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圓魄上寒空》古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夜·圓魄上寒空》古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夜·圓魄上寒空》
唐朝 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前言】
《中秋夜》這首詞很明顯,反映了作者對家鄉思戀和對親人牽掛。 中秋月圓之夜,把酒對月訴說相思苦。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注釋】
圓魄:指中秋圓月
安知:哪里知道
雨兼風:急風和暴雨
【翻譯】
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輪圓圓的明月,人們都說每個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樣的。哪里知道遠在千里之外,就沒有驟雨暴風呢。
【鑒賞】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么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并不取決于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為是的,也要敢于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云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中秋夜·圓魄上寒空》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古詩賞析06-15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古詩賞析01-04
《湖中曲》古詩賞析06-09
杜甫《空囊》賞析09-27
《好事近·秋曉上蓮峰》古詩賞析06-17
中呂陽春曲別情的古詩賞析06-15
《初食筍呈座中》古詩賞析06-14
寒塘趙嘏唐詩賞析06-13
北中寒唐詩原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