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詞》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看注解理解詞義。
⑶ 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 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然后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么?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古詩詞》教學設計 2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導入: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在余光中眼里,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到了張繼和納蘭性德的的筆下,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秋思》和《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五分鐘。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還要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爭取把它讀得有味。
2、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3、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4、對比閱讀,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詞又叫長短句,因此,詩句與詩句不同,根據詞牌填寫,字數有多有少。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5、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6、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二、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㈠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借助圖、課后注釋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⑴“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洛陽城里見秋風”句點撥:
①“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②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③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④課件播放繁華的洛陽城,再對比反襯引思:面對如此繁華的洛陽城,詩人卻只“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句點撥:
①“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②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③想象說話: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④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讓人一言難盡呀!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讀出“意萬重”之感。
⑤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從這兩句中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讀不懂的?
點撥:
①看看文中插圖,找找畫的`應該是哪句詩的意思?
②“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③換位思考,寫話體驗:
出示提示語:想一想,如果你是詩人,在這秋風瑟瑟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家書“開封”后,你會怎么做?(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如果你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心里怎么想?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話?想象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學生自由練習,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⒊誦讀全詩,說說在詩人眼中,鄉愁是什么?(一封意萬重、說不盡、臨發又開封的家書)。
㈡學習《長相思》
1、朗讀全詞,讀通,讀出節奏感。
2、談初讀感受: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3、欣賞課文插圖,對照文中注釋,嘗試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
(學生默讀并思考詞意,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4、全班交流。
⑴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①說說讓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詩的意思。
②相機理解“一程”“一更”“此聲”是指什么聲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無法安睡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③聯系生活談談:踏遍千山萬水,風雨兼程,你們有沒這樣的感受?你覺得邊塞軍旅生活怎么樣?朗讀體會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⑵想象故園和諧寧靜之美:
①“故園”是什么地方?為什么他想到了“故園”?他可能想到故園的什么呢?
②全班交流: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祥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
⑶對比反襯“碎”字之苦澀: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風雪中,碎在心坎上,誰再來讀《長相思》?(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1、質疑: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園,感覺那么的心碎,那為什么還要參加邊塞軍旅生涯?引導學生明白好男兒心系故園,更愛國家。
2、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三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三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第一首,借景抒情,渾然天成;第二首善于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最后一首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山水相隔,隔不斷我的思鄉情;鴻雁傳書,表達不盡我的思鄉意;風雪聒耳,吹不斷我的思鄉情。讓我們一齊誦讀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師生齊誦讀)
4、鄉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思鄉情!
四、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⒋課后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目標:
⒈、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⒊、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⒋、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古詩詞》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③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②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③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④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①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④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①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②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④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背誦、正確地默寫古詩詞
2、理解其內容,體會詩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情趣,鼓舞其奮發有為。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2、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西江月》的課外練習上,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方法是否能靈活運用。
四、教法和學法
1、講析法
2、朗讀指導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4、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
五、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素材,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見到大家我非常激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在大家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大好春光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希望在這節課上,大家能占盡春光,展現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復習第二單元的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出示幻燈片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來一個男女生背詩對抗賽,采取單挑的形式。通過這一環節來檢測學生的背誦情況。
(三)賞一賞
同學們,我們的詩人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并用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春的畫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3——17)
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你聯想到哪些有關的`古詩句?欣賞完之后,你能不能寫出來?
(四)寫一寫
出示幻燈片18
要求學生寫出欣賞畫面時聯想到的古詩句。找五位學生到黑板前依次寫出要求的古詩句。其余的學生在下邊寫。寫完后找學生糾正錯誤。
此環節檢測學生的默寫情況。
(五)梳一梳
在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的基礎上,梳理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讀二悟三賞。出示幻燈片19--20,并打印出來發給學生保存。
《古詩詞》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注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致,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再齊讀詩題。
4.導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里。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么?(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么?(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愿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贊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以題目導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范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范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注釋)
2.交流感想。
通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贊揚之情,并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托著收獲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導入,明確詩題。
1.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閑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于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么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么?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里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后,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范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么?(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里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墻,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么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里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當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里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
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為什么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么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托著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愿意仰著就仰著,愿意側著就側著,愿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通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著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么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干自己喜歡干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畫,仿佛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發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后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古詩詞》教學設計 6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游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借助注釋,自讀明義。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 ,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于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范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詩句意思。
4、交流:
(1)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2)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注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這首詩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么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1)“獨”坐是“誰”獨坐?
(2)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詩人聽到些什么?會想到些什么?
(3)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云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里你讀懂了些什么?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通過詩句的字里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么樣的圖畫呢?(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后,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后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注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后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古詩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圣、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
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
4、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1、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2、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1、朗讀的感情基調: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2、語調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3、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古詩詞》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自讀中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感悟中學習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朗讀中體會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2.聽!來自遠離家鄉游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云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他們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首讀一讀,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自由選擇其中一首齊讀,再交換朗讀一次。
4.看看詩題,你發現什么了?指名答。
5.那么,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6.這么多遍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課件出示兩首古詩。默讀,劃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哦,原來詩人來到了──(生答:洛陽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見──(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來的是陣陣──(生答:秋風),這秋風是那么的(生答:涼爽、舒服、愜意),讓他禁不住地提筆──(生答:寫家書),提起筆來才發現要寫的──(生答:要寫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真是──(生讀: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6.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7.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9.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0.這一次又一次的開封、密封的過程中,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這真是說也──(生答:說不完)道也──(生答:道不盡)。
11.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理還亂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3.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4.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達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的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生答: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么感人的詩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正音。注意讀準“畔”聲母是p”帳”的翹舌音zh。
3.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4.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5.學生練寫。
《古詩詞》教學設計 9
課前預習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誦以前學過的他寫的古詩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閱讀他們的作品。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僅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地。許多詩人在此流下千古絕唱的詩句:
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宋代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課件展示詩句)而其中最為人們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整體感知,直撲重點
1.用自己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多讀。
4.指名答。(我覺得它寫得很美、我覺得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哪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吧。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相讀與練說。
5.指數名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可為什么詩中只有一種“綠”色呢?仔細觀察一下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的高山。
學生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手指課題“船”字)(生答: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
(生答:綠色),讓作者那么明顯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來了)。[
12.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哦,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單單是個“綠”也各有各的美;這個“綠”有著層次美,遠近各不相同;”綠”也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的多準確呀!把你感受到的“綠”再讀出來吧。分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更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
我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引導從課題的船停靠在“瓜洲”“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到這個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鐘山: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他是在那兒長大的,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是他的第二個故鄉。
7.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8.指名答。引導從“一水間”“只隔幾重山”“又”“何時找我還”這些詞句理解。
9.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塊再來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讀。
3.學到這,我們再來想想為什么人們對這首詩如此偏愛?
4.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生答: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我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讓“萬千寵愛于一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不要放過這么優秀的詩篇,趕快背下來吧。
【《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詞三首優秀教學設計09-20
古詩詞三首賞析教學設計09-08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篇08-14
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9-06
《古詩詞三首》精品課教學設計10-30
優秀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11-07
古詩詞教學總結05-20
《古詩詞》教學反思12-23
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