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宣州開元寺古詩翻譯賞析
《題宣州開元寺》作者為唐朝詩人杜牧。其古詩全文如下:
南朝謝脁城,東吳最深處。
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煙塢。
樓飛九十尺,廊環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風繞松桂樹。
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
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
閱景無旦夕,憑闌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前言】
《題宣州開元寺》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開頭四句點出歷史的變遷和建造在陵陽山上的開元寺形勢;中間八句,是對開元寺風貌的精細刻畫;最后四句是詩人通過深入細微的觀察,對開元寺景物的著意渲染,用白描手法,寫得鮮明如畫。詩人采用白描手法描寫開元寺的位置及景色,條理井然,形象逼真;抒寫了詩人在春雨中來開元寺游賞,憑欄遠眺所生發出的古今滄桑之慨。
【注釋】
開元寺:原名永樂寺,建于東晉時代,是名勝之一。原詩下有詩人自注:“寺置于東晉時。”
南朝:東晉以后,建都金陵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通稱。謝脁樓:南朝齊的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在宣城外陵陽山上所建的一座樓,人稱謝脁樓,也稱北樓。
東吳:三國時期的吳因地處江東,故稱江南一帶為東吳。
亡國:指東晉與南朝相繼滅亡。
塢:四面高而中間凹下的地方。
溪聲:宛溪水流聲。宛溪即宣州東溪,源出東南嶧山,流繞城東,開元寺即在該溪邊。
粉堵:粉墻。
【翻譯】
這座南朝謝脁曾任太守的城市,位于東吳中部。南朝各國像鴻雁似的一去無蹤,只留下這座古寺藏在煙靄深處。寺樓拔地而起,高達九十尺,回廊上環列著四百根柱子。周圍高高低低栽滿颯颯生風的松樹和桂樹。青苔點綴著朱紅的樓閣,一對白鳥在相向鳴唱。溪聲伴隨著寺僧的清夢,月色照耀著潔白的墻壁。這兒不分朝暮,都宜于觀賞風景,憑欄望去,那思古之幽情,便不覺油然而生。且讓我留下美酒一樽,欣賞前山迷蒙的春雨。
【鑒賞】
首四句寫歷史的變遷,引出開元寺。開元寺建于陵陽山上,而謝眺樓則在山頂最高處。只要前來游覽開元寺,總是要在山下先看到高矗山頂的謝脁樓。謝脁樓在山頂的云煙深處若隱若現,這變幻不定的云煙使詩人不禁聯想到,歷史上無論是南朝還是東吳都已如過眼云煙般不復存在。因此,這里所說的“東吳最深處”并非實指,應是指歷史的云煙。南朝、東吳既都已經如同飛去的鴻雁那樣杳無蹤跡,還留下這孤零零的開元寺屹立在山頂,深藏在云煙繚繞的山塢之中。
中間八句寫開元寺風貌。先是正面描寫,寫不同角度的山寺風景。開元寺的正殿有九十尺那么高,仿佛凌空飛起,巍然屹立。寺內殿堂眾多,走廊回壞,光柱子就有四百根之多,可見規模之大。而全寺是依山建成的,隨著山勢的高低起伏而錯落,布局精致。山寺外面種了許多松樹和桂樹,山風時時吹來,仿佛繞著樹林而吹過一樣,可見林深葉茂。然后是細致的刻畫,說明詩人時常來寺寄居,才有這么細膩的觀察。“朱閣”即開元寺水閣,閣下即是宛溪。水閣近水,所以潮濕多青苔。翠綠的`苔蘚在赭紅色閣樓的映照下,更顯得青翠欲滴。山寺的環境是如此清凈幽雅,以至于白色的鳥兒常常雙雙對對地飛來,落在閣樓上相對鳴叫,好像人們在私語一樣。到了夜間,僧人們宿在水閣上,即使在夢中也能依稀聽到淙淙的水聲。這時若披衣起身觀賞夜景的話,就會看到月光灑在靜靜的粉墻上。
中間八句中,前六句寫的是白天的景色,后兩句寫晚上的景色。接下來詩人便轉回自身。因為經常在寺里流連,所以對詩人來講山寺景色并無白天黑夜之分,都各有各的妙處。但若是靠著欄桿懷古的話那就不同了。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開元寺自身依舊矗立如昔,周遭的景色都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人世卻有今古之別,過去的歷史人物和事跡都不能再次出現了,而在此流連的人和事,也終將成為過去。
但盡管如此,當事人卻不可因此種結局而頹然不歡,應該更豁達些。于是詩人想到,雖然開元寺里里外外、遠近高低、白天黑夜的景色都很熟悉了,但春雨中的景色還沒有領略過。所以在全詩收尾時,特地點出,還要攜酒去前面山上觀看雨景。這樣就不著痕跡地把容易感覺沉重壓抑的古今滄桑之感沖淡了,將注意力又轉向開元寺美麗風光上來,手法高明。
【題宣州開元寺古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8-19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1-29
《偶題》古詩賞析01-28
《望岳》古詩賞析翻譯01-16
卜算子古詩翻譯賞析01-22
《望月懷遠》古詩賞析及翻譯01-17
卜算子古詩翻譯及賞析01-18
漁歌子古詩翻譯及賞析08-05
《植靈壽木》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2-08
涼州詞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