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古詩翻譯賞析
《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zhuǎn)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前言】
《雪后書北臺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
【注釋】
、疟迸_:超然臺,在山東諸城縣北城上。
、贫邀}:謝安侄兒詠雪,有“撒鹽空中差可擬”句。
、腔希汉熌。
⑷馬耳:馬耳山,在諸城縣西南。
【翻譯】
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里無風一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jīng)堆上雪了。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只見一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賞析】
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黃昏時節(jié),淫雨綿綿,入夜后不知不覺轉(zhuǎn)而為雪。作者只覺被褥無一絲暖意,有如水潑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積成堆了!岸邀}”,即堆雪。用鹽喻雪,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后世詩人都喜歡效用,如白居易《對火玩雪詩》:“盈尺白鹽寒。”作者“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一聯(lián),亦世稱詠雪名句,但歷來有歧解。費袞《梁溪漫志》卷七“東坡雪詩”條以為,“此所謂‘五更’者,甲夜至戊夜爾。自昏達旦皆若曉色!睋(jù)此解,則“五更”應(yīng)總指分為五更的一整夜。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鹽”,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誤以為天將破曉。直到天色放明,借著雪光,看見了垂掛在房檐下的冰溜子,這才省悟,原來是雨轉(zhuǎn)為雪,所以有這“半夜寒聲”。上句寫地面上積雪的反光,下句寫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緊扣“雪后”的標題,且又與末二句意思連貫!皰弑迸_”、“看馬耳”,是天明以后所為。馬耳,山名,在北臺的南面,“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保ā端(jīng)·濰水注》作者掃除積雪,登上北臺,觀賞雪景,只見一片銀白世界,唯有馬耳山尖尖的雙峰高峭兀立,沒有為雪所封。原本應(yīng)首先被雪覆蓋的高山頂卻“未隨埋沒”,可見這雙峰如馬耳一般陡直,連雪花也無法駐留其上了。
【《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古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翻譯及賞析08-04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8-13
《北征賦》翻譯及賞析12-08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8-19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1-29
題西林壁古詩賞析及詩意08-05
《望岳》古詩賞析翻譯01-16
《望月懷遠》古詩賞析及翻譯01-17
卜算子古詩翻譯賞析01-22
《咸陽值雨》古詩詞賞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