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羅貫中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提起古詩詞,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頭大的古詩詞賞析?古詩詞鑒賞,很多時候是指從“情”和“景”的角度對古詩詞做深入的賞析。古詩詞鑒賞怎么做會更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羅貫中古詩詞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出處】元·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頭詞》
【鑒賞】老友難得相逢,來一壺濁酒,彼此痛快地喝酒慶祝一番。古往今來,歷經多少世事,管它是非成敗,全部都拿來作為笑談的話題。這三句詞描寫老友相逢:飲酒作樂的歡娛場面。此時大家早已通達人情世事,談古論今,心情十分快樂。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成蔭。
【出處】元·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九回
【鑒賞】有心去栽花,花卻始終不開放;無心去插柳,柳卻自然地長大成蔭。“有意栽花花不開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兩句常用來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卻往往慘遭失敗;反倒是無心去做某件事情,卻竟然成功了。這兩句也可用來勸人:得失心不要太重,因為一件事情的成敗與否,往往和因緣巧合也有些關系,并非全是人意所能預料的。
【原詩】原文只此兩句。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出處】元·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首詞》
【鑒賞】世間一切善惡是非,成敗得失都不能維持長久,一轉眼全都成為一場空幻;恒久不變的是那青山依舊屹立,是那夕陽一度又一度的紅了又紅。作者感嘆在時間的洪流里,生命有限,一切是非成敗都是一場虛空,于是觸景而詠嘆青山夕陽的無窮。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處】元·羅貫中《三國演義》卷五十五
【鑒賞】周郎:是指東吳大將周瑜。三國爭霸,東吳有心奪回荊州,周瑜設計以孫權之妹嫁給劉備,誘騙劉備到東吳加以殺害。結果周瑜的計策完全失敗,孫夫人竟然真的嫁給劉備,劉備并且在孔明的妙計下安全逃脫,周瑜派兵追殺又被打敗。這兩句詩就是在說這段故事:周瑜想出妙計要平定天下,結果不但賠了夫人,并且又損失了士兵。后人常用“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兩句詩,形容做事失敗,弄巧成拙,損失慘重。
【原詩】原文只此兩句。
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14歲時母親病故,于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羅貫中也曾參與其中。“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在蘇州結識施耐庵,以師徒相稱,兩人一同參加位于平江(即蘇州)的張士誠反元起義政權,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后離開。曾與另一位吳王朱元璋為敵,在明朝成立之后,羅貫中放棄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創作《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人物生平
寓居江南
當元仁宗延祐年間,羅貫中父為絲綢商人。元代中期,由于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云集、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人,都先后搬遷到了杭州一帶。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7歲開始,他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于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公元1345~1355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里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里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里,自然不愿離開遠去。
有志圖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幕府作賓。起事稱霸的張士誠是滅元功臣。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后,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采納。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后。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后卷數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羅貫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發憤著書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他也曾參與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匯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之胸襟。圖王未果,發憤著書。
不過,這也可能只是一個傳說。因為清顧苓《塔影園集》卷四《跋水滸圖》記載“羅貫中客霸府張士誠”,這與“有志圖王者”的形象不符合。這兩則記載雖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羅貫中在元末曾經想有所作為,“傳神稗史”,只是在現實中失敗后無奈的選擇。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于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后,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并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通行的說法,比如說《中國文學史》贊同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整理成書的說法)。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羅貫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于他的小說,《西湖游覽志馀》稱他“編撰小說數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也和施耐庵一起編寫過《水滸傳》。
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作品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向往,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作外,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云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系,并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大約在公元1385~1388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廬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 羅貫中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的鑒賞07-23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6-17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技巧09-23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通用03-07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水調歌頭》古詩詞鑒賞09-27
春曉古詩詞鑒賞02-23
高中古詩詞鑒賞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