼。
李白外出游覽時路徑桃花縣,在村民汪倫家做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為李白跳了一只舞。于是李白作了這首詩贈給汪倫作紀念。詩中充分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情誼。正如詩中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是講即便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過汪倫送我的情誼深。而前兩句敘事,“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正表示處于意料之外,汪倫用民間最隆重的踏歌舞來歡送李白,這讓詩人怎能不感動呢!而這讓詩人怎來表達呢?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有感而發用桃花潭來和汪倫對自己的情誼作比較。而這兩句就用了“不及”來把兩個不相干的事物連在一起。拿“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這樣既深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我覺得這《贈汪倫》及自然,直抒真情,十分感人。
……
【古詩賞析作文7篇】相關文章:
古詩賞析作文05-11
古詩賞析小學作文08-13
古詩水調歌頭賞析作文05-23
《登樓》古詩賞析10-16
古詩飲酒賞析07-21
《江東》古詩賞析06-11
元日古詩賞析08-07
梅花古詩賞析06-04
登高古詩賞析08-04
《端午》古詩賞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