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行嵐州》古詩原文及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行嵐州》古詩原文及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行嵐州》
《經行嵐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審言。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
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注釋
①嵐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屬河東道,故治在今山西嵐縣北。
②邊城:邊遠的縣城,這里指嵐州。
③氣候:《文苑英華》作“風氣”。
④往來:作者已來去兩次經過嵐州。
⑤看:讀平聲。
⑥驚:驚嘆,此處有惋惜之意。
⑦牽:受束縛,被牽制。
⑧遠役:遠方行役。
⑨促:催促。
⑩征鞍:代指馬。
譯文
北地的春光總好像步履遲緩,邊城的氣候愈顯得格外清寒。
從過路到返回仍未見花兒開放,新舊交疊的殘雪依然綴滿了郊原。
淙淙的流水如同悅耳的琴音,莽莽的群山仿佛畫中的景觀。
真畏懼陷身這遠行的官差,艱險中也只有緊催馬兒頻頻加鞭。
創作背景
杜審言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45年)中進士后,曾任隰城縣(今山西汾陽縣西)尉,因公務西北行,往返兩次經過嵐州,寫了這首五言律詩《經行嵐州》。據傅璇琮《杜審言考》考證,該詩約作于調露元年(679年)前后。
賞析
詩人所在的隰城縣距嵐州不是很遠,但嵐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詩人兩次經過嵐州的時間都是春天,去時約在陰歷二月底,返時大概是三月初。二月底隰城一帶已是杏紅柳綠,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嵐州卻仍冬意蕭索,花樹皆未發。所以詩的首聯說“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北地,指當時的河東道的北面地方,邊城指嵐州城。這里春天來得遲,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氣象。
頷聯“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是篇中寫景的名句。這聯詩的妙處在于容量大,意象豐富。它以生動的形象確切地描述了嵐州的“春光晚”和“氣候寒”。“往來”“新舊”,細致入微地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和空間的層次。“往”“來”兩個動詞連用,既點出了詩人往返行程,又表現出時空的跨度;“新”“舊”兩個形容詞連用,既再次點明往返的季節,又真實形象地記錄了雪景環境。“花不發”,是芽苞欲萌,還是含苞待放。這給讀者留下馳騁想象的空間。“雪仍殘”也同樣耐人尋味,冰雪正在消融,還是尚未消融,任由讀者想象。
頸聯描摹嵐州山水的可愛,“水作琴中聽,山疑畫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聲,白雪皚皚,山如畫的一般。這景色已足以悅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聽”又喚起人們的藝術聯想,產生了伯牙彈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湯湯乎流水!怡人心神,蕩除煩囂。這也許就是詩人所感觸的美的所在。
在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詩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塵瑣事,但轉瞬之間,他又意識到自己有公務在身,不可貪賞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聯說:“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詩人懷著惋惜與贊嘆的心情,揚鞭催馬,繼續行進在艱險的山路上。
作者簡介
杜審言(約645年—708年),字必簡,祖籍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今屬河南),遂為鞏縣人。杜甫祖父。早年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舉進士,授隰城尉,轉洛陽丞。性傲岸,恃才嫉世,時遭讒毀,仕途蹭蹬。圣歷元年(698年),貶吉州司戶參軍。復因與州僚不和,被誣構入獄。其子杜并刺殺仇家,免官歸洛陽。武后朝,遷著作佐郎、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以阿附張易之,流峰州(今越南北部)。復起為國子監主薄,修文館直學士。景龍二年病卒。審言擅五律,工書翰,極度自信,嘗自夸:“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衡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然其五律屬對精嚴,韻律、章法、造語均獨標高格,對后世影響顧大。《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十卷,早佚。今傳之《杜審言集》僅一卷,詩四十三首,《全唐詩》編為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經行嵐州》古詩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經行嵐州》杜審言的唐詩鑒賞07-23
《經鄒·夫子何為者》古詩原文及鑒賞09-19
《秦州雜詩》其五古詩原文及鑒賞05-08
古詩原文及鑒賞05-19
《猛虎行》原文及鑒賞03-19
《六州歌頭》原文及鑒賞08-01
《春曉》古詩原文鑒賞09-14
《長干行·其一》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杜甫古柏行古詩鑒賞10-17
《送梓州李使君》古詩鑒賞07-11