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衙行·憶昔避賊初》古詩鑒賞
《彭衙行·憶昔避賊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
參差谷鳥吟,不見游子還。
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
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
既無御雨備,徑滑衣又寒。
有時經契闊,竟日數里間。
野果充糇糧,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
少留周家洼,欲出蘆子關。
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
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
眾雛爛熳睡,喚起沾盤餐。
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
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
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構患。
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前言】
《彭衙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憶昔避賊艱難之際得孫宰顧遇,感荷厚意而作。詩中展現詩人盡室逃難之景、顛沛之狀及故人晉接之情,讀之如罹其難。末結一語“何時有翅翎,飛去墮爾前?”不僅自然真摯地道出詩人對故友的眷懷和感激,還張開了讀者想象的羽翅。此詩應了杜詩“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之說。
【注釋】
⑴彭衙在陜西白水縣東北六十里,即現在的彭衙堡
⑵白水山,白水縣的山。杜甫于公元756年(至德元載)舊歷六月自白水逃難鄜州
⑶多厚顏,覺得很不好意思。盡室,猶全家
⑷這兩句寫一路很荒涼,所以找不到吃的,也找不到住處
⑸怕虎狼尋聲而來,故掩其口使不出聲。但小孩因感到不舒服,哭得更厲害了,真是令人急煞。反側,掙扎。聲愈嗔,聲愈大
⑹強解事,即所謂“強作解事”。故,故意,猶“不是故離群,“清秋燕子故飛飛”之“故”。索,索取。二句是說小兒們自以為比小妹懂事些,只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們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庾信《歸田詩》:“苦李無人摘。”以上數語寫小兒女情態,真乃“畫不能到”
⑺備,工具。衣又寒,因衣被雨打濕
⑻經契闊,是說碰到特別難走處。竟日是整天
⑼餱糧,干糧。椽是墾頂上的圓木條,這里屋椽就是屋宇的意思
⑽因下了半句雷雨,故老在水里走:因露宿山中,所以說天邊煙。這個煙字不能作人煙解
⑾周家洼,即孫宰的家。小留是短期的逗留。杜甫初意擬挈家直達靈武行在,故欲北出蘆子關
⑿宰,是唐人對縣令的一種尊稱,孫大概做過縣令
⒀翦,即剪。剪紙作旐,以招人魂,是古時風俗習慣,這里不必死看,認為果有此事,只是寫孫宰的安慰無微不至而已
⒁闌干,橫斜貌,是形容涕淚之多。見得孫宰妻子也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
⒂眾雛,即上癡女小幾。爛熳睡,小兒睡得十分香甜的樣子。沾字含感激意。飧音孫,晚餐
⒃這兩句是代述孫宰的話,亦即下文所謂“露心肝”。夫子,是孫宰謂杜甫
⒄這兩句總結上文,艱難際指“避賊”以下,露心肝指“故人”以下。不寫艱難,便顯不出孫宰的高義。浦起龍說:“盡室以下,追敘一旬以內所歷之苦,正以反蹴下文延客奉歡一段深情也
⒅歲月周,滿一年
⒆何當,哪得。末即《詩經》所謂“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意。按唐人稱縣令為“明府”或“宰”,皆含敬意,李白有《獻從叔當涂宰陽冰》詩,陽冰時為當涂縣令而稱為“宰”,即其證
【鑒賞】
