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劉景文》鑒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贈劉景文》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軾的《贈劉景文》,寫給好友的劉景文(名季孫)的。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易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增此詩以勉勵之。(蘇詩贈此詩時,劉季孫已58歲了,難免有遲暮之感。)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贈劉景文
朝代:宋代 作者: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①劉景文:劉季孫(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宋仁宗嘉祐間,以左班殿直監饒州酒務,攝州學事(《石林話》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庫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因蘇軾薦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傳,性好異書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祿賜盡於藏書之費。事見《東坡全集》卷六三《乞賻贈劉季孫狀》、《東都事略》卷一一○《劉平傳》。
劉景文的父親劉皴是北宋的將軍,所以也養成他豪放的個性。因此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②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
③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④君:你,指劉景文。
⑤蓋:車蓋,這里比喻荷葉。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作者簡介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古詩《贈劉景文》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贈劉景文07-22
古詩蘇軾贈劉景文04-28
古詩贈劉景文蘇軾08-12
小學古詩《贈劉景文》03-27
關于贈劉景文的詩歌鑒賞04-01
蘇軾的古詩賞析:《贈劉景文》07-23
贈劉景文的詩人是誰03-31
《贈劉景文》教學設計11-21
宋詞贈劉景文蘇軾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