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譯文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全詩層次分明而又環環相連,絲絲入扣,通過借酒吟詩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數十年壯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滅的千古愁、萬古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譯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譯文1
原文: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譯文:
最好能鏟去君山,讓湘水暢快地四處流淌。這巴陵浩浩蕩蕩的江水啊,仿佛都變成了美酒,醉殺了整個洞庭湖地區,你看那滿山的紅葉,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顏嗎!
講解:
這三首詩寫于公元759年秋天。這年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還。不久,李白出游湖南,在岳州遇到了由刑部侍郎貶官去嶺南的族叔李曄,于是二人同游洞庭湖。李白寫了三首紀游詩,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第三首構思奇特,想象無比瑰麗,遂成為抒情名篇。
大家都知道李白嗜酒,且酒后往往詩興更濃,所以有“斗酒詩百篇”之說。這首詩就是一種帶著醉意的狂放想象,一種靈感突發的神來之筆,其大膽瑰麗的構思正是李白浪漫主義風格最典型的表現。有些人在解釋這首詩的時候,往往把前兩句與后兩句割裂開來,結果破壞了李白藝術構思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也就破壞了全詩的和諧之美。比如說,一種解釋是先講后兩句,說李白由于在巴陵喝了許多酒,結果醉倒在秋天的洞庭湖邊了。那么前兩句呢,就是李白醉后的胡言。你看,這樣一解釋,原詩的美感豈不是蕩然無存了嗎?因此,這實在是一種非常糟糕的解釋。還有一種解釋是硬要把前兩句與“政治思想”掛上鉤,說君山擋住了湘水,就好像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障礙,破壞了他的遠大前程,所以他要“鏟卻君山”,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氣。但是這樣一講,與下文又連不起來了,文氣被隔斷了。于是只好轉個彎解釋說:實際上君山是鏟不掉的,那就只好拿“杜康”來解憂,喝它個一醉方休了。這種解釋給人的感覺是不自然的,很可能是強加于李白的。現在我在“今譯”中的解釋,依據的是我讀書時錢仲聯教授的分析,我覺得他這樣講非常精彩。到底如何,同學們可以自己作出判斷。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譯文2
庭醉后三首(其三)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鑒賞: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組紀游詩,由三首五言絕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絕唱。
此詩作于乾元二年(759)秋。這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趕忙返至江夏。希望朝廷還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滯留了一個時期,毫無結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離開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曄,時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兩人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見的。李白才華橫溢,素有遠大抱負,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滅,數十年憤懣,一齊涌上心頭。因此當兩人碧波泛舟,開懷暢飲之際,舉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阻擋湘水不能瀉千里直奔長江大海,就仿佛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于是,發出了“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鏟去君山,實際上是抒發他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情。希望鏟除世間的不平,讓能有一條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君山是鏟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嶇難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還是盡情地喝酒吧!詩人醉了,從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似乎洞庭湖水都變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紅葉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緋紅的醉顏嗎?于是又生出了浪漫主義的`奇想:“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這兩句詩,既是實寫自然景色,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表達他實寫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窮盡的酒來盡情一醉,借以解憂的愿望。這首詩,前后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著內在聯系,聯系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悲憤。酒和詩都是詩人借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和譯文】相關文章:
高適《醉后贈張九旭》原文譯文鑒賞12-29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譯文及鑒賞05-17
醉太平·寒食原文及譯文注釋12-11
《醉后》唐詩原文及注釋06-26
《鄭人買履》原文和譯文03-27
《送人游吳》原文譯文鑒賞01-02
《父善游》原文及譯文10-08
李清照詩詞《醉花陰》原文、譯文及翻譯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