這首詩通篇皆追敘往事,只末四句是作詩時的話,因此開篇就以“憶昔”二字統領全詩。全篇共分前后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從開頭至“暮宿天邊煙”,寫逃難途中的艱險狀況。前四句寫避亂彭衙。詩人前一年不畏“艱險”,“北走”鄜州,原因是賊破潼關,白水告急,不得不攜家“避賊”逃難。“避賊”點出詩人逃難的原因。“北走”說明逃難的方向。“艱險”總括逃難景況,“夜深”交代出發的時間,“月照”點明出發時的環境。因為“避賊”逃難,所以選擇“夜深”人靜、“月照深山”之時,急忙向彭衙出發。開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盡室”以下十行五十字敘攜家遠行,寫盡兒女顛沛流離之苦。詩人拖兒帶女,全家逃難,因無車馬代勞,只好徒步行走。也顧不上什么面子了,“多厚顏”三字,幽默而辛酸。而詩人全家跋涉,穿行于野鳥飛鳴的山澗,和行人稀少的谷底,衣食無著,平時嬌寵的幼女忍不住饑餓,趴在父親肩頭又咬又哭。荒山野嶺中,詩人怕虎狼聞聲而來,趕忙將孩子摟抱懷中,緊掩其口。但孩子不知父親的苦衷,又踢又鬧,哭得愈加厲害。小兒子這時也來湊熱鬧,自以為比妹妹懂事,故意要吃路旁的苦果,他根本不知“苦果無人摘”,是因為不能吃。“饑咬我”“聲愈嗔”,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幼女嬌寵而不懂事的`情態,“故索苦李餐”,維妙維肖地刻劃出小兒天真爛熳的形象。“癡女”“小兒”,用語親切;“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以動作刻畫出一個疼愛兒女而又無可奈何的父親的痛苦心情,十分傳神。
“一旬半雷雨”以下十句寫雨后行路艱難,突出困苦流離之狀。全家徒步于深山野谷,已經很艱難,更糟糕的是又碰上了雷雨天氣,只好趟著泥濘互相攙扶著冒雨行進了。既無雨具,衣濕身寒,路滑難行,一天就只能走幾里路。“一旬”呼應“久徒步”,說明奉先至白水,路程不遠,卻走了很長時間,反襯出行程之艱;“半”字點出雷雨之多,說明氣候的惡劣。寥寥幾句,詩人全家困頓流離之狀如在目前。
“野果充糇糧”,糇糧,指干糧,指采下野果充饑;“卑枝成屋椽”,卑枝,指低矮的樹枝,樹枝成了棲息的屋宇;“早行”“暮宿”,從時間上說明他們起早摸黑地趕路;“石上水”,指近處低處積滿雨水的石徑,“天邊煙”,指遠處高處云霧籠罩的深山。這四句對仗工整,概括精煉,既呼應開頭“經險艱”,又引起下文孫宰的留客,過渡自然。
自“小留同家洼”以下為后一部分,寫孫宰體貼留客的深情厚誼。先寫留客。詩人全家本打算在同家洼作短暫歇息后北出蘆子關直達肅宗所在的靈武,卻不料驚動了情高義重的老朋友孫宰(唐時尊稱縣令為宰)。戰亂年頭,人們大多不喜歡客人到來的,何況是昏天黑地的夜晚。但孫宰點起明燈,打開重門,十分熱情。而且不嫌麻煩,還燒起熱水,讓詩人洗腳,甚至還剪紙作旐(小旗),替詩人招魂。故人之情義,詩人之感激,從開燈啟門,燒湯濯足,剪紙招魂的幾個細節中具體真實地反映了出來。“高”“薄”二字畫龍點睛地指出了這一點。孫宰叫出妻子與詩人相見,看著詩人攜家逃難的艱苦景況,他們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淚。由于長途跋涉,小兒女們一安頓下來,立即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孫宰又叫醒他們起來吃飯。孫宰還一再表示愿意同詩人永遠結為兄弟,并騰出屋子,讓詩人一家安住。由同情到結交再至住下,充分顯示了孫宰待人的真摯誠懇。蹇步、饑餓、惶遽、困頓至極,幸得故友之暖湯、盤飧、招魂、安居,詩人感泣之余嘆“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讀者亦嘆慨之余忖落難之際不避而遠之、不落井下石,足矣,安敢奢望“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
最后六句結尾,寫詩人對孫宰的追念感激之情。“誰肯”二字既贊揚故人孫宰高尚情誼的難得與可貴,又呼應開篇“憶昔”,引出詩人對孫宰的憶念。此時詩人重經舊地,安史叛亂并未平息,人民仍在受難,不知孫宰一家情況如何。“何當生翅翎,飛去墜爾前”,詩人恨不得長出雙翅,立刻飛去落在老朋友的面前。殷切的憶念之情,溢于筆端。這六句以議論作結,情深意厚,力透紙背。這首憶念友人的詩,前部分著重敘寫詩人舉家逃難的狼狽景況,后部分著重描繪故人孫宰待客的殷勤。真實的細節描寫,細致的心理刻劃,傳神摹志,形象逼真。全詩用追憶的口吻直接敘述,明白如話,真實仿佛親見,自然而不顯雕琢。
【《彭衙行·憶昔避賊初》古詩鑒賞】相關文章:
昔昔鹽注釋鑒賞及譯文01-27
《魯山山行》古詩鑒賞01-28
《引駕行》古詩鑒賞01-22
《踏莎行》古詩鑒賞01-22
《村行》杜牧古詩鑒賞01-21
《憶帝京》古詩原文及鑒賞01-23
古詩《桃源憶故人》原文及鑒賞01-22
《古大梁行》高適古詩鑒賞01-24
《行香子》古詩原文及鑒賞01-23
古詩《踏莎行》原文及鑒賞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